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至上 追求和谐 注重内涵 特色发展

时间:2022-08-29 12:17:29

人本至上 追求和谐 注重内涵 特色发展

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创办于1994年,建校之初无论是办学硬件还是人员配置都比较薄弱,然而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学校就被成功打造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浙江省级文明单位、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校。本人现就我校近年来办学理念和实践探索撰写成文,谨作抛砖引玉之用。

打造和谐校园: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我校虽创建时间短,但我深深意识到:学校要实现跨越持续发展,必须构建和谐校园。对此,我在2002年上任以来,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始终坚信“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教师、培养学生,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充满人性、张扬个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笔者认为,“方园兼济,人本至上”,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才能,重视其发展,是实践“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注重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积极营造和谐、民主、团结的氛围,提倡补位意识和协作精神,学校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充分讨论,然后付诸实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强化师德教育,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实施“名师工程”;着眼于学生的智慧成长,积极倡行“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积极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学校品位,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打造教师队伍:着力“培养塑造”,真正“拥有”优秀教师

对学校而言,拥有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英化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龙港高级中学的崛起没有太多超前的理念,而只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做好了一件事,那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别人做过的事情做得更好。

建校之初的龙港高级中学教师队伍中以年轻教师居多,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学校一方面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为教师搭建不断提升的舞台。多年来,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开展“八个一”活动锤炼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力求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提倡教学研究课题化,课题研究教学化,努力实践教育科研与继续教育的结合;打造属于龙港高级中学自己的名师,制订《龙港高级别学教师培训工程》和《龙港高级中学名师成长档案》,分层次地培养全体教师,对青年教师提出“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达标、五年成熟、八年骨干、十年成名”的目标,通过考核制定名师逐级申报制;构建“聘请专家多方指导――借助名校资源共享――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引进吸收先进理念――校内切磋提高技能”的教师发展模式等等。通过这些努力一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先后有52人次获县市省部级荣誉。近三年,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137篇,县级以上获奖论文、课题202篇(项),教师参与编写教学资料、专著19部。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立项133项。其中,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三优”成果一等奖1项,浙江省教科研优秀论文7篇,温州市级课题成果获奖12项,县级课题成果获奖15项。近三年高考成绩出色,重点上线人数分别为118人、122人、117人;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成绩显著,屡获大奖,近三年共有1523人次获县级以上奖项,其中全国15人次,省级47人次,市级530人次,县级921人次。

另一方面,通过公正科学的评价制度为教师队伍的良性成长保驾护航。学校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真正做到了优胜劣汰。学校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制,职务评聘分离制,落聘待岗制等,教师们竞争上岗,打破了职务终身制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年段长每年对教师进行一次聘任,逐步形成“优者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功者奖,有过者罚”的良性循环用人机制。

最后,通过营造富有深厚底蕴的教师文化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学校积极宣传校内名师的优秀事迹,以“名师文化”为引领,树立“教学服务”意识,发挥“树立一批,教育全体”的辐射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评选学校十佳教师、师德标兵、教师“学习型”家庭、校名师等活动,使全校上下崇尚理想,激发出奉献教育的内驱力。学校通过这些榜样积极开展教师人格教育,构筑教师的“人格大厦”,铸就高尚的龙高师魂,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逐渐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而整个学校也在一股浓浓的人文关怀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搭建可持续发展新平台:树立科研品牌,走内涵发展道理

多年来,龙港高级中学立足本校发展实际,通过教师个人、集体、专业人员情境和体验式的平等对话,探索以教师为中心,学校为本位的校本科研模式,树立科研品牌,搭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平台,让学校走向内涵发展的道路。

一是创设浓厚的科研文化,确立科研先导地位,千方百计组织和发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更新观念,强化科研意识。学校制订了《未来六年展望》、《学校教育科研总体规划》,通过超前规划着眼未来;学校领导也身体力行,形成“时时讲科研,人人做科研”的局面。

二是建立校本科研体系,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在组织保障上,我校在1997年就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其后又建立教科处,既有先导引路,又形成基层的教学研究网;在制度保障上,学校先后出台了《教科研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具体制度,规范科研管理流程,克服管理盲点,使教科研工作责、权、利分明,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参与研究;在信息资源保障上,不断充实本校图书情报资料,馆藏书达100288册,教科处创设教育科研情报库,每月刊出《教科研园地》,介绍国内外教科研发展动态,为课题研究提供信息支持保障。学校先后聘请著名大学教授担任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指导师,帮助教师在短期内掌握科研基本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在激励保障上,一方面制订《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用目标引导、激励教师的教育科研行为,另一方面把教师教科研工作列入年度考核中,科研绩效与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直接挂钩,结合一定物质精神奖励,有效发挥评价的奖优促劣作用。

三是以人为本,多渠道打造科研共同体,形成层次科研群体。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方法的挑战,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分层培养原则,通过自主研修、同伴互助、学术沙龙、专家引领、校际联动等方式力求形成全面的层次科研群体。

四是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凸现学校科研亮点。学校采用“教学科研一体化”举措,倡导“草根化”科研,本着“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问题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沿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务实之路,把教育教学中的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以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形成以省规划课题为龙头,市县课题为两翼、校级课题为主体的层次化研究格局。

建立“心育”平台:强化心理素质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一所优质的中学,不但要有过硬的师资力量,可圈可点的教学科研成果,更要有突出的育人理念,形成个性风格。我校经过不断探索,确立了“自主辅导――全员参与”的城镇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机制,首次提出了学生自主辅导与教师全员参与并重的模式,走向了一条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学校在各个环节都切实地体现着这一特色:

在理念方面: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氛围。学校确立了“学会调适,开发心理潜能,提高综合心理素质,主动发展,实现由‘他助’转为‘自助’,由‘他律’转为‘自律’”的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和“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序列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德育工作中进行,并以之作为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突破口,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潜能开发,强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科研方面,以科研为先导,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新领域。学校通过聘请专家教授来校开展“参与体验式工作坊”等形式的校本培训,使教师理论水平和心理辅导技能得以提高。多年来,申报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编写了《高中生心灵导航》等校本课程教材,构建系列“心育”课程;尝试用行动研究,指导学生开展心理自我教育,开展同伴互助、心理日记等,提升行动研究效果,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挖掘自身心理资源,使许多参与研究的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改善。经过几年努力,现已有51位老师取得了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初步形成以兼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队伍为主体的“心育”队伍,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教育辅导工作。

在管理机制方面,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支持系统。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了严密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另外,通过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校园心理环境,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学校还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给予及时引导、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变班级管理模式,实施自主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创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家庭联系制度,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学校连续荣获第二、三届“健康杯”“全国心理特色学校”称号,成为浙江省社会心理辅导研究会团体理事校。

“探索有佳境,奋斗无止境”,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为了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优质高中,龙港高级中学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沿着改革、创新与发展的路勇往直前!

上一篇:基于实效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