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时间:2022-08-29 01:48:11

重视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体育教学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要。加强体育教学,尤其是对初中学生,针对学生青春期发展的特点,训练其运动技能,增强其体质,这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一、关注学生自身

由于初中学生个性比较突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愉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休育锻炼。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向”和“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另外,休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学生崇尚新潮的心态,休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新颖的、多变的、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教学模式上,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二、激发运动兴趣

激发运动兴趣,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新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开展。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是指从小到老贯穿整个生命过程进行的体育活动,要求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应将体育作为生活内容来对待与安排。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将朝着“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终身体育将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

因此,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重点之一是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自我体育意识(自己具有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心理或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他就不会把体育看成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他就会把体育当成是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正如同志所说:“体育一道,配德充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因此加强对学生自我体育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做到的。

三、辩证看待创新

体育教学活动包含了各种要素,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m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使学生创新能力获得最大效益。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首先,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不仅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其次,学生的体育成绩应表现在对所学知识的感觉一理解一创造的递进上,创新能力实际上也应在此基础递进并逐步发展。再者,学生的技能除来自于本人努力之外,其他的因素如遗传的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影响很明显,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大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同时还由于体育教学目的的不同,所以不能用某一个学生典型事例来规定其他学生学习和成长模式。应该给学生选择的权利,适当的内容、适当的难度、适当的运动量和适当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需要体育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初中体育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

上一篇:《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中概念辨析 下一篇: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历史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