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的意义

时间:2022-08-29 03:40:05

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18F-FDPPET/CT)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3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淋巴瘤患者,将治疗前后的PET/CT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淋巴瘤32例,1例经活检证实为淋巴瘤的患者行PET/CT全身检查未发现病灶,PET/CT显像阳性31例(96.8%)。结论 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PET/CT;淋巴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研究已有100余年历史,PET/CT是目前唯一用解剖形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它以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点,为淋巴瘤的正确诊断和分期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9月于我院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66例,选取其中于我院住院治疗、资料完整并于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的病例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为6~72岁,平均年龄45.6岁,其中霍奇金淋巴瘤10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2例,结节硬化型2例,富于淋巴细胞型2例,混合细胞型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5例,粘膜相关性淋巴瘤1例,滤泡性淋巴瘤1例,脾脏边缘区淋巴瘤1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2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所有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前行PET/CT检查,在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等治疗措施1~2个月后,行第二次PET/CT检查。

1.2方法

1.2.1显示仪器及显示剂 PET/CT检查由潍坊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完成,PET/CT扫描仪为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Biograph64型HD.PET/CT。中心视野与周边视野分辨率均达到2mm。显示剂采用自动化学合成18F-FDG,放化纯度>95%。

1.2.2 PET/CT显像 全部患者行PET/CT检查前禁食6~8h,测量血糖浓度小于11.1mmol/L,肘静脉注射18F-FDG3.7-7.2MBq/kg,平静休息40min,排空膀胱并饮用高密度对比剂1000ml行PET/CT检查。扫描参数:体部CT扫描电压120kV,电流140mA,螺距为3.0mm,球管单圈旋转时间0.8s,层厚3mm。图像采集方式为2D模式,每个床位采集时间为1~2min,一般为6~8个床位。全身扫描范围为大腿中段至头顶。采集完成后利用CT数据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图像重建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rderedsubsetsexpectat-ionmaximizationOSEM),迭代次数为2,迭代子集为8,重建后层厚为3mm,分析主要应用横断面,图像融合通过工作站xeleris软件进行。

1.2.3图像分析 放射性浓聚灶由2位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目测确认,病灶出现放射性浓聚者为阳性。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由计算机计算标准摄取值(SUV)。

1.2.4病理学检查 32例患者均在行PET/CT前后由影像学的提示下行病理检查确诊。

1.3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对HL与NHL治疗前SUV值比较、治疗前后同部位疗效评析、改善组和进展复发组间对比分析均采用t检验。

2结果

2.1PET/CT对于淋巴瘤诊断分期的作用 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32例,1例经活检证实为淋巴瘤治疗前行PET/CT全身检查未发现病灶,PET/CT显像阳性31例,诊断阳性率为96.8%,与文献报道94%相近。HL与NHL治疗前SUVmax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2.2 PET/CT显像对于淋巴瘤治疗效果的评价 所有淋巴瘤患者均行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的治疗措施,在治疗后1~2个月行第二次PET/CT检查,观察其疗效。32例患者,其中20例在治疗后可见原病灶消失或局部FDG代谢无异常,7例可见原病灶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或代谢活性明显减低,4例原病灶较前进展或代谢活性增高,其中2例分别于复查后1个月、3个月死亡。32例患者治疗前后相同部位ROI区SUVmax值的改变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8.67,P

3结论

恶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淋巴组织遍布全身,并与单核-吞噬系统、血液系统关系密切,故其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以实体瘤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织器官中,其中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为最常见部位。全面地显示淋巴瘤全身组织脏器累及情况对淋巴瘤的分期及疗效评价非常重要。CT对腹腔和盆腔恶性淋巴瘤检出的阳性符合率为65%,阴性符合率为92%,阳性符合率较低的原因是CT仅从淋巴结大小判断,特异性较低[2]。而PET-CT采用正电子放射性药物(18F-FDG)测定糖、蛋白质及核酸代谢的过程,18F-FDG是一种葡萄糖的类似物。它进入细胞后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分解为6-磷酸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6-PO4),而肿瘤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降低或缺乏而无法进一步分解,难以回到细胞外,因此在肿瘤细胞内大量聚集,这就PET早期发现肿瘤及判断有无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生物学基础。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PET显像主要用于确定肿瘤的分布范围,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中2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PET/CT显像发现单纯CT显像未发现的病灶,临床分期均由原来的Ⅱ期提高到Ⅲ期,改变了进一步治疗方案,体现了功能显像在淋巴瘤诊断方面的优势。

总体来看,PET/CT在淋巴瘤疗效监测上有重要价值,其临床应用可使部分患者改变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淋巴瘤诊治水平,故PET/CT在有条件的医院和患者可作为常规方法。但本次研究病例尚少,有待大规模/多中心随机试验研究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李菲,朱海燕.18F-FDG-PET/CT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19(2):523-527.

[2]谢毅.淋巴瘤.见:叶任高,主编.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40-648.

[3]杨桂芬,朱虹.PET-CT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77-1280.

[4]朱海燕,李菲.18F-FDG-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分期诊断价值[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5):422-424.

上一篇:眼底照相在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中的... 下一篇: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