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会补出结石吗?

时间:2022-08-29 12:14:50

我是位62岁的退休女教师,患有骨质疏松症。医生嘱咐我多补钙,为此我天天喝牛奶和骨头汤,常吃豆制品,还注意锻炼,症状有所缓解。前不久我突然腰部剧痛,还出现血尿,被查出有肾结石。家人认为这结石是因补钙过多所致。请问是这样吗?

湖北钱秀芬

钱秀芬读者:

钙是人体必需元素。绝经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钙释HJ增加,骨内钙流失增多。再加上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胃肠吸收能力减弱,造成钙的主动吸收减少,骨质分解速度超过生成速度,导致骨质疏松,因此要注意补钙。

中老年人每天摄入800~1200毫克的钙,才能满足身体需要。补钙途径有两条:即天然钙和人工合成钙。天然钙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如奶制品、豆类、芝麻、海带等。人工合成钙主要是钙片。天然钙比人工合成钙更易被吸收利用。

研究发现,含钙量高的食品可与肠内食物残渣中的草酸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在肠内难以吸收而被排出体外,可阻止结石的形成。有资料显示,即使已患结石的人进食高钙食品,也不会因此形成新的结石,而服用钙片会增加结石形成风险,故主张采用食物补钙。

但需强调,补钙的同时应增加维生素D的摄人,以帮助钙质更好地被吸收利用。补钙若不补充维生素D,会造成维生素D相对不足,影响钙质的转化吸收,导致血液中钙浓度增高。补钙过多,钙质无法被完全吸收,同样会造成血钙升高。血钙升高后,肾脏对钙重吸收量增多,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结石。所以,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应注意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多晒太阳,让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产生更多的维生素D,还要坚持体育锻炼,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D。

胃下垂怎么办?

我妈妈62岁,身体瘦弱,平时常觉上腹饱胀不适,打呃,进食后更明显,有时还恶心、呕吐、便秘。胃钡餐透视发现是“胃下垂”。请问胃下垂怎么办?

河南周晓芳周晓芳读者:

胃下垂是指胃的正常位置下移。正常情况下,胃由几条韧带和膈肌来固定。其上下端与胃膈、胃肝、胃脾和胃结肠韧带相连,并由横膈肌悬吊,腹肌和腹内压支撑。但若固定胃的韧带松弛,横膈肌悬吊力不足,即会发生胃下垂。正常时胃下缘平脐,胃下垂时胃下缘可达骨盆。

胃下垂多见于老年人、瘦长体形者、长期卧床少动、患消耗性疾病及体质虚弱者,且常与其他脏器(肝、肾、结肠等)下垂并存。胃下垂后,胃蠕动和食物排空变得缓慢,食物长时间在胃内滞留,胃分泌消化液功能降低。餐后或长时间站立时这些症状加重,卧床后减轻。此外,还会有站立性昏厥、全身乏力、心悸和直立性低血压等表现。

诊断胃下垂,除依据长期饱胀不适等临床症状外,做胃钡餐透视可见胃的位置下移,胃下缘(胃窦部)在肚脐水平以下,胃呈垂直走向的无力型表现,胃体部较胃底部宽大,胃蠕动无力或无蠕动。胃镜检查可见胃腔垂长,胃壁蠕动缓慢。

一旦确诊为胃下垂,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每日早晚做仰卧起坐,以增加腹肌收缩力。②少吃多餐,进食富营养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③饭后平卧,以减轻胃对食物重量所承受的负荷。④放置胃托,借助外力将胃托起,防止腹壁松弛,维持一定张力。⑤服用吗丁啉等胃动力药,以增强胃蠕动,避免食物在胃内停留。⑥恶心、呕吐时可服用灭吐宁、维生素B。等药。⑦中医中药,可内服补中益气丸,针刺中腕、透梁门穴,炙存会穴。⑧出现急性胃扩张、胃扭转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时,应立即手术治疗。

咳嗽缘何使椎间盘突出疼痛加重?

我患有椎间盘突出症多年,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仅有轻度腰腿痛和麻木。但不知何故,最近每当我咳嗽或打喷嚏时疼痛就突然加重,之后又很快恢复正常,为此我很害怕咳嗽。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川杨忠德杨忠德读者:

椎间盘是衬垫在椎骨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南的纤维环和中心的髓核组成,具有缓冲作用,并能增加脊柱运动的幅度。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均可使纤维环损伤,髓核突出,压迫脊柱旁的神经而出现腰及下肢疼痛、麻木,腰部运动受限等症状。不少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还会使疼痛加重,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腰骶部位的神经根位于腰椎问盘后方,椎管内的硬膜囊与脑膜相连。脑脊液在颅腔内产生后流向脑室并反复“回收”,循环不息。咳嗽或打喷嚏时,胸腔内压力升高,造成流向心脏的血流受阻,内部静脉压力升高。这种突然的变化,又同时波及到脑脊液,使其压力亦随之升高。

这种情况对于正常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患有椎问盘突出症的病人来说,则影响较大。因为向侧后方空m的椎问盘压迫神经根,局部又存在无菌性炎症,脑脊液压力升高后使得硬膜囊膨胀,进一步挤压、刺激神经根且影响血液流通,从而导致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加重。另外,用力排便、排尿时,同样由于胸腹腔压力升高,也会使疼痛加重。

虽然咳嗽、打喷嚏造成疼痛、麻木加重的时间短暂,且不影响病程,对于疾病无大碍,但也不能置若罔闻,听之任之。正确的做法是一旦确诊为椎问盘突出症,即应及时就医,积极进行推拿、理疗、牵引、卧硬板床休息,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做好防寒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增减伏服,防止着凉感冒。注意减轻腹压,包括保持大、小便通畅,出现咳嗽、便秘时,服用相应的药物。

上一篇:心态好,胃肠病才会好 下一篇:脊膜瘤导致的莫名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