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贴纸经济学

时间:2022-08-30 01:21:16

Line:贴纸经济学

怀揣着大梦想的Line把沿用多年的符号表情换成自家的表情贴纸,它还将为社交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在社交刚需基本被微信满足的前提下,没有点儿特殊的理由确实很难让国人的手机上再增加一个IM应用,但这一难题却被Line轻松化解,它祭出的正是自己最大的特质――表情贴纸(日语称“印戳”)。

一惊一乍的馒头人穆恩、爱减肥的可妮兔、无口布朗熊、爱耍帅的詹姆士以及小黄鸡莎莉……这些超萌而又让人忍俊不禁的形象都是NHN(Line的韩国母公司)一位披着中长发的设计师的作品,现在它们已被Line正式命名为Line Friends。这位设计师进入NHN之前曾是一名漫画家、插画家,大部分是搞笑的短篇漫画或海报,喜欢拿19禁的东西耍可爱。正因为这样的经历,现在呈现在Line上的形象除了萌点之外,总是带着一点狡黠的意味。

轻松幽默和直指目的的交流方式从一出生就抓住了Line日本用户的心。众所周知,日语表达的特点是礼节与委婉,简洁快速的表达怎能不惹人喜爱呢?还有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的贴纸帮助人们释放哪怕是最细微的情感。于是, Line迅速在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站稳脚跟,并向整个东南亚辐射开来。现在,每天在Line上发送的贴纸数达10亿之巨。曾有人对这些形象提出过质疑,认为它们只能在东亚文化圈传播,欧美人对此恐将无法理解。但Line正在用数据回应这样的质疑,它们已在西班牙拿下了1500万的用户量,成为该国用户量最大的IM应用。

立足日本市场的Line不忘利用日本发达的动漫产业帮助用户加深品牌印象,先是从2013年1月起,为核心形象们制作了近100集5分钟短动画(俗称“泡面番”)――Line Offline;收到大量好评后,又从4月起开始制作名为“Line Town”的30分钟长动画,分别面向成人和儿童。

将动漫人物做成表情我们见了不少,但根据好评表情来制作动漫的路数却不多见,Line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是建立在它们对社交工具的平台化理解之上的:平台化不仅体现在产品布局,也贯穿形象设计的始终。用过Line的用户很容易就会发现,Line Friends的形象不仅出现在贴纸中,主题、游戏、Line家族的其他应用也总能见到它们。除此之外,正如来自美国佩珀代因大学(Pepperdine University)商学院的调研显示的那样:LINE的贴图角色已经充斥在日本的每一个角落,毛绒玩具,书本,文具,情侣玩具,电视动画,广告板。这种表情贴图的角色已经成为一个潮流文化的符号。Line自身也很看好这些产品带来的利润,Line负责市场营销的执行董事舛田淳认为,Line角色周边产品的市场容量在每年40亿日元以上。

毫无疑问,Line Friends的形象深入人心的状况也是建立在一套套被Line销售出去的贴纸上的。Line很有一套卖贴纸的方法,先抛出一些有趣的贴纸,给你三个月到半年的免费试用,让你逐渐对贴纸产生黏性。等到了使用权收回的那一天,往往就是你购买贴纸的时候了。除了Line自家的角色,Line还根据不同地区用户的喜好和大事件,不断为Line添加包罗万象的贴纸,比如日本ACG属性比较发达,那么动漫的元素就是最主推的内容:哆啦A梦、新世纪福音战士、交响情人梦等知名动漫角色都在可购买的范围之内;去年红遍世界的鸟叔自然也不能落下;针对中国地区特别制作的贴纸“熊猫潘大和小玉的生活”一经推出,即收获了用户相当正面的下载量反馈。现在,Line每月通过售卖贴纸一项获得的收入就可达1000万美元。

在消费用户之外,善于开发商业模式的Line还利用贴纸帮助企业进行品牌营销。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可以向Line定制专属企业的贴纸,在选定的时间免费发放给用户使用。比如罗森、软银等企业都在Line有自己企业的专属贴纸,用户下载使用贴图还能获得一定的商品优惠。

Line这个比微信小5个月出生的小兄弟在最近刚刚结束的“Hello, Friends in Tokyo”大会上宣布,已经在全球拥有了2.3亿用户。虽然这与微信的5亿相比差很多,但Line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成功的海外市场开拓经验都值得老大哥微信好好学习一番。这个从贴纸发家但绝不止于贴纸的企业的CEO 森川亮希望Line成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universal language),做到10亿用户。怀揣着大梦想的小兄弟Line即将把沿用多年的符号表情(emoticon)换成自家的表情贴纸,它还将为社交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意识、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下一篇:生物科技的另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