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分析

时间:2022-08-29 08:03:09

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主要由优秀的课文组成,包含各个不同领域的知识,在人文社会科学、生物科技等诸多领域都有所涉及,能够大大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本阅读量应该达到多少才能符合小学语文的学习要求是一个问题。如今,义务教育小学教学大纲对阅读量进行了量化的规定,使小学不同年级的阅读量和记诵量都有了标准,方便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一、课本阅读量研究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阅读量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背诵的优秀诗文为160篇,课外阅读总量应该达到100万字以上;其中,对于不同年级的要求,都有不同的具体的规定,比如,小学1至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的数量为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为5万字以上。这是为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够储存一定的知识而制定的标准,毕竟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课本阅读量标准的制定,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提供了参考,小学语文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应该设置多少篇课文,也将依据这个标准来制定。但以上的阅读量标准并没有对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做出规定,只提到了课外阅读总量,究竟阅读多少篇课文才能够对语文的学习有一个促进作用,很难给出解答,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是不相同的。但是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课本阅读量的数值是教学进度的重要的参考标准,教师必须合理掌握教学进度,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老师的教课进度是一致的。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受课时的约束,在有限的课时内安排的阅读量必须适当,否则过多会造成课业负担,使学生惧怕语文学习;过少又不能使语文水平得到提高。此外,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还受其他条件的限制,比如小学生的识字任务、基本的读写能力都需要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完成,教学方法与阅读速度也会对所需的课文数量造成影响。基于此,研究小学课本阅读量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它能够为日后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合理性提供参考标准。

二、小学课本阅读量的现状分析

对小学阅读量现状的分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为例。

(一)课文数比较。课本阅读量是指课本中阅读文章的数量,包括精读课文、选读课文、阅读链接中的附加文章和练习中出现的完整的文章,这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数构成了课文数。人教版教材到目前为止有多个版本,从不同时期不同版本来看,在1987年的人教统编版中,课文数是429;2001年的九义版中,课文数是507,2001年的课标版中,课文数是615,课文数增多了,相应的,课标版的阅读量最高,统编版的阅读量最低,差距一百多篇;这三个版本的作用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教学生识字,学会基本阅读并会写作,但数量多少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一般来说,学生的阅读数量越大,语文能力也就越强,两者成正相关;根据此观点,课标版的课文数最多,阅读量最大,因此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最大。

(二)不同年级课文阅读量比较。小学跨度6个年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是学生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心理与接受能力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对不同年级段的课本阅读量都有不同的要求。在研究人教版的三套教材中,将六个年级划分为三个年级段,相邻的两个年级作为一个年级段,依次排开,分为低、中、高年级,首先,横向分析,从统编版到课标版,每个年级段的阅读篇数都是递增的;从纵向看,统编版和九义版的课文数安排相似,都是中年级的课文数最多,然后是高年级段,最低的是低年级段;课标版有所不同,中年级段的要求篇数最少,高年级段的要求篇数最多;统编版和九义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应该以识字为主,因此课文篇数安排最少;而中年级阶段是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开始培养阶段,需要大量的课本阅读量为支撑,因此安排最多;课标版的安排,是在低年级段的教材中加入了不少儿歌,目的是在识字过程中考查语言的连贯性,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同时提供简单的背诵材料,实现语言的积累;而高年级的语文能力已经明显增强,阅读的方面大大拓展,能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阅读适应能力也增强了,因此在此时应该加大阅读量。

三、对小学课本阅读量现状进行的思考

(一)课文数增多的外在因素。人教版三套教材的课文数量的变化,是由时代的变迁、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更新以及教学方式的变化引起的,当然还有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在统编版教材的使用阶段,突出强调的是基础知识,还没有阅读量的概念;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了阅读量化的标准;而在课标阶段,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大纲的基础上,做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整。从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修订开始,语文阅读量的制定标准目的是为提供阅读量,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完成课本阅读量任务的内在因素。阅读量任务的完成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方法能提高阅读效率,加快教学进度,从而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也是重要的阅读因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课文的难度与课文的篇幅数都影响阅读教学的进度,从而影响阅读量任务的完成;此外,有些课文是需要背诵的,加上背诵的时间,阅读教学的进度就会多停留几天,以保证质量,进而也是影响完成阅读量任务的内在因素。要使阅读量真正发挥提高语文能力的作用,必须设置合适的标准,同时注意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创新,提高效率。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进行了相关的思考,目的是促使语文阅读量有一个合适的量化标准,通过阅读,使学生真正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又不至于造成课业负担。

参考文献:

[1]陈岳文.精心构思 巧妙安排[J]

[2]赵若苓.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3]王立平.以课文为“本” 得习作之“法”[J]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