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芙蓉现象”看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

时间:2022-08-29 06:01:38

从“芙蓉现象”看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主义文化

摘要:资本社会金钱伦理对传统价值的超越性,导致一切本体价值的沦丧,在资本市场里事物的价值在于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即:价值的依附性,这种价值即依附价值。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在资本社会具有同样的特点,本体的审美价值已被忽视,彰显的是它的依附审美价值。资本市场的规范性对于不合规范商品的排斥,却因为其潜在的市场价值而被纳入规范价值体系。

关键词:金钱伦理 本体价值 依附价值 依附审美价值

本文阐述的两个基本概念“依附价值”和“依附审美价值”是作者独立思考的结果,但是在思考深入的过程中,不得不意识到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源于马克思对商品的两个价值的著名发现。资本市场里的“依附价值”产生于事物之间的关系,实际也就是交换的关系,作者特意用区别于交换价值的“依附价值”这个概念,在于强调在资本市场里本体价值的被忽视,而这一点是消费主义的消费对象符号化、象征化的根源。

马克斯•韦伯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本性的看法惊人的相似,只不过两个人的表述不一样罢了,马克思的著名表述是: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而韦伯是这样论述的:

尤其是这“伦理”的“至善”――赚钱,赚更多的钱,并严格回避一切天生自然的享乐――是如此全然褪尽一切幸福主义甚或快乐主义的念头而纯粹地认为这就是目的本身,因而单就个人自己的“幸福”或“福利”而言,这不啻是完完全全的超越,而且简直是极为不合理性。营利变成人生的目的,而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的手段。

正是这个思想使我们可以对资本社会的很多现象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譬如:自由主义的价值观根源于资本社会金钱伦理对一切传统伦理的超越性,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和敌视同样根源于金钱伦理受到的威胁。资本社会金钱伦理的超越性导致一切事物的本体价值的沦丧,竟然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所有其它如异化、人文精神丧失、精英文化衰落、反文化的鄙俗文化兴起等等文化现象的实质原因。在本文中,我们将个案分析“芙蓉现象”,以期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特点、文化价值走向做出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当代中国的文化领域所表现出来的资本市场特征愈来愈明显,这是我们对“芙蓉现象”进行研究的理论前提。由于“芙蓉姐姐”并不是走的传统的色情路线,所以很难把她和木子美、竹影青瞳、流氓燕等网络明星联系起来。“芙蓉姐姐”的出现好像是孤立的偶然,正如《新闻晚报》的报道:“今年夏天,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刮起‘芙蓉风’,一个名为‘芙蓉姐姐’的普通女子以大量的个人照片和文字挑战大众忍耐力,一场偶像颠覆战役隆重上演,传统概念的偶像在这位女子的攻击下轰然倒塌,一场娱乐高潮在闲人们看热闹的嘴脸中旋风般来临。”

但是如果我们把美国的孔庆翔、台湾的许纯美放进视野,那么也许我们完全可以把“芙蓉姐姐”的出现称之为“芙蓉现象”。《金黔在线》(2004年07月26日):“生于香港的孔庆翔(William Hung)外型普通、歌声刺耳、舞姿滑稽,参加美国著名电视歌唱比赛落败,岂料照样被许多美国人视为偶像,誉为‘香港RickyMartin’,风头一时无两,更有唱片公司开价近二十万港元邀请他出唱片……许纯美在台湾一炮走红。蓝色的睫毛膏、鲜艳的口红、华丽的服饰、夸张的帽子、让人摸不着头绪的讲话,一时间占据台湾各大媒体的版面,民众议论的焦点,甚至有网民把她在电视上讲过的每句话,集结成许纯美语录。”

我们可以从图片、文字、行为三个方面去概括芙蓉的特点:一是图片。她本人相貌平平,外表普通,甚至显得粗俗,土里土气,用一般娱乐明星、媒体人物的标准衡量,她是丑的。着意显露性感,但由于其肢体语言用舞蹈动作刻意夸张,充满调侃和喜剧色彩,而毫无色情意味。其照片属于傻瓜相机的大众摄影,毫无艺术性可言。二是文字。她文字上的极度自诩自夸与其自身情况的巨大反差,由于她极其真诚自然的态度,形成强烈反讽和喜剧特点。文字大多数从内容到形式都浅薄幼稚,达不到一个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有时候则是貌似深刻的格言警句与内容的庸俗肤浅形成鲜明对比。总体来看,其文字逻辑混乱、自相矛盾,思想庸俗低级,文字欠缺素养。

芙蓉姐姐的上述特点和孔庆翔、许纯美有几个共同点:第一,本体审美价值的欠缺,即不具有文艺本身应该具有的核心价值:审美价值;第二,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在具体社会具体人群中的与其它价值的关系;第三,原先的规范价值首先对它是排斥驱逐的态度,但一旦它具有了潜在市场价值的时候,资本市场会主动接纳它,甚至使它成为新的规范价值。

这三个特点,我们解释为源于资本市场的一个特点:“价值依附性”,即:任何东西都能商品化,产生市场价值,其市场价值不在于其本体价值,而存在于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在这一点上,资本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上帝,它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它的金手指触摸所及,垃圾变成珍宝,粪土化为黄金,纸屑飞扬为满天银钞。这种价值依附性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细胞层面,成为伦理,成为道德,成为意识形态,使一切本体价值沦为次要,在资本市场里,是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带来什么。这种对本体价值的蔑视,在艺术领域表现为对艺术的审美价值的蔑视,美不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值多少钱。现代主义艺术的反艺术性正是对这种价值换位的愤怒抗议和深刻讽刺。但是现代主义艺术的悲哀在于它本是资本主义的叛逆者,却最终成为了资本主义的代表艺术,这根源于资本市场的另一个特点:规范性,凡不合其规范的,就被它无情地拒之门外,被视之为无价值;但当一件事物打破其规范,而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的时候,资本市场就会表现出它特有的灵活性,把这个异端纳入其价值体系,榨取其带来的利益,而异端也成为新的规范。在这一点上,体现了资本市场的价值观对所有传统价值形态的超越性,即马克思?韦伯定义的:“人竟被赚钱动机所左右,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法国画家杜尚(1887~1968)的作品《泉》。在1917年2月,杜尚把一小便器署上“R•Mutt”,送往纽约独立美术家协会美展厅,取名为《泉》。2004年,在英国艺术界举行的一项评选中,《泉》打败毕加索的两部作品成为20世纪最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英美媒体纷纷以《杜尚的小便池打败了毕加索》或者《一个小便池成最具影响力艺术品》等为题报道了这一令人感到吃惊的结果。组成评审团的并不是缺少艺术细胞的普罗大众,而是500名英国艺术界最权威的专家,包括艺术家、艺术品交易商、艺术批评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工作人员。在许多人看来,这一结果令人吃惊不仅仅是因为杜尚竟打败了在现代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毕加索和马蒂斯,更主要的是小便池这一艺术作品根本登不了大雅之堂。《每日电讯报》更评论说,从评委们的趋向可以看出今天的艺术到了“多么不堪”的地步。

如果我们一定要给现代主义艺术一个本体价值的话,可以把这个价值称为“依附审美价值”,其特点在于它产生于作品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而不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这一点类似于鲍德里亚、詹姆逊的消费对象的符号化、象征化,消费已经脱离对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占取,而注重物品的消费在生活中所指代的如身份、地位、价值认同感。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文化的工业化和商品化,而商品反过来裹以文化的华袍,诉求于人的其它价值追求,掩饰其最真实的目的:赚钱。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精英文化如哲学、艺术只不过是一件昂贵的华袍,在交换的市场上,和大众文化都是商品。艺术审美价值的依附性使得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本体价值上的区别根本不重要,这就注定了精英艺术从高高在上的中心地位的撤离,变得和大众艺术一样的地位,只是市场上的商品之一。

在消费主义社会,人的消费行为是被动的,他们要遵从规范的价值标准,譬如:时尚;但他们也会有意无意地反叛这个价值标准,或至少对之调侃,他们的消费行为本身成为消费品。在芙蓉现象中,是消费者塑造了他们的消费对象,或者说,他们的消费行为构成了特殊消费品,亦即是说他们在消费自己的消费行为。资本市场的规则是,只要有消费,就会纳入规范化的生产,在孔庆翔的个案中,噪音也被规范化的工业生产出来。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芙蓉姐姐还是消费品,芙蓉姐姐进入文化娱乐圈,拍电影、电视剧、出唱片、出书、拍广告、做主持人,都是可预见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郭大力、王亚南译,三联书店,2009.4。

[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3]张 越:《互联网的疯狂:芙蓉姐姐》,《新闻晚报》,2005.6。

陈祥波: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上一篇:皇天后土 第5期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方法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