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8-29 07:22:08

关于道德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道德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是相对于经济的发展仍然表现出滞后性。道德滑坡、品格失落现象已经日趋严重,探索道德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把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相结合,发挥大众媒体正确导向作用,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道德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当今社会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文化的技术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不良思潮的冲击。文化冲突与价值多元化导致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观失落。在不良思潮的错误引导下,部分人开始认为,市场经济本来就是以利益交换为前提,我国所提倡的传统道德文化已经过时,认可西方讲的人应该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认为这样才是符合时代的潮流。

2、除了外来思潮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也有着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虽然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个性得以彰显。但是,也导致了一些人过度强调个人价值,否定集体利益,甚至把个人自私的本性视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多人开始忽略甚至漠视道德,把金钱利益看做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的,甚至把权力的高低、财富的多少看做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人与人之间更多表现为一种利益交换的关系。

道德滑坡、品格失落现象已经日趋严重,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将会坍塌,没有良好的品格做支撑,国家将失去发展的动力,社会正常秩序将无法维持,又何谈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德滑坡是经济发展与道德文化发展不平衡性的一种反应。所以,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必须提上日程,道德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持社会长治久安的保证。

二、道德文化建设的途径

1、弘扬传统文化精华是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浓厚的道德文化底蕴,重新审视传统道德文化,剔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不无裨益。儒学中强调道德践履,把德治作为治国之本,其所提倡的“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叶不动者”的行政道德意识对于克服当今社会的官本位,树立民本位和公仆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所提倡的“见利思义”的价值观,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不但没有落伍,而且有着其积极正面的作用。这里的“义”指的是公平、正义、强调取之有道。“儒家义利观中强调义对利的约束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社会主义义利观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源。”倡导学习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儒家所倡导的“见利思义”的义利观,是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指导道德文化建设。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但是,无论社会思想多么复杂,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必须是一元的。道德文化建设,同样需要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个普遍规律。”如果没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没有主旋律的指引,人们在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价值观念必将出现紊乱、茫然无所适从,以至于出现诸如信念动摇,道德滑坡等问题。我们只有“面向各个领域、不同层面的群众宣传普及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解答人们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不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依靠大众媒体引导正确舆论导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不仅是开放式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相较于学校、家庭的传统道德教育模式,新媒体的影响更大,范围更广。要注意对电视网络节目的严格审查,对那些内容低俗、可能对价值观产生错误导向的节目要坚决封杀。我们要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社会上有悖于道德的言论和行为进行大力批判,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媒体要走进群众当中去,对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展开讨论,让公众认识到:道德不只是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不是枯燥无味,毫无价值的东西,道德是人生的艺术。因此,发挥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可以增加人们的社会认同感,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作者简介:吕倩(1983-),女,山东东营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高校体育文化构建方案探究 下一篇:高校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