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数字化育人环境,创设精彩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2-08-29 05:45:38

营造数字化育人环境,创设精彩的数学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也充分意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以实现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目的。但是,如何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上好一节信息技术框架下的数学课。我认为: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

一、信息技术下备课的内涵

在广泛利用多媒体、文本资源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实现个性备课和资源共享。

二、信息技术下备课的意义

1.促进了教师备课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增强教师的自信心。

2.转变了备课方式,从个体备课转变为集体备课。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4.便于开展教学经验交流,通过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5.促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下备课的特征

信息技术下的备课具有网络化、个性化、开放性、便捷性、时效性和实效性等特征。

四、信息技术下的备课步骤

1.备好教案

这是最重要的工作。教师通过分析教材、研究学情,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备出教案雏形。所备的课必须要具有可操作性、有实用价值、能紧跟时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精神。

2.素材搜集

在备好教案之后,根据教案需要必须搜集相关的教与学的材料。可以上网查找,可以翻阅书籍和请教同事,也可以自己制作。图像、视频、声音素材等都是必备的。凡是跟本节课内容关系密切的都应该在搜集范围之列。现在的学生问题意识强,我们要将素材尽量准备充分,但也不能包办代替,要给学生留下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当然,教师最起码应该知道如何利用自己搜集的素材为学生服务。

3.上传修改

备好的教案要上传到校园网,以便让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个性化修改,取长补短,最大程度地发挥该教案的作用。修改时可以采取点评、批注、修改等方法,当然也可以“重来”。

4.试教评价

教师通过试教,将自己进行个性化修改的教案付诸实施。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僵化地执行教案,必须根据学情适时调控和修改。试教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实行经验分享,一起研讨教学中的得与失。

5.优化上传

教师将研讨结果,再次结合自己得教学风格,对教案进行二度优化,将尽量追求完美的教案上传,以备查阅。

六、我在《24时记时法》中的具体实践:

班班通的引入使多媒体课成为家常课,如何在家常课上充分发挥网络这一强大认识工具的潜力,实现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融会贯通的学习?我在《24时记时法》这节课中尝试根据网络教学计算机的功能特征,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教案流程具体有以下4个环节:

(1)接管电脑——实现资源共享

首先由学生接管机房中的电脑,展现课前从网上搜集的古老记时法。让学生很自然地发现:不同时代的人运用相同的聪明智慧发明了不同的计时方法,可是这些计时方法并不很准确。钟表发明后,计时就越来越准确了。紧接着就进入主题:今天我们就要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怎样用钟表来记时。这样的情境创设使信息资源得到超时空的传递与共享,同时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交流的展示平台。

(2)点播视频——展示真实情境

再从电脑切换到视频状态,现场直播中央电视台的整点新闻。让学生发现:从钟面上知道时下午2:00,但从电视中看到是14:00。然后很自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刻有两种不一样的记时方法呢?原来,下午2:00是普通记时法,14:00用的是24时记时法。这种处理能够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认识冲突,从而激发起探究新知的欲望。

(3)点播课件——演示教学内容

接着从视频进图课件点播,钟面的模拟转动,芳芳的一天安排,生活中的规章制度等都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具体生动的画面与声音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密度,又使学生深刻地建立起“一天时钟走两圈是24个小时”的概念,较好地掌握了“如何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的重难点。

(4)链接网站——获取教学信息

最后从课件转入网上冲浪,学生链接博小网站,并用两种记时法分别读一读某篇文章的上次阅读时间。在巩固新知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基于以上的这4个环节所需,我的备课实施了以下4个步骤:

1.搜集素材:我把上网搜集到的古老记时法和各种钟表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以便在第一环节中展播给学生们看。让学生在具体的图片情境中很自然地走进本节课的主题。我查阅了广播电视报,了解到当天央视新闻频道下午两点有新闻播出。我用Authorware 7.0制作钟面的模拟转动,并用DV录制芳芳的一天安排。让学生更形象地体会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一天时钟走两圈是24个小时”和“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上传教案和素材:在教案和资料都准备好后,我将他们打包发送到校园网的数学教学这一块,再利用“校信通”发送消息给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请他们对我的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3.试教并修改:我在学校电脑房进行试教,并请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去听课,课后请他们进行反馈评价,研讨教学中的得与失。

4.二度优化并再度上传:将每位教师的建议和经验,再次结合我的教学风格,对教案进行二度优化,以尽量能完美呈现。最后,我将教案在教案管理部门,以备查阅。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要切实转变教师传统备课中的落后备课观念、备课方式与策略,在备课上巧下功夫。真正做到:用儿童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的心灵去体验,用儿童的方式去研究。

上一篇:编读之眼 第24期 下一篇:职工信箱 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