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审计费用-9所得税会计政策选择

时间:2022-08-30 02:17:49

盈余管理、审计费用-9所得税会计政策选择

摘要:本文以2003-200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与盈余管理程度、审计费用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我国现行的应税收益一会计收益的差异水平下,应付税款法与 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总体绩效评价指标、盈利预测误差程度均没有显著差异;而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审计费用水平(“簿记成本”的替代变量)均显著高于采用应付税款法的公司,说明盈余管理与薄记成本是影响所得税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盈余管理会计政策选择审计费用

根据财政部1994年颁布的《财政部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可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后文简称应付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后文简称纳税法)”,其中纳税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损益表债务法)两种。理论上纳税法比应付法更具优势,但实务中绝大部分公司采用应付法而非纳税法。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全部采用纳税法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全面取消原暂行规定允许采用的应付法和原纳税法中的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纳税法与应付法的两类公司样本的分析,从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视角,为企业选择所得税会计政策提出合理解释与建议,为新准则的实施提供参考。

一、理论分析与文献评述

(一)理论分析应付法是基于收付实现制理念,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该核算方法的特点是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由于税法刚性,该方法盈余管理余地不大,但通过一定的纳税筹划也可达到降低当期应交所得税的目的,从而降低当期所得税费用,提高盈利。纳税法是基于权责发生制理念,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纳税法,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并随同有关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会计收益一应税收益之间由时间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包括在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项目内,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借项或递延税款贷项中。因此,确认的当期所得税费用由于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其直接与本期税后会计利润相联系,避免了采用应付法时所造成的各期间净利润波动现象,从而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可预测性和有用性。

由于权责发生制的固有局限性,企业往往利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来调节各期收入、费用,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基于权责发生制的纳税法通过调节递延税款来调节净利润,同样可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与利用其它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不同,所得税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的并非税前盈余,而是税后盈余即净利润。由于税法刚性较强,除了应付法无法在税前利润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盈余管理外,纳税法下的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均可通过递延所得税来调节所得税费用,从而影响净利润,具有盈余管理的空间。相比而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由于采用间接方式确认所得税费用,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按规定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和转回,更易受会计人员的主观职业判断影响,盈余管理的隐蔽性更强、空间更大。根据研究目的,本文对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具体方法不做区分,仅关注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类方法与盈余管理、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

注:本文内容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上市公司财务能力与持续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分... 下一篇:证券市场自愿性会计师事务所变更行为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