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是社会关系的核心

时间:2022-08-29 10:49:06

利益是社会关系的核心







〔作者简介〕邬璟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210433。

(一)

利益是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关于利益问题的讨论也是极其广泛的,它综合了政治、经济、宗教、道德、法律等因素,也涉及到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经济学关于利益理论的研究历史悠长,自亚当?斯密以来的西方经济学就是以个人的经济利益为逻辑基础,主要分析理性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过程中自动或由政府调节各方利益关系的模式和影响因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探到了利益问题的本质,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并将经济关系的核心归结为利益关系。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并且,只要阶级存在,那么任何社会的利益都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不同的经济制度追求不同的经济利益。

我国学界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关系理论逻辑,围绕官方利益理论的思想脉络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建国后较早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利益关系阶级性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利益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

尽管有关利益问题的理论研究已经很丰富了,这也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创新成果,然而,我们发现,利益关系理论的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空间与局限,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不够系统化,二是不够具体化,三是不够现实化。而洪远朋等教授主编的《利益关系总论》,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现时期有关利益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性、深入性、广泛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既有利益理论的缺憾与不足,还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化和国际化发展作出重要的理论贡献。

(二)

《利益关系总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的总报告,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其他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的老中青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大协作的产物。它对已经出版的关于利益关系研究的27部专著,70余篇文章,21篇博士论文作了高度提炼和整体概括,于2011年结题出版,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献礼作品。此项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系统性

《利益关系总论》总体脉络清晰,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并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此项研究总报告的主体部分可分为三篇:理论篇、现实篇和对策篇。理论篇主要是对我国和西方关于利益理论史的梳理,在总结了人类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中国新时期利益关系发展规律、深度挖掘导致利益关系变动原因的背景下,分析利益的内涵、外延、性质和特点等利益关系质的规定性,然后从量的方面初步建立利益评价体系。可见,这一理论研究具有历史与现实、质与量、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性,由此也形成了利益关系的理论系统。现实篇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利益关系、文化利益关系三个方面,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思路,系统地探讨我国利益关系,其中关于经济利益分别从整体、地方、产业、企业、国际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对策篇则从我国现时期社会利益关系的十大变化入手,着重十大利益关系的探讨,在以和谐利益关系为建设目标之下,对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提出了十大思路。此项研究的整体逻辑顺序是先基于利益理论和实践发展历史进行理论抽象与创新,接着应用这些创新性理论对现实重要利益关系进行解释与分析,最后在上述基础上针对我国现实进行对策性探讨。此项研究既具有宏观系统性,每一分项研究又都自成体系,沿着一定的逻辑进行布局和整合,从而使得这一研究的各个部分都具有有机的联系。

2.深入性

综观中外学术界关于利益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就研究的深度来看,已有的研究内容还不够完整、深入、全面,有些仅描述了利益关系的局部现象,缺乏对原因、机理、性质等的进一步探究;有的剖析了某种利益关系的形成、作用方法,但没有延伸至它的特点、性质以及与其他利益关系之间的联系。而《利益关系总论》弥补了这些研究的不足,坚持沿着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在总括各方面利益现象的基础上对利益关系研究作出了较为深刻的阐释和分析,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此项研究充分论证了利益关系研究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化了利益关系的概念,提出: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利益,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一切社会科学的核心归根到底是利益关系问题,利益的基本部分——经济利益是一切经济学的核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是一切经济关系的核心,这就将利益关系上升到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中心和核心地位;其次,扩展了研究的内容,深化了利益的来源、诉求和利益关系主体,既着眼于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这些基础利益的研究,又对文化利益、保障利益和环境利益等利益关系研究热点问题着重进行了探讨,将一些整合到整体利益中去的特殊利益分解出来,细分成不同层面、群体的利益关系,多样的利益来源和诉求、多元的利益主体使其研究更细化、更有针对性;再次,深化了我国利益关系矛盾研究,突出了其时代性和中国性,强调了处理社会利益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任务的关键性,指出:利益表达多维、利益差距扩大、利益矛盾公开等现实要求我们正视矛盾,而协调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共享,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共同性。

3.创新性

利益关系虽然反映了社会关系的本质,但是,在现实社会这些利益关系则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利益关系也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形成了许多新形式,其利益关系的涵义更日趋丰富和复杂化。《利益关系总论》力图根据利益关系这些新变化趋势和新变化特点,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创新发展。此项研究较早地提出了十个新概念,这对利益关系理论研究具有补白的作用。此项研究还将我国社会利益关系概括为利益观念普遍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表达多维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诉求全面化、利益矛盾公开化、利益协调关键化、利益研究深入化等十大特点,将利益关系归纳为中央与地方,国家、企业与个人以及地区、工农、行业、企业、劳资等十大利益关系,与此对应所提出的十大协调思路,是对我国利益关系的较为全面的概括与总结,也是贴近实际的对策分析。这一研究首次尝试构建利益关系的评价体系,提出了利益的测度原则和利益关系测量指标体系,构建了利益的综合评价模型,它是对利益的衡量、操作研究的初步尝试体验。总之,这些新理论紧密结合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发展、新变化,从利益关系的质与量、理论与现实多重角度拓宽了国内利益关系研究的领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上一篇:园企校融合高职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电视购物行业的几点纳税筹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