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输血死亡,医院未依法封存和保管血液制品担责

时间:2022-08-29 03:50:36

患者输血死亡,医院未依法封存和保管血液制品担责

2008年7月12日,高某因腹泻到北京某医院就诊,医生以“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待查”收入消化科住院治疗,当日15:00为高某输入悬浮红细胞,几分钟后高某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并自行将输血管从手上拔出,15:20高某呼吸、心搏骤停,医生进行了心肺复苏抢救。1 h后,患者心跳恢复,但自主呼吸始终未恢复。17:10高某被转入ICU治疗,8 d后死亡。死亡诊断为“高敏反应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2008年8月患者家属向人民法院提出医疗损害赔偿诉讼。

医院辩称:封存的XXX203血液为输入患者体妊液,经过复检血型完全配合,患者死亡于输血超敏反应,是自身体质原因,医院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患方认为,根据医院血液科《取血登记表》记载,2008年7月]2日消化科为患者领取2袋血,编号分别为XXX203和XXX903。7月15日封存的血液编号为XXX203。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后,医院对XXX203血液进行了复检,血型配合,但对另一袋XXX903血液未进行复检。医院不能证明为患者所输血液是XXX203,完全有可能为另一袋XXX903血液,而这袋血液既未封存,也未复检。同时,因为被告未当场封存引起输血反应的血液制品.也不除外护士将其他患者的血液输给被告,从而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法院审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本案被告对鉴定送检材料《输液、输血反映情况登记》存在涂改、添加的痕迹情况不能作出合理解释,亦不能举证证明其客观真实性,也无证据证明其封存的输血器和血制品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7条的规定。另本应由被告正常保管且为患者配置的另一袋血制品查无下落,庭审中被告不能说明去向,故被告所提交的病历材料和申请调取的输血袋中的血制品和输血器均不能直接佐证被告抗辨理由,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8条规定:“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应当承担责任。”被告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据此,法院判决北京某医院赔偿高某亲属40余万元。医院未上诉,支付了赔偿费用。

[分析]

医护人员维权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保全证据。只有证据材料经过法庭质证确认真实有效,且不能据此直接判定医方责任的情况下,才有通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司法鉴定确定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的必要。本案亦无例外,既然患者死于输血,关键证据材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实物证据,即输血袋、输液器和内存血液;二是病历材料,主要内容包括《取血登记表》《输液输血反应情况登记》。只有上述书证和物证材料真实有效的情况下,才能作为解决医疗争议或纠纷的证据使用。

在实物证据收集和保管方面,北京某医院在患者输血反应后3天才正式封存一袋血液,并且将另一袋血液丢弃或隐匿,存在重大过错。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供血机构派员到场。”《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留一天。”有关部门制定如此严密的规定,就是为了规范临床医疗行为,避免错误输血,同时妥善保存证据,以便查明事实真相。

本案北京某医院未依规定立即当场封存血液,并且丢弃或隐匿了一袋血,不能证明“去向不明”的那袋血液(XXX903)是否输进了患者体内,也不能证明现已封存的血液(XXX203)就是输入患者体内且出现输血反应的血液,导致本案关键事实无法查明,检验和鉴定无法进行。院方此举,即使无意为之,也须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医生不但要将临床诊疗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在发生医疗意外时还要注意及时收集和保存证据,特别是涉及输血、输液、手术、抢救等重要诊疗操作,更应及时封存现场实物和病历资料,为医生的诊疗不存在过错提供关键证据,这也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确方法和非常重要的手段。

[法律链接]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7条: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病历书写规范》第3条: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第7条: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画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5条: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第36条: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1天。

上一篇:经久不衰 典雅高贵 下一篇:一个保安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