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艺术创作

时间:2022-08-29 03:35:05

再谈艺术创作

[摘 要]艺术创作是人们的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活动,都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艺术家如何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生活体验的细节同艺术创作相联系,进行艺术的加工、升华、提炼,这是艺术经验与修养的综合反映。

[关键词]艺术创作 绘画艺术 艺术规律

[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0)07-0056-03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无论是美术创作、音乐创作,还是戏剧创作,都不是对生活的照抄。因为生活不等于艺术,艺术家精神与品格确立的可贵之处,就是在理解形式的过程中重新建立起承载自己精神内涵的形式。艺术创作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活动,因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理解与分析能力都是在其创作活动中展现出来的。

就绘画艺术创作来说,在强调形式语言创新的今天,每一个画家都力图以人们不曾见过的形式来摆脱传统样式的束缚,走出自己的艺术创新之路。但多数画家最终还是没能突破这一束缚,而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就当代绘画来说,其创作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包括油画、中国画、版画及水彩画等诸多门类。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作品的内容固然不能忽视,因为它是作品整体的一部分,但比较来说,主题创作与命题创作是绝对重要和不能回避的重要部分。但是,单纯从艺术创作的形式、风格来说,内容也是一个起到决定作用的部分。从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反映的题材内容包括历史传说、宗教内容、人物肖像、风景写生等等,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画家与卓越的艺术理论家――莱奥纳多•达•芬奇,他一生完成的作品极多,件件作品都是不朽的名作,《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岩间圣母》是达•芬奇为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画中圣母居中央,左边为婴孩耶稣以及天使,右边为婴孩圣约翰,背景是幽深的岩窟,花草点缀其间。人物形象刻画细腻,山石花草描绘认真,色调幽暗,体现出了画家的写实能力与艺术加工能力上的综合实力。《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的题材出自《圣经》,是达•芬奇为米兰的一所修道院的食堂所作的壁画,说的是在逾越节的晚宴上,耶稣对他的12个门徒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这幅画所描绘的就是当时的情景:耶稣的话像一块石子投在了平静的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达•芬奇不愧是一位大师,他在画面上把每一个人的表情和心理状态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从构图上来看,达•芬奇以不同于常人的创作思维方式,出人意料而大胆地把叛徒犹大放在众人之中,让观者通过每个人的表情来辨认出谁是出卖耶稣的叛徒。从画面中人们可以看到,犹大的脸是半侧面的,当他听到耶稣的话以后,非常震惊地把身子向后一闪,手里面还紧握着出卖自己的老师所得到的装银币的钱袋。画面构图中后面的三扇大窗子中,中间的窗子正好衬托出了作品的主人公耶稣。《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宗教画,既是在宣传教义,也是在宣传人间的正义。《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在佛罗伦萨完成的一件传世佳作,画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银行家夫人,所以这幅画也叫《焦孔多夫人像》。它体现了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之间的统一。这件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光辉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这幅画中的人物描绘是写实的,而背景是迷茫的风景,既强调了主题,也给画面带来了一种神秘的浪漫主义气息。从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容作为一件作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替代的,但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及创作中的作品构图、技法、色彩等诸多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们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来说也是有一定的艺术规律的。例如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山人朱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朱耷是明朝宗室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封藩南昌,遂为江西南昌人。明灭亡后,国毁家亡,他心情悲愤,于清顺治五年落发为僧,与同为明遗民画家的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他的本名朱由,谱名统,小名耷,一生字、号、别号特别多,法名传,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康熙二十三年(1684)始号山人。后来为了传宗接代,改为当道士。他的代表作有《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鱼乐图卷》、《杂花图卷》以及《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以及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他的山水画在师法元代黄公望平淡天真和明代董其昌润泽秀逸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古拙奇特、劲拔荒率的艺术风格。他的花鸟画在学习明代沈周、徐渭等文人画法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识,注重鱼、虫、禽等物象的人格化表现,以象征手法表达隐晦的寓意。他的书法学习于王献之、颜真卿,淳朴圆润,自成一格。中晚年时,他在书画作品的款署中多使用“山人”的号。而且在晚年时,他还将自己的号“山人”四个字以草书体连缀起来写,似“哭之”、“笑之”,借此暗寓自己面对富于戏剧性变幻的人生,哭笑不得、百般无奈的感慨之情。他的艺术成就令后人景仰。朱耷特殊的人生经历、政治背景、社会原因以及对前明王朝的思念、对清王朝的不满等诸多因素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他的画作不拘常格,体现出作者瞬间的直觉。他那种非凡的气魄和超越世俗的画风在花鸟画中表现尤为突出。他的作品在画面构图、内容描绘方面,都表现出一种极度的悲愤情绪。这也充分证明了社会与历史原因对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所产生的极大影响。

同为明遗民画家,“清初四僧”中的另一位画家石涛是明朝皇族靖江王的后裔,别号苦瓜和尚。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长年浪迹于山林和流动的生活中,从而对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有了深入而独有的观察与体验,对祖国的山山水水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对自然的认识与理解的启发下,他产生了丰富的艺术创作力。他的山水画作品构图新颖而多具变化,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生命力,画家的传世代表作中,我们常见到的有《淮扬洁秋图》、《山水清音图》、《黄山八胜图》、《搜尽奇峰图卷》等。石涛在他的艺术理论著述《苦瓜和尚画语录》中阐述的艺术思想,充分说明了他的生活、修养、艺术创造、用笔、用墨、皴法、构图等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山水真趣,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皆是我笔头灵气”;他所要求于山水创作的不是一山一水一木一石的模拟翻版,而是通过“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这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艺术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规律。

前些日子于吉林省长春市的远东艺术馆举办的昕东旺、徐唯辛、段正渠作品展上看到,三位画家都是油画家,进行的又都主要是人物题材的美术创作。以昕东旺为例,他以人物肖像为主要的创作形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模式,表现内容多为处于社会基层的各种职业和人生状态的民工、平民等并不被人们所关注的、也是常见的又易于被人们所忘记的小人物,在平淡中饱蕴着一种质朴、一种清新。他对这些人物的塑造,不仅活灵活现,而且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弥漫着较强的人性色彩。这为当代中国油画创作,开拓出一种新的视野。他的作品带给人们的感受和冲击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作品让人们充分地得到了某种特别的感受,了解社会大众阶层内在的心理活动,表现了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力与高度的艺术表现能力。作品中既写实而又些许夸张的人物造型、色彩的运用、气氛的烘托,恰到好处地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极致。这一特殊群体的形象选择,为中国油画在形象表达上找到了载体,而不是一窝蜂地去画自己不熟悉的或新疆人物。画家的这种选择为自己的美学定位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绘画语言的捷径,找到了通过艺术来表达真善美的源泉。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画家扎根于生活的泥土,取材于平凡的人生琐事,表现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绘画形象,为自己的油画创作找到了成功的基石。

综上所述,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活动,都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而如何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生活体验的细节同艺术创作相联系,进行艺术的加工、升华、提炼,这是艺术家艺术经验与修养的综合反映。当然,艺术创作在不同的艺术家那里有着一定的区别,是没有一定之规的。因为每一位艺术家的天赋和后天的训练培养都是不同的,所以,他们所产生的艺术直觉、感受和联想也不可能是一样的。艺术创作是一个高层次的、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及其现实的过程。艺术家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当中,与现实社会建立一种紧密的关系,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去观察和发现,并通过材料、技巧、造型等方面的因素来构成一幅作品。这一创作过程,融合了艺术家的智慧、心性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艺术家的汗水。娴熟卓越的技巧是一件艺术作品最为根本的表现基础。无论你有多么深厚的生活底蕴、多么深刻的哲学反思、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没有相应的成熟的技巧,其作品的感召力就必然会受到影响。

通过我们对以上艺术家们的作品及艺术创作的理解和认识,确立了我们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绘画心态是出自于性情的激发及自我知觉的人格完善,是生命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自身状态使然。在当今现实的错位与价值丧失的两难中具有高度的觉解,使艺术创作中所确立的观念有了深刻的意义,使艺术家对自然、人类进行深层的思考,从而使其作品上升到独特的美学内涵及精神范畴,给观赏者以视觉冲击,并使其获得精神力量。这体现了我们作为一位艺术家对人生信念的坚持,最终也说明了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是一位艺术家的全面的综合实力与艺术修养的完美展现。

[参考文献]

[1]李春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蒲松年西方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10年6月4日

[作者简介]张少川:吉林市画院专职画家,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市美术家协会驻会秘书长。

上一篇:浅析陶渊明“金刚怒目”式诗歌 下一篇:海南艺术设计特色教育与旅游纪念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