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尽在无言中

时间:2022-08-29 02:32:10

爱在细节中

那是高一下学期的开学初,小燕同学转到了我们班,她清秀中带着文静,很是招人喜爱。但是,她在课堂上发言时的状态却让我很心疼,她满脸通红,微弱而颤抖的声音伴着不知所措的眼神。其他同学也流露出了不解的神情,眼前的这个漂亮女孩与如此表现毫不搭衬。于是我走到小燕同学面前,紧紧地握住她抖动的手,停留片刻之后,我提高了音调说:“别着急,慢慢说,同学们都在听。”我关切地注视着她,用眼神鼓励她。稍作停顿后,她果然说得很好。同学们也为她鼓起了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找借口让她帮我搬搬椅子,拿拿茶杯,她总是美滋滋地答应。渐渐地,我发现她上课发言积极大胆了,课间还时常看到她与同学们说笑玩耍,她终于融入新的班集体了。

叶澜教授曾经这样描述真正充满活力的教育:“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每当意识到我们的一言一行可能对学生造成或深或浅的影响,“教师”二字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敬畏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者之中,传道为先,我们的教育要能触摸学生的心灵,拨动他们内心那根求上、求善的弦。就那样的“一握”,看似平淡如水,柔若无骨,却能治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顽疾”。在教育中,我们应该用心体察学生日常行为背后的所思所想,把每一位学生看作成长中的人,多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多为学生的成长着想,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谨慎自己的言行,多做正面引导,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护航,真正发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感化作用。

不要吝惜你的微笑

通过品读学生的周记,可以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及对老师的建议等,巧妙地实现师生的心灵对话。有一次我在批阅学生周记时,看到一位学生这样写到:“班主任老师,我们有些不喜欢上地理老师的课了,他的课毫无生气。地理老师给我们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每次进教室总是一脸严肃,没笑过一次!我们在他的课上表现得挺好啊,怎么就不见他一点笑容呢?上他的课,我们都觉得很压抑。老师,请您帮我们想想办法好吗?”

看完后,我内心一震,该如何处理呢?经过再三考虑,我还是把这篇周记拿给地理老师看了。在接下来的一次批阅周记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提到:“我们开始有些喜欢上地理课了,因为老师总对我们微笑,而且笑容越来越多了。”这件事也让我联想到2008年高考时,一段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视频短片:主角是武汉一中科技人文实验班班主任张旭老师,她身着粉红色连衣裙,站在考点门口,一脸笑容地和每位学生打招呼,鼓励学生们轻松应考。她的学生反映:“老师的微笑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张旭老师也因此被网民冠以“最美班主任”的称号。

有时候一些年轻老师为了树立威信,面对学生常常一脸严肃,不苟言笑,不轻易给学生半点“颜色”,结果不仅没有树立威信,却容易使师生关系僵化。教师的微笑对学生有良好的心理导向作用,微笑是对学生表达爱的方式,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微笑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是调节学生情绪的良药,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雨果曾说:“微笑是两人之间最短的距离。”

把微笑带进课堂,一方面能无形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体现教师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态度,学生则会感受到老师的热情、亲切与真诚,从而精神焕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另一方面,微笑能在教育教学中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在树立自信的同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微笑,也是一种不着痕迹的表扬。有时候,一抹微笑胜过千言万语。

有一种力量叫

那是一节体育课,小明在和同学们跳沙坑时,眼睛被溅起的沙子击中,疼痛和不适迫使他一直揉眼睛。我看到他反常的样子,便小心翼翼地帮他查看眼睛,发现并无大碍,于是立刻让他用水冲洗干净。他回来后,我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再次确认了没事才放心。这本是一件平常小事,过后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是变化却在他身上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他下课后喜欢围在我身边说这说那,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思来想去,只有在这件事上我算真正关心过他,过他。平时他因为调皮,上课开小差,小动作不断,成绩上不去,总被我批评。没想到处理这件偶然事件的一个小小的动作,会让他有如此明显的变化。

我想学生犯错误之后给予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但却万万不能一惩了之。在我看来,严辞、惩戒之后,如果适时给予学生恰当的和关切,如拍拍肩膀、摸摸头、握握手,辅之以婉转的语言劝诫,这些细微的举动,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尊重感。特别是一些内心怀有自卑感的学生,他们容易孤独,并且渴望被人尊重、被人关怀。有时,学生违纪也仅仅是要引起老师或其他人的注意。因此,当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对学生的爱和关心时,不妨把这一切交给我们的双手,让它承载我们的爱,握一握学生的手,拍一拍学生的肩,向他们传递信任和鼓励,我相信学生聪慧的心灵一定会明白。

【李明远,湖北省南漳县第二中学教师】

上一篇:莫让心理健康教育再唱“独角戏” 下一篇:请给教育一些“闲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