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垃圾专利”背后的不正当竞争

时间:2022-08-30 02:40:37

警惕“垃圾专利”背后的不正当竞争

“垃圾专利”的恶性竞争不仅给相关利益方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更对国际间正常的经贸往来、对相关地方的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事件回放:

2006年,宁波市镇海天星玩具有限公司与山东沛县某公司的发明专利《硬体仿真绒毛玩具或饰品的制作方法》及五款外观专利的知识产权诉讼事件。

发明专利的内容是:将人造毛粘贴在塑料胎上,塑料胎为吹塑工艺制作,在塑料胎具的外表面,按绒毛长度和颜色要求,将绒毛用粘接剂按层次粘接在塑料胎具上,制成憨态可掬的睡猫等绒毛动物玩具。外观专利为不同品种的猫、狗的各种动物造型。

调查发现,其发明专利是窃取原山东皮毛玩具的制作工艺,将动物皮毛改为人造毛而于2003年申请发明专利。而皮毛玩具的历史即鲁西南皮毛玩具工艺兴起于1972年,经历多年的发展,2002年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各个生产厂家推出“人造毛”动物玩具系列40多个品种,已投入大批量生产。2002年~2003年,上海恒源祥家纺为配合恒源祥集团销售及产品推广,在山东荷泽订购了大批的真皮毛和仿真皮毛(人造毛)的小绵羊。山东沛县某公司联合美国CD3公司(此公司已将其中的部分专利转让给美国公司)借以上专利在2006年对行业内企业不断发讼,企图垄断在江苏和山东两省已存在了30多年的地方产业。鉴于此,有些企业被迫停止生产或只能做他们的下属加工厂,有些企业被迫向他们交纳专利使用费,宁波市镇海天星玩具有限公司也于2007年9月被扣押了两个货柜。

面对此种情况,宁波天星公司积极应诉,经过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审理,共启动了12个诉讼。最终于2008年12月底,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此发明专利为公知技术,宁波天星公司胜诉,才得以完结。以上事件被告方以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为代价胜诉。

何谓“垃圾专利”?

借用专利知识产权为名进行行业垄断,打击他人

“垃圾专利”就是盗用他人的成果,窃取他人的发明,来为个别人牟取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将某些传统的地方产业申请专利,并用于攻击他人的工具,不具有创新价值,无新颖性,个别厂商将此作为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垃圾专利”是目前社会探讨比较多的话题。在第98届广交会期间,一个由专家、企业负责人组成的几十人抗辩团,请求投诉站在受理“马、牛、羊、虎、猫、狗、蛇”等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投诉时要谨慎。他们认为,“马、牛、羊、虎、猫、狗、蛇”等玩具产品牵涉到60多个展团上百个企业几十万员工的生存问题,如果不加分辨地保护这些“垃圾专利”,等于是鼓励相关行业的恶性竞争,最终将不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个抗辩团的请求不是没来由的。个别厂商恶意申请了许多外观设计“垃圾专利”,然后手捧着专利证书,以侵权为由要求专利执法部门主持“公道”,将同行业其他厂商的产品大批撤架,以此打击竞争对手。

“垃圾专利”的恶性竞争不仅给相关利益方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更对国际间正常的经贸往来、对相关地方的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企业如何应对?

一、尊重、保护知识产权

创新、自主研发设计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象征,是原始创新、技术创新的具体体现。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核心技术,保护发明创造传播和转化的具体保障。保护就是既要保护自己的智慧结晶,又要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现在很多的玩具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更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能为国外企业做OEM。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些企业意识到了没有自己的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没有企业的未来。他们积极研发,不断在产品研发设计上投入,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生存了下来。而有些规模很大的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产品,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倒下了。这种血的教训希望得到同行业的重视。

二、对于垃圾专利,我们应拿起法律武器,勇于面对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企业对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这里边有多种因素:由于现在企业竞争激烈,尤其是玩具产品,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由5~6年缩短到2~3年,有些毛绒玩具产品的生命周期更短,由于很多企业产品没有品牌,认为申请专利要等1~2年时间,到那时产品已经淘汰了。这就要求企业在做OEM的同时,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个长期的规划,积极开发自己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当然,这条路走起来会很艰难,但只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各种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还有待完善。在此过程当中,总有些别有用心的人钻法律和专利管理的漏洞。有些企业在受到“垃圾专利”的后,很多都选择和谈或交纳罚金,或者放弃自己本已生产了几十年的产品。有些企业为了生存,只能偷偷摸摸的生产,出货更像是偷了别人的东西一样,躲躲藏藏。本来是正规的企业生产的传统产品,却似乎变成了地下黑工厂。

面对垃圾专利,我们应联合同行业,积极应诉,勇于面对,毫不退缩,拿起法律的武器。一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复审,用证据证明“垃圾专利”申请的无效;二就是通过法院,证明对方申请的专利属于公知传统技术。

上一篇:2009各大品牌商的市场战略 下一篇:解密部门沟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