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人做的蠢杂志”

时间:2022-08-29 09:31:47

我希望《假杂志》是一本“给蠢人看的蠢杂志”,当然这里的蠢是褒义词,也是给理想主义者看的理想主义的杂志。无论你是现实还是理想主义,你总有一颗理想主义的心在那里。

——言由

自己做书是以一种自由、独立、专业的态度存在,大多由两到三人共同出资成立一个工作室,以低成本限量印制,或以自己的工作室为基点,或以一些独立书店为传播媒介,在小范围里受到他人的关注。或者说得更私人化一点,由创作者自主负责起从统筹,编校,插图,排版,设计创意,印刷,交涉,独立传播,线上线下收发仪式等各项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人编辑、一人排版、一人印刷、一人订装、一人搬运的“一人主义”。

他们大多定义自己的刊物为fanzine,这是一个近两年来逐渐为大家所熟悉的名字。根据维基百科上的解释,fanzine, 是一种小量或是限量的书,可以自己做或是找独立出版社帮忙做。fanzine刊物的内容可以为文字或是图片或两者相结合,少量印制销售,小众传播。一般来说,制作的数量少于500本,盈利不是主要目的,作为自己的一个创作集意义更为重大,大多以无页码形式出现。发展至今,fanzine的内容开始多样起来,包括个人日记、小说文集等,专注于一些易被主流媒体杂志忽视的话题。通常,fanzine在时间和材质上相对来说宽松许多,流通地域广泛,互动性比较强.而实际现在大多数的fanzine印量为100本左右。

这也正是自己制作摄影书的宗旨所在:以一种共同的艺术欣赏价值观,以一种有历史载体的记录方式,以一种单纯真实自我愉悦的生活态度去生存于这个世界,而不需要去迎合大众口味,构建一个平台去支持和帮助新生代独立创作艺术家不断地发掘自身才华和展示自我。关注内心发展,寻求自省意识,认识自我价值,与生存的意义。

“假杂志的意思是说,我们‘假装是一本真杂志’,介绍地球上富有诗意的摄影师、艺术家以及设计师,意在构建一个独立、自由、开放的展示和阅读平台。”

聊聊假杂志的缘起吧。

之前我在一个叫《鲜氧》的双月刊做编辑,闲暇时间就浏览一些国外的网站,收集自己喜欢的国外出版物。开始是先在百度空间里面做一些推荐,后来申请了域名,这才算是真正开始做假杂志。一开始还没有明确定位在摄影,其他的也都在做,一年后开始慢慢将方向专注于介绍中国本土的摄影师,偶尔介绍一些国外摄影师的作品,其实主要还是年轻人的东西。那个时候大家都在拍,但是没有人来做一个总结,所以从那时我就开始对一些摄影师做访谈,比如孙彦初等等。我不是摄影专业出身,其实不具备太多的理论知识,大多还是以自己的喜好为准,结果发现我喜欢的摄影师或风格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审美。独立出版在国外早已相当盛行,但是国内由于政策的限制,做的人很少。当时我介绍的基本都是国外这方面的优秀的刊物和出版社,可以说我是比较早在中国关注国外独立出版这一块的。我还建了一个小组叫杂志书房,介绍的是杂志和小型的摄影书或艺术书。开始只是简单地配图和提供链接,文字介绍都没有,后来有了以后才开始有详细的文字介绍,之前的这些可能都是为了转到自己做书而准备吧。

很多海外的zine的风格其实都是比较有针对性的,比如Layflat,倾向于关注当代艺术中摄影的发展,有一定的学术特色。那么假杂志是否会有自己独特的方向和定位?

有的。假杂志一直在做的是——让摄影变得有趣,试图拉近专业摄影师与大众的距离。

假杂志在网络上发现摄影师的渠道是怎样的,如何挑选?

基本都是凭自己的喜好选。作品首先是要有情感的,其次是成熟的,系统的,不是无病的。渠道一是豆瓣、flickr这类网站,二是投稿,现在还有微博。

你对摄影师的选择是否有某种偏好,是否由个人喜好主导?

对,完全个人化。我不喜欢的话,即使被很多人认同,假杂志也不会报道。

怎么找到孙彦初的?

当时假杂志有两三个撰稿人,其中一个编辑采访了孙彦初,我一直挺喜欢他的照片的,后来孙彦初自己做了一个小册子,虽然有点粗糙,但还是很打动我。我想要不就从他开始吧,这样就和他合作做了第一本书《OBSESSED》。当时做了500册,大概花费一万多块钱,完全自费,从跟摄影师沟通选片,到设计选纸找印厂印刷,到最后的售卖都是一条龙亲力亲为的,这本书还是挺受欢迎的。

第二本摄影书,刘垣的《DIGITAL BUILDING》销量怎么样?

卖得没有第一本好,可能是大家对这种自己制作的摄影书的新鲜感消退得很快,另外跟作品的风格也有关。再有就是成本的问题。刘垣这本卖120块钱,比第一本贵了40块钱。因为是四色印刷,所以成本贵了。我跟很多朋友也一直在聊怎么控制成本的问题。因为你成本控制不下来价格自然就高。自己做摄影书面临着要自己销售的问题,至少一半的书需要放到书店去卖,所以我一家书店一家书店地去跑,并且都是一些艺术书店。

杂志如何向外推广,是你自己去跑的书店?

假杂志做的摄影书在北京只有三家:三影堂、库布里克书店和时尚廊。三影堂是荣荣找到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在那里代卖;库布里克书店是孙彦初的那本书在那里做过一次活动,所以以后再做的书就放在那里代卖了;时尚廊是因为有朋友在那里,所以就拿过去了。

假杂志接下来要做什么?

接下来我准备做一本真的“假杂志”,其实它还是自己制作。我甚至想要做成是我一个人操作的一本纸质的杂志书形态。这几年做假杂志也积累了一些资源,找到了一些臭味相投的朋友,得以解决了书号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想以出版实体的《假杂志》为主,用这本mook(杂志书)来维持自己做书。

你希望纸质的假杂志是什么样的?

真的“假杂志”想每一期确定一个主题,比较轻松有趣,轻松而不轻易,我把它定义为一本“给蠢人看的蠢杂志”,当然这里的蠢是褒义词,也是给理想主义者看的理想主义的杂志。无论是现实还是理想主义,你总有一颗理想主义的心在那里。假杂志可能正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发声。纸质的假杂志文字量可能会扩充很多,也可能会以撰稿人的喜好为主。其实最早我想把这本杂志叫“野餐”,就是想要这样的概念——让所有的撰稿人能够发自内心地来写自己所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我定一个主题,来找可能会感兴趣的人来写。虽说是杂志,其实就是一个每期不同主题的丛书形式。

上一篇:分享与表达 下一篇:第三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演绎宇宙故事 与人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