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的临床康复治疗

时间:2022-08-29 12:22:06

痉挛的临床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75-01

【摘要】痉挛常见于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脊髓病、脑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和脑干反射亢进而使肢体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严重的痉挛会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应给予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痉挛可分为全身性痉挛、系统性痉挛和局部痉挛。本文对痉挛的临床康复治疗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痉挛 临床 康复治疗

痉挛的评定方法有多种,如手法检查、电生理测试、等速肌力测试及多通道肌电图测试等。目前对痉挛的评定多采用手法检查,其中改良Ashwonh痉挛分级法应用最广泛,该法根据关节被动活动时所感受的阻力大小进行评定。

1 治疗原则 根据痉挛的不同形式,可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1.1 全身性痉挛:治疗主要采用全身用药,包括口服和微量注射泵进行鞘内注射的方式。

1.2 系统性痉挛:治疗可采用神经干阻滞,也可以考虑采用口服药物。

1.3 局部痉挛:治疗主要采用局部神经阻滞技术。一般不采用全身用药。

2 治疗方法 痉挛的康复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早期的预防、物理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等。其目的是通过缓解肌痉挛,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具体方法有:

2.1 解除引起痉挛的各种诱因:痉挛与某些外界刺激有关,因此在治疗肌痉挛之前,要尽量解除这些外界刺激因素,如压疮、便秘、泌尿道感染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等。通常在诱因解除后,肌痉挛会有明显减轻。

2.2 采取正确: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良好的摆放,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可减轻肌痉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

2.3 物理治疗

2.3.1 运动疗法:通过被动运动或主动运动缓解肌痉挛。①被动运动与按摩:由治疗师通过被动运动、被动牵张和局部按摩的方法改善肌痉挛。深入而持续较长时间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有利于训练系统地进行,但其效果仅能维持数十分钟。被动运动不能用力过大,否则易致肌肉肌腱损伤。被动运动可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肌张力,如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膝伸肌张力,利于被动屈膝。嘱患者作痉挛肌等长收缩继以主动放松,再作被动牵张时可明显降低牵张阻力。被动运动和按摩可每日数次进行。②牵张训练:缓慢、持续牵拉紧张的肌肉可降低肌张力、放松肌肉、缓解痉挛,为主动运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牵张训练可分为被动牵张和自我牵张。被动牵张指借助于外力(如采用手法或矫形器)进行缓慢持续的牵张。自我牵张指利用自身体重使痉挛肌受到牵张以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如脑血管意外患者采用偏瘫上肢负重的方法缓解上肢及手指屈肌痉挛;截瘫患者斜床或起立床站立以缓解下肢屈肌痉挛。③拮抗肌的主动运动:痉挛肌的拮抗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痉挛肌有交替性抑制作用,如肱二头肌痉挛可训练肱三头肌主动收缩,股内收肌痉挛可训练髋外展肌的主动和抗阻收缩等。④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应用各种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对患侧肢体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射性模式进行抑制,可缓解痉挛。如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出现的痉挛,可通过Bobath技术、Rood技术以及PNF技术抑制痉挛模式,调整肌张力,以建立正确的姿势模式和功能活动模式。

2.3.2 冷疗法或热疗法:冷疗或热疗可使痉挛的肌肉有一过性放松,也可缓解疼痛,常在运动疗法之前使用。冷疗的方法:将手足直接泡在冰水中15~20s,然后用干毛巾擦干,反复5~6次至皮肤发红。热疗的方法:将布袋在热水中升温至70~80℃,然后用毛巾包裹布袋放在患部进行热疗,也可用红外线、蜡疗等温热疗法。

2.3.3 水疗法:将痉挛侧肢体浸浴在温水中也有利于肌痉挛的缓解。室温宜保持在22~25℃,水温宜在37~40℃。

2.3.4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减少静止时肌痉挛的活动及相关反应,也可抑制被动牵张时痉挛肌的不自主运动。因此,临床常用于痉挛型脑瘫和脑血管意外患者上肢的屈肌痉挛的治疗。治疗时20~30min/次,1~2次/d。

2.3.5 电疗法:①交替电刺激疗法:通过交互抑制原理,使肌张力降低。使用两组电极,分别交替刺激痉挛肌的肌腱和拮抗肌的肌腹,两路电流为电脉冲出现时间相差0.1~1.5s,脉冲宽度0.2~0.5ms的方波或一组波群,方波或波群出现的频率为0.66~lHz,电流强度均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为准。②直肠电刺激法:采用棒状电极(纵向电极为4点式,2个正极,2个负极;横向电极为2点式,1个正极,1个负极),棒状电极长100~150mm,直径20~25mm,以肥皂水后置人内,深度约80~100mm,电刺激量9~10V,3~160mA,方波脉冲,每次刺激1s,间隔29s,共刺激30次,总时间15min。用于脊髓损伤患者。③功能性电刺激:对脑血管意外合并有屈指肌痉挛的患者,电刺激其伸指肌群,对缓解肌痉挛有利。电刺激配合肉毒毒素注射比单用肉毒毒素注射更有效。对腓肠神经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可以减轻小腿的肌痉挛,使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20~30min/次,l~2次/d。

2.4 支架和夹板:可利用上肢或下肢夹板、系列塑形或矫形器等矫正痉挛,如用于内收肌痉挛的外展支架,用于屈肘肌痉挛的充气压力夹板等。支架和夹板的作用除了能防止肌痉挛的加重外,还能防止挛缩,应提倡早期应用。

2.5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口服用药及局部用药两大类。

2.5.1 口服药:①巴氯芬(baclofen):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使肌痉挛缓解。②其它口服药:地西泮、复方氯唑沙宗及氯丙嗪等中枢神经抑制剂,也有降低过高肌张力的作用,可作为肌痉挛的辅助治疗药物。

2.5.2 局部药物治疗: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痉挛肌的局部,以减少药物的全身副作用。常用神经阻滞技术,主要包括神经溶解技术、肉毒毒素注射两类,神经溶解技术采用苯酚或乙醇在神经干或者肌肉运动点注射;肉毒毒素注射采用A型肉毒毒素在肌肉运动点注射。

2.6 手术治疗:当痉挛经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及神经切断术等。

参考文献

[1] 向焱彬,陈俊国.中医临床诊断[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

[2] 梁茜.痉挛临床诊断[J].职业与健康,2009

作者单位:530200 广西南宁市邕宁县中医院

上一篇:饮食干预对泌尿系结石复发率影响的50例临床效... 下一篇: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