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2-08-30 02:15:16

初探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是以传授运动技能、技术为主,一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为主,因而形成了“技能教学思想”与“体质教学思想”的对峙,继而又出现了“竞技体育”、“主动体育”、“快乐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等教学思想。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体发育规律,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思想应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大学体育课应从传授竞技技术向健身活动和发展身体素质的方向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意识

一、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运动技能传授模式、身体锻炼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体育教育观与体育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影响着体育教育的质量效益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表现为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法单调,以“竞技”和“运动”为教学目标,片面强调运动技术的传授,看中眼前短期的体育教学效应,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养成、道德情操熏陶和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等长远效应;忽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的主体作用,教学评价脱离学生实际,只强调技术评估和达标成绩,重量轻质,忽视身心的统一和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的认定,虽然有的模式注意到了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追求的主要是体育的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种种不足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终生体育目标的建立,与教育的时代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素质教育思想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时空观和价值观,为解决上述各种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大学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二、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设想

1.大学体育课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以发展学生心理趋向和认识规律为主线设计一个单元或学时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性和外在的轻松愉快。体育课程趋向“大课程”发展,如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余暇课程、健康课程、电教课程等。正是利用系统整体中各体育项目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提供的信息,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发挥和提高体育课程的整体功能。在同类教材中,采用选择式教学,选择不同项目组合与不同的教法,甚至可在更大范围选择不同类型或不同项目的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大学体育课程结构。当前,体育课程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课的类型,每一种类型的课都可以将教材内容分成若干部分,而每一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划分为若干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作为某一节课而言它不需要严格的结构,更不必要按“三段法”来实施,重要的是如何围绕完成课的任务,讲究实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课的教材内容的教法规划更重要。

3.大学体育课程体系评价。当前,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单调、缺乏活力,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在选择课程时,他们不是选择那些能够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目的的课程而是选一些上课轻松、考试好通过、教师要求不严格的课程。考试时,教师只注重一时成绩及送人情分的现象较严重,这样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只从最后的体育成绩来衡量体育教学这种方法没有实际意义,要注意从体育角度来看在原来基础上提高的幅度,这就是体育过程的评价,把两种评价结合起来是体育课程评价的一个发展趋势。根据学生成绩动态变化给予实际评价,学生付出的劳动能在分数上得到体现,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着眼于成绩的进步幅度,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成绩提高都有重要作用。若只采用结果评价方法就将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结果评价往往不够全面。体育结果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体育过程本身。

三、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改革要适应阳光体育运动开展

1.阳光体育运动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目的是使每位学生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使大多数学生能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要求的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在体育课程中要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记入学生素质报告书或学生档案,并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在高校可以通过自助模式进行测试,让学生随时检测,根据测试结果对自己的锻炼计划进行及时调整。

2.积极倡导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优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要积极倡导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优化。要转变观念,树立体育健身和终身体育观念;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等。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和体育节,对学生进行实用营养、睡眠常识及常见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营养观念及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并开展好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纠正饮食方面的营养过剩和偏食现象,加强学生对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认识,改善营养状况使其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素质。

3.体育资源的优化措施。学校是一个很大的体育消费部门,体育教学离不开体育设施。目前,学校体育产业化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也是21世纪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高校大学生们对体育场馆增加免费开放时间的呼声也很高,这是因为大学生们也逐渐认识到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身心。学校体育资源在保证体育课的教学与比赛以外,还应保证学生的课外锻炼时间使用,让学生有条件使用,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

四、存在的不足与思考

1.必须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学网络建设,使学生通过网络及时便利地获取健身知识校园网与局域网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制作系统的体育网络教学软件,在校园网上供学生自学自练或体育教师远距离辅导,是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条件。但由于目前我校的体育局域网建设和网络教学软件开发相对滞后,学生的学习仍然局限于课堂上,书本上,还无法很好地通过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获取体育知识,更不能够在课后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解决在学习中或课下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2.必须更加重视体育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意识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是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水平的后盾,当然也是目前体育学科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学习达到教学与科研的双赢。

3.加快场馆建设,使学校体育教学硬件方面继续增强。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学的方法根据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可以在非常规下的网络教学;加强课程建设,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挖掘其潜力,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在其中领略运动与锻炼的价值,品味成功的乐趣,促进自信心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丑亮、居向阳.从终身体育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1997,(4):821.

[2]张衡.谈体育教学改革.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J].1997,(4):827.

[3]于莹.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建议和设想[C].体育教育研究,2000:40.

[4]宋旭.淡化教育痕迹,创造良好情境[J].辽宁体育科技,2002(2).

[5]周艳、周守军.试论体育课程和运动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

[6]原建军、孟令忠.体育课程理论价值取向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6,27(1).

[7]何劲鹏、姜立嘉.生命哲学视域中的体育课程观内蕴[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

[8]王红霞.谈谈体育课程整体改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3).

上一篇:浅析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试论大学体育与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