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药箱”安个好“家”

时间:2022-08-30 12:16:01

闷热的桑拿天,我刚刚回到家里,邻居张大妈就来找我,张大妈说:“前些天我感冒了,拿出来这板蓝根冲剂,我发现都结块发黏了,当时闻了闻,没有什么异常的味道我就冲着喝了。可是我喝了之后根本不见好。这以前很管用的药,为什么突然间就不管用了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也难怪张大妈这么犯愁了,我看了看张大妈拿来的板蓝根冲剂,都已经结块发黏了,看来张大妈吃的感冒药,是因为桑拿天受潮发生了变质。我告诉张大妈药品本身没问题,是由于储存不当导致了板蓝根冲剂变质,所以影响了疗效。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用药总量的比重不断增大。如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药箱”。但由于大部分家庭不了解或缺少药品储备知识,将药品随便摆放、丢弃,服用药品前不看保质期,给家庭用药带来了安全隐患。有资料显示:95.4%的家庭有储备药品的习惯,23.4%的居民服用药品不看有效期,只有17.2%的家庭定期清理药品。72.4%的家庭从未想过注意药品的储藏条件,其实“小药箱”应该有个很好的“家”,那么这个“家”中的药品有哪些苛刻的要求才能“安然无恙”呢?

应避光保存的药品

应放在遮光容器内,并放在阴暗处,注射剂应放在遮光纸盒内,片剂则放在棕色瓶内。西药大部分是化学制剂,而阳光能加速药物的变质,特别是维生素类、抗生素类药物,见光后会变色,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变成有毒的物质。眼药水或滴鼻剂都要避光保存的(要放在盒子里)。否则,药物分解,用起来很难受的。如一般眼药水含色甘酸钠。怕见光,见光分解,分解后的药水作用于眼,会有刺痛样的感觉。因此,储存药物要注意避光。为了避免光线对药物的影响,通常要把一些不宜见光的药物进行避光贮存。心血管常用的药硝普钠注射液,你在注射的时候会发现这个药品从药瓶到输液管都被黑色的塑料袋给蒙住了。一般情况下,大剂量包装时应装在遮光的容器内,并置于阴暗处或不见光的木柜中;小剂量包装应装在有色瓶中,注射液应放在遮光的纸盒内。需避光的药物一般在出厂时都具有这些避光措施,病人和家属注意的是不要随便更换包装或撕毁外面的包装纸。

常见的需要进行避光保存的药物有:肾上腺素、氨茶碱、维生素C、硝普钠、硝酸甘油、磺胺类药、吗啡、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以及防腐消毒药硝酸银、双氧水、来苏尔等。

应低温贮存的药品

这类药品最好放置在2~10℃的低温处。因为药物的化学反应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快。在夏季,温度每升高10℃,药物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就会增加3~4倍。因受热而易变形的药物,如各种栓剂等,尤其是已经打开包装的,没有用完的那些药,可更要注意了。常见的需要进行低温贮存的药物有:

生物类:胰岛素、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等。

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这类药品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糖浆剂、眼药水: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果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冲剂:这类药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

“膏、丹、丸、散”剂: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在夏季容易发黏、结块,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栓剂:由于栓剂的特殊用药方式,在人体37℃的体温下栓剂会被逐渐融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更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常见的有:甘油栓、痔疮栓、洗必泰栓、小儿退热栓等。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应密闭保存的药品

现在多数药品都是成板单粒压制包装的,比较有利于存放。少数用纸袋或纸盒存放的要装入瓶中密闭保存,以免氧化或潮解失效。这类药品最好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用后一定要把瓶盖拧紧。尤其是眼药打开一般要在三天内,最多不超过一周就应该用完,否则也容易受热、受潮发生变质。

易吸潮变质的药品:治疗类风湿病常用的阿司匹林就是一种易吸潮的药,它吸潮后会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具有强烈的酸性,对胃的刺激性大大增加,严重的还会导致胃黏膜出血。常见的如阿司匹林、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氯化钙、肝浸膏片、碘化钾、氨茶碱片等;

易于挥发的药品:薄荷油、乙醇、乙醚、氯乙烷、氨溶液等;

易风化的药品:如枸橼酸、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镁、硫酸锌、硫酸阿托品等,在空气中易于氧化或因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的药品,如鱼肝油、氢氧化钾(钠)、氢氧化钙、氨茶碱、氧化镁等。

怕烫的药品

孩子常用的药物中,有两类最怕热水烫。一类是助消化的酶类,比如小儿胃蛋白酶,多酶片。另一类是治疗腹泻的益生菌类药物,比如妈咪爱、金双歧。这两类药物,前者是蛋白质成分,高温下就凝固坏死了,后者是有益的微生物,高温会把它们烫死。所以,吃这两类药要用温水送服,并且注意低温保存。

怕冷的药品

因为有些药品在较低的气温下会发生变质或不能正常使用。譬如软膏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药品剂型,在寒冷的环境,它容易发生质地的变化。日常保存这一类药品,应切忌过低的温度。如果发现家中的软膏,如眼用药膏,出现粗糙的颗粒状物质,就不能再使用了。不少气雾剂、喷雾剂在冬天会发生喷药不畅、药雾不均匀等现象,这是由于储存环境温度过低导致药罐内外压差太小所致。橡皮膏药在冬天常会出现黏性变差的现象,这是因为它“怕冷”,储存温度低会导致不黏。

常见的怕冷的药物有:红霉素和金霉素眼药膏、鼻宁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

怕微生物的药品

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很多给孩子吃的药都做成了糖浆,比如小儿止咳糖浆等。这类药物中,因为加入了糖,孩子喜欢吃,可一些细菌也很喜欢。如果盖子拧不紧,细菌就容易进入并滋生。所以,服用这类药物,不要让孩子用嘴直接对着瓶子喝,而要先按刻度倒到碗里或杯子里。用完后要拧紧盖子,而且最好在短期内服用完。如果时间隔太久,即使没有过期,也不要给孩子服用了。

眼药水一般放在室温下,有特别提示的需放在冰箱中冷藏,但要注意开封后1个月内未用完应丢弃。

中药材要特别注意保持环境干燥,防止霉变,存放时最好使用干燥的非铁器类密封罐,也可以用塑料袋将它层层包封以隔绝空气。

怕撞击的药品

气雾剂装有抛射剂,且具有一定的压力,一旦受热、受撞击后易发生爆炸。因此,应存放阴凉处,避免受热和日光直射,携带外出时注意防止挤压和撞击。

怕虫子的药品

中药制剂很多都做成膏、丹、丸、散等中成药,蜂蜜是做这些制剂常用的添加剂。在天气暖和的时候,中药很容易生虫,所以最好一次别买太多。

常见的代表药物有:膏、丹、丸、散类中药制剂。

家庭小药箱 注意保存方法

要想真正发挥家庭小药箱的功用,一定要注意药品的保存方法:

正确存放 药物常因光、热、水分、空气、酸、碱、温度、微生物等外界条件影响发生变质失效。因此家庭保存的药物最好放置于避光、干燥、阴凉处,以防变质失效。部分易受温度影响的药品,可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一些易挥发的药品,则应密闭保存。

妥善保管 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别放置,以免忙中取错。药品应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儿童误服。

定期检查 药品均有有效使用期和失效期,过了有效期便不能再使用,否则会影响疗效,甚至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每年都应定期对储存的药品进行检查,发现失效药品及时更换。

注意观察外观变化 使用贮备药品时应注意观察外观变化。如片剂产生松散、变色;糖衣片的糖衣发生粘连或开裂;胶囊粘连、开裂;丸剂粘连、霉变或虫蛀;散剂严重吸潮、结块、发霉;眼药水变色、浑浊;软膏有异味、变色或油层析出等情况发生时,则不能再用。

上一篇:你在被“成功恐失症”所困吗? 下一篇:不能掰开吃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