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多角度感化学生言行

时间:2022-08-29 06:53:59

百花齐放,多角度感化学生言行

学校的管理工作最深入、最前线的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而班主任的管理最终是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班主任善于管理,精于管理就会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就积极健康地发展。既然班主任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应多角度灵活地用不同的途径教育学生,感化学生。

1.用美语感化学生

卡耐基曾经说过:“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赞美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是打开心灵沟通的钥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语让人自尊自信,美语让人际交往和谐亮丽。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适度、及时的赞美和美言,就会使教师个人的魅力得以张扬,教育目的得到实现。教育过程中,学生受到教师的夸奖和肯定,他会充满自信和感激,他不会辜负教师的厚望,会把自己的多方面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经常抚摸着一些后进生的头,向全班同学动情地说:“同学们,这位同学今天真精神,今天他进步了很多,他终于拿起笔来做笔记了,并且记得那么认真那么工整,相信他以后做得更棒。”这是充满深情的话,话里包含着真挚的爱和鼓励,充满着热情的赞扬和鞭策,这话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

2.用善行感化学生

《三字经》写道:人之初,性本善。人天生本性是善的,人后天之所以偏离善,是因为没有得到后天善的教育,人后天接受的大多是恶言恶语和训斥谩骂。

学生的心灵是善的,教师必须用善的行为去对待学生的淘气和捣蛋,这样学生才能感悟善回归善,才能辨别真善美。也许我们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他把稚嫩的双手伸向了同学的钱包,我们是把他揪出来批评痛斥还是通知家长,或是送给学校严肃处理。假如这样,我们好像是出了一口气,立了大功,但这位学生心里就蒙上了阴影,他的心灵深处没有得到真正的触动,而却滋生了自卑叛逆的心理。换过来,我们单独和他谈谈,对他说:“你一定是缺钱买生活用品了,老师虽然钱不多,但老师愿意帮助你,这点钱你拿去用吧!”

老师善意的举动会令学生出乎意料,但他会被你的善行所感化,他会自责自醒自悟,他不会叛逆,甚至回归善的本意。

3.用宽容感化学生

宋朝朱熹说:“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苏霍姆林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我们自己都很希望别人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犯了错误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原谅和宽容。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宽容是教者风范,智者修养。学生随地扔了垃圾,我们对他说这是不良的表现,相信你会改过来的;学生打了人,我们对他说这是粗暴的行为,下次不要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出手了;学生迟到了,我们对他说,时间是宝贵的,以后要调好闹钟……

班主任宽容与严格要求是统一的。宽容不是纵容更不是放纵,宽容是一种方法,用宽容这份厚重关爱教育学生,有时会比严厉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班主任要做宽容的使者。

4.用母爱感化学生

英国萨克雷说:“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史蒂维·旺德:“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

人类都尊爱自己的母亲,教育学生要用母爱晓之以理,更须动之以情,付出真心,才会得到真心,这是班主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偶尔一句关心的话语,关切的问候,学生都心存感激、刻苦铭记。天气冷了,问候一下“冷吗?多穿衣服,晚上盖好被子!”生病时关爱几句“来,我们去医院,吃药了吗?”考试失利时,鼓励安慰三言两语“慢慢来,成绩是暂时的”……

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心,精神上得到满足,就会形成奋发向上的力量,他的言行就会获得良好的发展,他的爱心就会得到燃烧。

5.用诙谐感化学生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诙谐幽默能创造轻松和愉悦。用幽默的语言来感化学生,事半功倍。呆板的说教,严厉的斥责,尖刻的嘲讽事与愿违。

那次教室很脏乱,我没有怒气却说:“刚才是谁给收破烂的进来收垃圾,落了这么多垃圾,太浪费,他没走远,同学们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拣去送给他吧!”听了这话,学生们面带微笑但也透露着惭愧。当然,不久教室也在他们自觉的打扫中干净了起来。

诙谐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班主任要学会用健康的语言,感化不健康的言行。

6.用无声感化学生

伯斯顿说缄默有时就是最严厉的批评;克莱尔说沉默是金。无声有时是一把利剑,它能刺破人蒙封的尘垢。

婆婆妈妈、喋喋不休是很多班主任“天赋”,但也是学生的“天敌”。既然如此,班主任就要学会“化敌为友”、少说多做。

假如上课了,黑板没有擦,你不要生气,不要说话,你唯一要做的是用最慢的速度自己擦,让讲台下的学生静静地看你的一举一动;假如教室里地面纸屑很多,你不说话,你弯下腰静静地让全体学生看你把纸屑一张一张地捡起……我做班主任时曾经这样做,当我这样默默地做完这些工作时,转身的霎那,我发现有些学生流泪了,但更多的是低下了头。无声是柔和的,可也是坚硬于一切。班主任把握“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尺度,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教育的方法是多角度的,感化学生的途径是多样的,班主任在管理中要善变,做个三头六臂的美猴王。

上一篇:农村寄宿制学校美术教学探索 下一篇: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