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止于至善

时间:2022-08-29 10:09:23

德兴小学,位于享誉“广东第一镇”——布吉之西环路德兴花园内,创办于1997年,占地面积17056平方米,建筑面积893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70名,学生1234名,班级24个。原是一所村办小学,新世纪之初,适逢新课改之呼声风起云涌,学校审时度势,攫取儒家传统理念之精华。以“和而不同,止于至善”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十五载砥砺创新,不息求索,逐渐凝练成“和善教育”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一、和善理念:和而不同。止于至善

学校地处深圳市原“关内”“关外”的分界线,人口密集,人员复杂,家长的教育观念参差不齐,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现了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倾向,亟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学习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此背景下,学校结合龙岗区“和谐教育”发展之路,重新审视学校校情,从孔子之“君子和而不同”及朱熹之“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的精辟论述中,攫取“和而不同,止于至善”之要义,并付之以时代意义:

“和而不同”,其寓意是“和合共生,个性发展”:

“止于至善”,则解读为“和善至美,润泽生命”。

“和而不同,止于至善;和善兴德,德兴和善。”“和善教育”成为了德兴小学的品牌标志,成为了课改新形势下学校再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了德兴人为之孜孜不倦、不息奋斗的教育理想与发展愿景。这是一种以生为本、和善发展的教育路径,是一种个性化的“和善教育观”。

1.和善学生观:和合共生,本质向善。“和”是存在, “向善”是本质。对于每个学生个体来说,优点与缺点,进步与落后,是共生共存的客观存在,每个孩子都有要求进步、积极进取的“向善”本性。

2.和善教育观:和而不同,相待和善。“和”是异同,“和善”是态度。“向善”是教师、学生、家长人际之间、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但在处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同学关系等各种教育关系时,更应关注差异、尊重差异,做到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社会。

3.和善发展观:和谐合作,至于至善。“和”是过程,“至善”是追求。“至善”就是完美,“至善”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在这个合作的时代,无论是个体发展还是团体发展,离开求同化异的和谐合作都是不可能的。

二、和善路径:和睦共生,自成一统

(一)全面育人,创设激励向善的和谐氛围

1.美化校园,创设向善环境。为打造和善教育品牌,我校致力于打造文化韵味之校园。如今德兴校园,充满生机。蕴含文化气息。举目校园,树葱、花美、景雅,小桥流水,景点小品,布局精巧,装饰雅致。它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也同化着师生、愉悦着师生。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墙一廊。无不浸润着浓郁的“和谐向善”的文化气息。这其中,有绿意盎然之植物园:有包罗万象之文化墙:有镌刻文化核心理念之巨石,上书“和而不同,止于至善”;有温馨可人之亲子园。运动区、教学区、办公区、休闲区布局合理;绿树、草坪、鲜花、盆景错落有致,清新的空气传送着书声、鸟鸣,形成和善之校园文化环境,让人流连忘返,乐学其间。

2.友好人际,营造和善关怀。首先,我们从创设和善的管理制度入手,汇集成《德兴小学管理章程》一书。学校管理制度既有刚性的要求,又有温馨的人性关怀,从而实现同事之间、干群关系的和睦、友善、和善共融。其次,我们提倡老师以“和善”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与人为善、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并且要了解、相信、尊重、激励、友爱每一个学生,让学校成为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园。

3.开展活动,涵养和善个性。我校大力开展异彩纷呈的“和善教育”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升华“和善教育”校园文化内涵。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记者站、广播站、田径队、合唱团、舞蹈队、小小书法家等: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如教师论坛、“校园锻炼日”等;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月等展示活动。我们还创办了《和善德兴》校刊,升华校园文化成果。

4.立足课堂,体现至善追求。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在“和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校立足课堂,构建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一方面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逐步形成民主、平等、和谐、友善的课堂文化:另一方面,学校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倡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更为协调。

(二)和谐合作,凝聚追求至善的教育合力

1.夯实专业成长,培养至善之师。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专业成长档案袋、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科研培训等形式,多方面、分层次、高标准提高教师专业队伍。我们还通过大力开展教育科研,锻造教师的教育智慧。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区级立项课题21个,均已顺利结题,并先后开发出《让复习课焕发活力》等7套校本教材。学校也成为教师成长进步的摇篮,近几年来,我校共培养出5位正副校长,16位学校中层干部,为兄弟学校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管理人才和教学骨干。

2.稳固安全之本,护航和善之舟。我校积极实践区教育局推行的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制,相关经验师做法得到区教育局安全办的充分肯定。由我校“制度建设行动研究”课题组制定的《德兴小学安全管理制度》成为众多兄弟学校修订安全管理制度的参考文本,学校安全工作成效明显。学校还高度重视财务和国有资产的安全管理,通过组织学习《廉洁从教指引》、推行阳光校务,切实保障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廉洁、健康、安全发展。

3.融洽家校社区,彤成和善合力。我们通过建立家校联系机制,以家长会、校讯通等为依托,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并邀请家长建言我校发展。和善教育理念也吸引了家长的参与,63名学生家长白发组建了德兴小学家长义工队,他们与校团委、校级家委会密切联系,自发地为德兴小学的教育教学提供“和善”服务,从而实现了家校和谐。我校处于德兴花同社区内,我们利用花同小区的优势,通过发动社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邀请社区民警到学校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等形式,与社区密切合作,双赢共长。我们还积极与驻守学校附近的武警七支队进行“军民共建”活动、邀请街道消防中队到学校参与紧急逃生演练等,实现周边社会资源的利川最大化,扩大了和善教育的文化影响力。

上一篇: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教师精神成长的野钥匙冶野关键冶和野载体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