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军队进行曲》四手联弹演奏方法及作品分析

时间:2022-08-30 03:54:36

舒伯特《军队进行曲》四手联弹演奏方法及作品分析

一、作者与体裁

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近郊一个平民家庭,自幼跟父亲学拉提琴、弹钢琴,跟教堂合唱团指挥学音乐理论,11岁被送进一所免费的神学院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并开始了他最初的创作。19岁时,舒伯特与朋友一起到维也纳专门从事音乐创作。1823年,年仅26岁的他不幸患上了绝症,5年后与世长辞,享年仅31岁。

舒伯特是一位天才作曲家。他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为世界留下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还有9部交响曲、70余首钢琴四手联弹曲。在与维也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伟大作曲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中,舒伯特是唯一一位生前未曾获得国际性声誉的作曲家,但他的多产始终都被世人所称赞。

舒伯特写过3首《军队进行曲》,都是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第一首,即本文所说的《军队进行曲》(Op.51No.1)。

“钢琴四手联弹”,是指两个人在同一架钢琴上联合演奏同一首乐曲的演奏形式。这种演奏形式属室内乐,适合市民阶层家庭娱乐的要求,自18世纪下半叶起盛行于欧洲各国。

进行曲是一种群众比较熟悉的通俗音乐体裁,节奏清晰,结构方整,常用偶数拍子,可使列队行进的步伐整齐一致。根据用途,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婚礼进行曲和丧礼进行曲三种。

二、内容分析

《军队进行曲》写于1818年,据说是舒伯特应奥地利皇家之约而写的,表现了当时奥地利皇家禁卫军威武雄壮的阅兵仪式。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A(a+b+a)+B (c+d) +A (a+b+a)。“引子”(1至6小节),由军鼓的节奏(前两个小节)和军号的音调(第3至6小节)结合而成,十六分音符节奏好像紧催的军鼓声,八分音符的跳跃进行仿佛是阅兵式正式开始检阅的“号令”,短短的几个小节,威武雄壮、整装待发的士兵形象跃然纸上(谱例1)。

A段(7至68小节)主题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头两句(7至14小节)每小节的第一拍均为带有强调符号的四分音符,注意第一句第四小节的附点节奏,仿佛英武挺拔的皇家禁卫军大步前进,加上明朗肯定的D大调调性色彩,豪迈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现场,亲眼目睹气宇轩昂的皇家禁卫军士兵们列队行进,走过街头,走上广场(谱例2)。

旋律进行当中,加入了丰富的伴奏织体与和声,似乎让我们听到了鼓号齐鸣的热烈情景;那整齐的步伐、不断变换的队形、强烈的节奏和激越的声音,令人应接不暇,精神振奋。有人说舒伯特是进行曲创作的高手,由此可见一斑。

B段(69至110小节)是一个抒情性的对比主题,音乐形象与A段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改变。在节奏、旋律、伴奏中作者均加入了新的元素,尤其是在调性方面,近关系转调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使乐曲原先那威武雄壮的性格透出了温和动人的色彩(谱例3)。

这一部分共包括3个长短不一的乐句,每一个乐句开头的4个音作同音反复,高亢明亮,仿佛卫队士兵们的豪迈身姿和周边观众的欢呼声浪,军民同欢的情景历历在目,声犹在耳。由此,我们也充分领略了舒伯特这位旋律天才展示出的技巧魅力。

后半段,旋律中加入细微的变化音,使音乐显得更加抒情优美,绚丽多姿,似乎卫队士兵走近妇女人群,少女们一边欢呼,一边跳跃,一边向卫士们挥动或抛撒手中的鲜花。这一部分包括6个乐句,其中前4个乐句的音乐句法与上一部分完全相同,只是由于调性的变换,色彩显得柔和、清新、抒情、优美,与A段形成了鲜明对比(谱例4)。

最后,是A段的严格再现,乐曲在饱满、振奋的情绪中结束。

这是一首典型的军队进行曲。演奏旋律与伴奏的层次把握,尤其是节奏的处理,需要下功夫研究并反复练习。

三、联弹提示

1.要注意节奏整齐。两人四手弹奏由高及低的四个声部,要拍点整齐,时值整齐,每小节的轻重循环要有规律,尤其是主体部分的重音和伴奏部分的十六分音符,都要整齐均匀。而且,在由高及低的相同音区中,处于相同音位的每一个音(特别是成串的十六分音符)的发音和消音都要整齐。旋律部和中声部的节奏要以低音部左手所弹出的节奏重音为基础,以体现出军队进行曲的风格。

2.要注意保持声部之间的音响平衡。高声部的旋律,勾画了士兵英武挺拔的军人形象,弹奏时要保持线条清晰、明快,低声伴奏部分要律动清晰,重音突出,要弹得强而深透,音响要控制好,旋律相对较弱,切忌喧宾夺主。而中声部则是容易忽略的声部,控制的要求要更多些,要弹得轻柔,同时旋律和声也要保持清晰,比较难做好,要多加以听觉监督,如此一来,高、中、低声部各就各位,错落有致,乐曲音响的层次会变得丰富和有感染力。

3.要注意触键方式的选择和变化。A段选择颗粒性触键。手指第一关节与琴键垂直,触键时力量集中于指尖,下键距离稍远,下键和离键的速度要快,富有弹性;B段选择歌唱性触键。指肚稍微平贴键面,下键速度稍慢,其运动路线有抛物线的感觉,触键要更加连贯,刻画出抒情优美、迤逦多姿的意境。

4.要用好踏板。A段可以运用节奏踏板法,以加强乐曲的节奏感,并使声音浑厚响亮。

5.自始至终要注意倾听。两位演奏者既要倾听自己,也要倾听别人,要用心灵倾听丰富的音乐层次。及时沟通,及时调整自己的弹奏方式,以适应联弹的音乐表现。

6.要掌握全曲结构。再现后,速度不可放慢,应以饱满的激情和敏锐而厚重的指触来完成每一个细节。

参考文献:

[1]孙维权,巢志钰.世纪著名钢琴曲欣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2]刘璞.音乐大师与世界名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音乐系

上一篇: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艺术语言 下一篇:浅论管弦乐队中小提琴弓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