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金子的不如卖挖金子工具的

时间:2022-08-29 06:57:57

挖金子的不如卖挖金子工具的

美国西部曾兴起过一股狂热的淘金浪潮。最后流传出了一句这样的俗语:Don’t dig for gold,sell the shovel。意思是说,那些没日没夜寻找金矿的人没有几个能满载而归的,可是卖锹的商人却因为当时铁锹供不应求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其中有一个叫布瑞南的人赚到了最多的钱,正是靠卖铁锹。他的做法是,先为鲜为人知的金矿大作宣传,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淘金人蜂涌而至。而这些淘金人淘金前都要先从他这里买上一把铁锹。整个淘金潮中,布瑞南始终没挖过一锹的土,却比任何一个淘金者挣的钱都多。

所以,“Don’t dig for gold,sell the shovel”就这样流传开了。

股市也是这样一个场所,人们炒股不一定赚钱,可是为股民炒股提供服务却非常赚钱。股市营业部为股民提供炒股的基本条件,比如说专门的场所设施——营业大厅,大中户的专用房间,还为来不了营业厅的股民提供电话委托的远程炒股方式。而想要赚钱,营业部只需要改善为股民提供的炒股条件,就能吸引更多的股民。开户的人越多,存入的保证金越多,交易量越大,营业部就会产生更多利润。他们无需关心股民是否能够“淘到金子”,只需要制作好“铁锹”便能吸引顾客。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到赌场赌博的人不一定赚钱,但是赌场一定赚钱。为赚钱的人们提供服务,那一定是一个不会赔本的生意。

但布瑞南的过人之处还不止如此。淘金时代还有另一类致富故事:有一些人向淘金者卖水、卖牛仔裤,也赚了很多钱。差别在于,布瑞南是因为要卖锹,才去吆喝金子,最后,他的锹卖出去了,金矿也被开采出来了。而卖水的、卖牛仔裤的,是在淘金过程中发现了另一个赚钱的市场,而布瑞南则是自己开发了市场。

这个道理也能同样应用到商业模式上。当年Facebook刚推出在线游戏平台并吆喝游戏开发商前来参与时,《纽约时报》就指出过这一点。确实很多人抢着来制作游戏,虽然他们并非都是当年的Zynga,能获得盈利,但不管怎么样,Facebook永远赚钱,他们可以向所有开发者收费,一如淘金热中的那个主动开发市场的布瑞南。

中国也有这样的聪明人——看,淘宝卖家不一定赚钱,但阿里巴巴一定是赚钱的。

(摘自《壹读》)

上一篇:这是不可以的 下一篇:自闭症小伙13年写成奇幻童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