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英文说法的变迁

时间:2022-08-29 07:50:11

“包子”英文说法的变迁

长久以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包子在中国各地一直都广受欢迎,不过近几年来,这个平民美食的热度明显升温不少。

还记得2013年年底的某个周末,轻车简从,现身北京街头的庆丰包子铺,跟着民众一起排队、点餐、端盘子。这次的低调出行造成了轰动,引发了新话题,包子一夕之间翻身爆红,成了网民口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代名词。

两年后我从台北飞到北京,在北大、北师大、北外等几所知名的高校举办讲座,发现北京街头冒出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庆丰包子铺,连招牌都出现了英文标示。

我慕名走进了王府井商圈的一家包子铺,发现店铺用了两块招牌,一块有企业商标,镶在店面外墙的显眼处,包子翻成steamed dumpling(蒸的面团,蒸饺),另一块是木制牌匾,挂在大门的正上方,译为steamed stuffed bun(蒸的带馅小圆面包)。简单的包子,翻译得如此累赘,有如隔靴搔痒。一样的包子,却在同一家店铺用了截然不同的英文名字,让不谙中文的外籍人士一头雾水,还以为是两种不一样的食品。

包子的英文怎么说?如果您还在用steamed stuffed bun,那可就落伍了,因为现在的英语人士都喜欢说bao(包)!

过去这几年,包子不只在中国声名大噪,在欧美更是异军突起,广为人知,喜爱者争相购买,主流的英文媒体纷纷报道。杭州连锁包子店“甘其食”的第一家海外店Tom’s BaoBao(汤姆的包包),2016年下半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镇的哈佛广场商业区开业,其精致美味的包子引来了《今日美国报》(USA Today)、《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的报道,“包子”的英文用的就是bao。

再早些时候,来自台湾移民的后代黄颐铭(Eddie Huang)也让另一种形式的包子――“刈(guà)包”扬名美国。黄颐铭是美国的美食名人,后来更以自传《菜鸟新移民》(Fresh Off the Boat)以及据此改编的同名情景喜剧成为美国媒体的知名人物。黄颐铭在纽约市曼哈顿下城的东村开了家BaoHaus(包之家),专卖台湾特色的刈包(或作“割包”),《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滚石杂志》(Rolling Stone)都大幅报道,英文或用全称的guabao,或用简称的bao。

bao这个英文单词很新吗?非也。我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读博,那时美国就有人在u包子了,我身边的美国朋友都习惯称之为bao,“(猪)肉包”是pork bao,“(蔬)菜包”是vegetable bao,“豆沙包”是bean bao。

当时我在美国尚不以为意,直到十多年后的2005年,我查阅了英语世界最大、最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略作OED),我才知道“包子”的音译早已进入英文。

OED以pao-tzu的形态收录了包子一词,把它定义为In Chinese cookery: a steamed bread roll with a savoury or sweet filling(在中式餐饮中,一种蒸制的带馅圆面包,馅料可咸可甜)。这个pao-tzu的拼法是依传统的威妥玛拼音(Wade-Giles)转写,1927年就已经正式见诸英文文献,出现于吉纳维夫・威姆萨特(Genevieve Wimsatt)所写的《一个白人在中国》(A Griffin in China):The paotzu is a sort of steamed tart, filled not with sweets but with chopped meat and green vegetables.(包子是一种蒸制的馅饼,包的是碎肉与青菜,而非甜品)。

在汉语拼音广为大家接受之前,“包子”常拼成paotzu,后来才逐渐改为baozi,这个拼法的演变也忠实地记录在OED“包子”词条的词形(forms)、来源(origin)与词源(etymology)解说里。OED引用的一则1997年11月14日《西雅图邮讯报》(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的报道就是明证:Baozi, a dry, doughy wheat bun steamed and filled with shredded pork(包子,一种小麦制成的小圆面包,干燥柔软,包碎猪肉馅,蒸而食之)。至此,“包子”的英文已确定由旧式的pao-tzu转为新式的拼法baozi。

2016年,“包子”的英文发生了一件值得一提的惊喜事。OED在其年度第三季(9月)的修订中另立词条,以bao为词目(headword)收录了“包子”,定义与pao-tzu完全相同,并称其“= baozi”,而点击这个baozi的超链接,页面跳转到最初的pao-tzu。也就是说,OED 收录的“包子”,其英文最早是威妥玛拼音的pao-tzu,后来演变为汉语拼音的baozi,最后再依此简化为单音节的bao。

OED关于bao的最近一条书证(quotation)出自2004年4月4日的《纽约时报》:In the Hong Kong Maxim’s, what you get when you ask for bao is a puffy white bun stuffed with pork and scallions, or barbecued meat(在香港的美心餐厅,你点的包子是种白色膨松的小圆面包,里面包有青葱猪肉馅,也就是叉烧馅)。

OED是一部依历史原则编纂的超大型词典,古今兼收,纵览英语千年史。而另一部以评选“年度词汇”(Word of the Year)而声名鹊起的《牛津在线词典》(Oxford Dictionaries Online,略作ODO),则贴紧时代脉动,着力于记录、描述现代英语。

先于有历史纵深的OED一步,这部专攻现代英语的ODO在2016年稍早就悄悄地增收了包子的英文bao,此举并没有引起什么关注,更没有任何的新闻会。“包子”的英文,ODO与OED的最新修订多有类似,均以bao为词目,随即在一旁补充,言其“又作baozi”(also “baozi”),并摒弃了OED的旧拼法pao-tzu。ODO给bao下的定义是:a Chinese steamed bread roll with a filling of meat or vegetables(一种中式的蒸制圆面包,以肉或蔬菜为馅)。定义底下还罗列了十余条从语料库摘取的例证,拼法以bao为最大宗,全称的baozi只是点缀。

“包子”传统上常翻成steamed bun(蒸制的小圆面包),或是详细一点的steamed stuffed bun(蒸制的带馅小圆面包),然而这只不过是笼统含糊的解释,难以体现中国美食的特色和韵味。bao这个音译词的出现,虽然低调,然其使用于广大的英语世界,并得到权威英英词典的肯定与收录,让我们中国人都同感欣喜。

中国的包子种类繁多,大家翻译时还在英文里兜圈子吗?还在绞尽脑汁设法意译吗?鉴往知来,有bao和baozi在英语世界的众多前例可寻,又有权威英英词典的收录作为坚实的后盾,这些包子也都以音译的形态面世如何?叉烧包翻成char siu bao,生煎包翻成sheng jian bao,小笼包翻成xiao long bao,汤包翻成tang bao,灌汤包翻成guan tang bao,这样简单直接,不也挺好的?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四原则和四方式 下一篇:少书少房缺指导: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期待有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