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汉语拼音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29 11:08:28

小学生汉语拼音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识字、阅读的基础,是规范小学生普通话的有力保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标准》)对“第一学段”小学生的汉语拼音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拼音,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然而,学会汉语拼音,能够准确拼读、认读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音节,对于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头痛的事,受方言发音和年龄特征的影响,一些农村地区小学生在汉语拼音学习方面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影响着小学生的识字、阅读和普通话。

一、 小学生汉语拼音学习存在的问题

1.部分单韵母、复韵母的发音不准确

儿童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受发展水平制约,小学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不够精细,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在拼读发音过程中总是难以控制口腔、双唇、唇齿,对提唇、努唇、碰唇、闭唇、唇齿轻咬及口腔内的卷舌、饶舌等动作协调不好,产生发音不准的问题。笔者在豫东南农村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课堂观察中发现,在汉语拼音发音方面,一年级小学生还不能准确掌握部分声母、韵母的发音,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单韵母、复韵母的发音,如:a、ai,e、ei,u、ui,ü、ün。

2.部分拼音的声母和声调出现错误

儿童的语言是在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人们言语交际中发展起来的。豫东南地区是我国南北方言的交汇区,特殊的方言音系使本区域的部分声母和声调与标准语音形成一定的偏差,而农村小学生生长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方言语音环境中,他们对方言语音具有鲜明的认同感,导致本区域农村小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对农村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小学生在拼读上普遍存在着“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的问题,如zh和z、ch和c、sh和s;而对一些声母,如n和l、sh和f、h和f的读音出现相互混淆,造成本地区小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语明显存在不一致现象,如,把困难的“难”读做“lán”,“书”读作“fū”,“树”读作“fù”等等。此外,通过和任课教师交流得知,这一地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拼音阅读还存在声调上问题。如他们将阴平读作阳平,把“鸡”读作“jí”;将阴平读作上声,把“妈”读作“mǎ”;将上声读作阴平,把“起”读作“qī”;将下声读作阳平,把“立”读作“lí”等。

3.对音节的认读和拼读能力差

受发展水平制约,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整体认读音节和拼读音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认读音节能力差。在开始学习拼音时,很多小学生能记住拼音,但读出来常常出现“心是口非”的错音现象。课堂观察发现,豫东南农村一年级小学生经常把yin读成ying、yi,把ye读成yue、yun、yie等等。其次是拼读音节能力差。课后教师访谈得知,这里的一年级小学生经常把整体认读音节当成拼读音节来读。比如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求直呼,而拼读则是错误的,但多数小学生难以掌握,总是将其当成拼读音节来读,结果拼读成y-u-an,这些因素都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普通话水平。

4.拼音的书写不规范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骨骼肌肉发育还不够完善,他们的手腕、手指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差,拼音书写过程中对用笔的方向、力度、弯曲度等把握不好,造成了拼音书写的不规范。课堂观察发现,豫东南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拼音书写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是由于小学生粗心大意,在书写带有圆弧、曲线笔画的拼音时,往往只关注明显的主干笔画,而忽视书写细节,造成对一些拼音,比如p与q、b与d在书写时出现混淆。二是小学生不能严格按照汉语拼音“四线三格”的规范要求进行书写,导致拼音的书写位置不规范,如对“h”的书写需要占上两格的位置,而“n”的书写只要占中格,一年级小学生常常把两者误写到同一格的位置上。

5.拼音学习不得要领

受认知发展水平制约,小学一年级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还不得要领,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简单重复“跟读”。一年级小学生对汉语拼音并没有较深入的认识,课堂上只是跟着教师简单地重复朗读,由于拼音学习不得要领,他们对一些字母音节,特别是那些整体拼读音节、复韵母音节或声调的掌握不够准确。二是不能及时巩固练习。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小学生是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这些抽象的、无意义的拼音符号学习,他们常常是学得快忘得快。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豫东南农村小学生的课堂拼音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他们先是跟随教师读,然后按照教师要求进行书写,完全是“读读―写写”的学习方式,如果不及时进行巩固练习,他们对拼音的学习就会成为“小猴子掰棒子”,学着丢着,到头来一场空。

二、 提高小学生拼音学习能力的对策

1.使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行为是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目标越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必须按照《标准》提出的要求,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明确拼音学习的目标,并通过主观努力达成学习目标。目标内容包括:一是拼音认读的目标。要求小学生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够做到快速、准确地认读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在看到字母或音节时,能正确发音,并准确读出来。二是拼音拼读的目标。小学生在准确记忆字母与整体认读音节的基础上,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能理解声母、韵母的连续拼合形成的各种音节变化,做到正确拼读音节。三是拼音书写的目标。一年级小学生在拼音书写学习时,要认识和掌握四线格的结构,重视拼音字母书写时的笔画、笔顺等规则要求,正确按照格式书写字母和音节。

2.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学习的发生,实质是学生在主动地建构其知识的过程。要想使一年级小学生及早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让小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在学习上产生我要学、好好学的热情。一旦小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被激发,他们就会忘我的投入到拼音学习之中,无论课前还是课后,他们都会自觉地、用心地朗读和识记他们所学拼音的声母、韵母,实现学习的自主建构。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3.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活动是以一定的学习方式展开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外在表现。《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在汉语拼音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应灵活多样,主要包括:一是让小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插图进行学习。目前国内在小学生教科书的编写方面就非常重视汉语拼音的呈现方式,许多版本都采用了情境图所具有的“表音”“表形”或“表音形”的特点来呈现拼音,小学生利用这些特点就能够自主学习拼音字母。二是使小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儿童天生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合作。所以,课堂上有形式多样的同学之间的拼音接读、抢读、表演、竞赛、摆学具等学习方式,课堂外有在教室“读书角” [1]或家中与同学互换汉语拼音光盘或儿童拼音读本的活动,通过小学生课堂内外各种方式的学习,提高小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实效。

4.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2]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当遇上相应的学习情境或刺激时,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学习。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农村一年级小学生汉语拼音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阅读指导、榜样示范和赏识教育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可以采用强化训练的方式,运用正负强化理论,对小学生进行反复朗诵、书写练习,通过长期阅读、训练养成小学生自觉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蔡芳梅.浅析汉语拼音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1(2).

[2] [英]洛克著.教育漫话[M].傅任憨,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上一篇:优质课评比活动应增加“研”味 下一篇:学习困难小学生课堂行为的微生态系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