辽西地方志与地方旅游

时间:2022-08-30 06:34:23

辽西地方志与地方旅游

[摘要]本文以辽西地方志(旧志)为研究对象,旨在挖掘辽西地区古文献中的旅游文献资料,探讨辽西地方志对地方旅游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为辽西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文献依据。

[关键词] 辽西地区 地方志 旅游

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全面系统地记述特定区域自然、社会、人文的历史与现状的文献。地方志蕴含了丰富详实的地情资料,内容包括建置、疆域、山川、名胜、古迹、风俗、物产、城池、里社、户口、田赋、职官、公署、学校、科第、庙宇、祠墓、人物、艺文等门类,是研究某一区域社会、历史、文化、地理、自然的重要文献资料,文献价值十分丰富。所以同志说,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使地方志能够古为今用,对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之目的所在。本文以辽西地方志(旧志)为研究对象,旨在挖掘辽西地区古文献中的旅游文献资料,探讨辽西古文献的旅游学价值,从而为辽西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文献依据。

一、辽西地方志现存状况

辽西地区是指位于辽宁辽河平原以西与内蒙古河北接壤的辽宁西部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包含了锦州、朝阳、葫芦岛、阜新、盘锦五市所辖地区。通过笔者的调查与研究,目前保存下来的辽西地方志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图书馆、锦州市图书馆、各市(县)史志办、国家图书馆、吉林市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地,最早的地方志是清朝乾隆三十八年修的《塔子沟纪略》,其他大部分是民国年间所修。这些地方志由于其历史相对久远,保存价值较高,所以一般读者想要阅读也不太容易。但为弘扬地方文化,发挥地方文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辽宁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号召下,各地方对所属旧方志进行了重新的影印、翻版、发行,使旧志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如2003年《辽宁旧方志•盘锦卷》、《辽宁旧方志•葫芦岛卷》、《辽宁旧方志•阜新卷》整理出版完成,之后锦州市也开始旧方志的整理工作。2008年《辽宁旧方志•朝阳卷》出版完成,这样辽西五市的旧方志整理出版工作基本完成。通过这样的方式,辽西旧方志才开始为更多的学者和方志爱好者所利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旅游业,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辽西地方志中的旅游文献资料挖掘

辽西地方志内容庞杂,涉及建置志、地理志、气候志、住民志、行政志、交通志、经济志、宗教志、礼俗志、艺文志等多个方面,但其中可供当代地方旅游发展所用的主要是建置志、地理志、人物志、礼俗(人事)志、艺文志等几方面。经过笔者的梳理,可以将辽西地方志中的旅游文献资料划分为四大类,即山川建筑类、名胜古迹类、乡域风俗类、名贤艺文类。山川建筑类主要包括山脉、河湖、坛庙、衙署、桥梁、岛屿、关隘等,呈现了辽西地区丰富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名胜古迹类主要包括古城堡、古州县、古桥梁、古关隘、古祠寺、古塔、古碑坊、古驿所、古铺、古楼、古物等,呈现了历朝历代的辽西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乡域风俗类主要包括婚娶、丧葬、谣谚、方言、岁事、民风、宴会等,呈现给人们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名贤艺文类主要包括辽西先民们通过自己的所观所想所创造的诗词歌赋,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并歌颂辽西美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三、开发辽西地方志对促进地方旅游的重要意义

辽西地区山川绵亘,人文蔚秀,风俗淳茂,民物殷蕃,历史悠久,历朝历代的人们在辽西这广阔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许多喜爱旅游人士的向住。但辽西地区属于辽宁省欠发达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尽如人意,仍然有许多旅游资源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而辽西地方志是最丰富的旅游资源的信息库,记载着众多旅游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因而深入地研究、开发辽西地方志,整理其中的旅游文献资料,使地方志成为地方旅游的导游指南书,势必会推动辽西地区的旅游事业发展,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提高风景文化品位,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有利于挖掘更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纵观辽西地方志《建置志》、《地理志》,有关自然旅游资源的文献资料的记载非常多,以辽西地区的山脉为例,较为著名且已被很好开发的有锦州医巫闾山、观音洞山,朝阳凤凰山等,但除此之外,地方志中所记载的还有许多山脉没有被开发出来,不为游人所知。据《义县志》记载,在城西南二十二里八塔子屯有座山脉名叫八塔山,乾隆《盛京志》记载,八塔山上有八塔,今倾圯不全。据采访,东西横亘,高可三十丈,山峰有神庙一,曰望海观音。又有石佛寺,风景绝佳,山多石。城内及附近居民有建筑房屋者多取此山之石,属第四区山。八塔山上有八景,分别为站观黄海、卧观凌河、八座宝塔、一尊石佛、峰如文笔、山似游龙。据《阜新县志》记载,在阜新县东一百二十里有塔子山。塔子山由西北起,向东南蜿蜒而下,约二十余里,抵鹞鹰河止。最高处约百余丈。山迤南一峰耸立,高八九十丈,顶巅有塔,非塔之全体,形如塔之上半部。土人云半截塔之上半部由神力移置此地,诚奇观也。塔山有四景,一为双乳峰,在塔子山之东面有山,连续而起,双峰对峙,高低相等,形似人乳并列,因以名焉。二为圣水池,塔子山之东面有悬崖,由石隙中涌出冽泉,水声潺潺,下流入池。池之周围削石而成,天然构造,未须人工。宽约六七尺,长约一丈四五尺,深约三四尺。泉水满注,澈底澄清,纤尘不染。邻近人取此水疗疾涤目尝有功效,以圣水池呼之。三为狐仙洞,塔子山南面有石洞一,阔一丈余,深八九尺,高五六尺,内有数小洞,布列狐仙牌位。邻近人禳灾祈福往往灵验。一般信士奉翥馐酒醴亲诣祝谢者,日无不有,而朔望尤多,胜境也。四为佛堂地,塔子山南面建庙一座,佛殿三楹,正面塑有观音大士圣像,年关朔望,香火甚盛。据《锦县志略》记载,在锦州城外西南隅有一名为西关小塔的古塔。在古塔寺殿左,俗呼小塔,盖对大广济寺塔而言。塔座八面,每面镌塑神像,上建七级,高约三丈,以瓦作层檐,每级皆八角,每角悬铃铎,上有铜顶,建修年代无考。殿前有明正德元年古铜塔,或明时建,今尚完整,惟铃铎无存。

诸如此类的记载,在辽西地方志中很多,只要认真地挖掘辽西地方志中的旅游文献资料,就会将大自然赋予给我们的旅游资源全部开发出来,以弥补辽西地区旅游资源匮乏的尴尬境地。

2.有利于增加地方旅游的文化底蕴

旅游事业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事业,只有增大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才能提高品位,吸引更多的游客3。数千年来,辽西地区人民在黑土地上劳动、生活,经过世代相传,反复验证,形成了一种具有辽西特色的东西,那就是辽西地区千姿百态的民族民俗文化、民风民情文化以及诗人骚客在游旅中所留下的景观文化,这些在辽西地方志的风俗(人事)志、艺文志可以清楚地看到。如婚、葬、嫁、娶以及节假日的习俗,如辽西地区人民口授相传的讽过劝善、天时农事之谣等方面的“谚语”等等。除此以外,辽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创造了丰富的文学作品,以诗、词、歌、赋、联、记等各种文学形式保存并流传下来,不但为辽西地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让后人通过文字的阅读了解辽西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清高宗在《过锦州医巫闾山》4中这样描述医巫闾山,“名山插霄汉,朵朵青芙蓉。连亘数十里,隐见千百重。迢遥不可及,黛色堆奇峰。窈窕复,郁郁多苍松。中有桃花洞,杏霭常云封。万古镇幽州,秩祀同岱宗。盼望生引领,瞻顾停六龙。何时一登览,汤涤疏心胸。”将医巫闾山的高大、奇特、悠久全部展现出来,为医巫闾山平添了许多文化底蕴。此外张国霖的《题建邑五月十三日盛会诗》5中描写了当时民间盛会的情形,“满城金鼓响连天,众会齐先集庙前。五色云霞真烂熳,游人似海望无边。”让后人了解到当时民间节日的繁华及游人的众多。 民俗文化与景观文化是辽西地区的“专属”和“专利”性资料,如加强对辽西地方志中这一部分的开发,可以使辽西的旅游文化得以增值,并展示出当地旅游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物有所值”的旅游审美价值。

辽西地方志蕴含着丰富详实的地方自然和人文情况,包括丰富的自然旅游文化资源和人文旅游文化资源,具有现代旅游学价值。人们应当发挥辽西地方志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地方志中的旅游文献资料,并整理成册, 为辽西地区的旅游事业发展及旅游资源的开发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仲言:盛世修志传承文明人民日报 2006-03-30(9).

[2]:《在上海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3]孙文飚:略论地方志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江苏地方志2006.2

[4]王文藻:《锦县志略》卷二十四《艺文》下奉天关东印书馆石印民国九年

[5]宫葆廉:《凌源县志初稿》卷三十二《艺文》民国二十年

[6]王庆云:中国古方志景观文学及其当代增值烟台大学学报 2002.10

上一篇: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 下一篇:基于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广东省旅游危机后评价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