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的途径

时间:2022-08-29 06:41:40

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的途径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一种国际通行的人才评价制度,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指出当前高职教育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系统的观点探索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两者之间有机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是现代大学功能分工的一种必然结果,它主要承担着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角色。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过程中,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加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到2008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已经突破350万人,在校生超过了900万人[1]。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持续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在高职教育中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而且是解决就业资格准入的有效途径[2]。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使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职业资格培训引入专业课教学中,还有很多院校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体制发展不完善,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日渐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机衔接,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指出了当前高职教育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两者之间有机融合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与高职教育的发展几乎是同时起步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高职院校就开始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的推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某些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双证”的毕业生已超过90%[3]。然而,在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对实施“双证”制度的认识不够。

尽管很多职业院校已经提出“双证”制度的培养模式,但是总体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对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认识不深刻,重文凭轻学历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发动不到位,组织准备不充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完全属于自愿行为,毕业时是否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的颁发没有直接关系。有的高职院校虽然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持有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但是这个职业证书并不一定与所学专业相关,如学习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考到非计算机类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参加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的这种做法严重误导了学生、家长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识,使学生和家长认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降低了大学生的身份,因此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积极性不高。

2.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有机联系。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虽然提出“双证”制度,但是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并没有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实践教学方式仍然沿用普通教育的模式,学生的动手机会较少,而按照职业标准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机会则更少。为了帮助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很多学校只是在专业教学之余抽出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短期的考前培训,根本没有从多方面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效衔接起来。另外,由于没有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入教学体系中,导致给学生进行职业认证考试辅导,需要占用一定的学习时间,这给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增加了时间和费用成本。

3.缺乏“双师型”教师。

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已有明确认识,许多院校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努力,但由于人才引进机制和成本方面的原因,很多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小,多数教师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等方面都不尽人意,与高职院校需要的那种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差距明显。没有一定数量合格的“双证”教师,就无法保证培养出合格的“双证”学生。

4.实训条件不能满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要求。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学校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实训设施、设备和场地,这些实践条件的不足,使得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受到影响。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如果没有得到满足,那么高职教育的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也就难以有效推行。

二、如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融合

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机融合,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树立现代“大职业教育”的观念,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两者的融合问题,即将两者置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框架之下,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一系列过程来考虑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的问题,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

1.做好办学定位,提高各方面的认识。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看,中国未来要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就需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离不开数以千万计的有素养、有职业道德、懂专业、懂技术、操作技能熟练的高级人才。而目前我国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制约因素。在这方面,高等职业院校要有充分的认识,着眼未来,做好办学定位;同时也要在各方面做好动员和宣传工作,使全社会达成共识,即高等职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而不是一个层次;让学生明白很多行业都要求从业人员都必须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并不低人一等,而是更加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生适应相应的工作岗位,本科生、研究生从业时也需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努力提高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

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功能分工来看,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服务,首先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因此,职业院校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生产、管理、技术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技术人才,同时也要结合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比如航海类职业技术学院,其目标定位于培养高层次的国际海员,那么其专业设置必须与培养海员相关,而且也必须与国际海员资格认证相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备从事远洋运输工作所要求的素质、知识和技能,才能成为合格的国际海员。如果一个地区的主要产业是化工工业,那么这里的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就要以化工类为主,以满足当地人才的需要,同时也使得毕业生就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将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向结合。

我国目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种类繁多、层次不等,不同行业有各种各样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不同的职业资格标准实质上反映了不同课程的要求,而不同课程的组合则反映了不同职业知识、能力的要求[4],如何将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结合起来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比如土建类行业,建设主管部门要求所有在施工管理部门工作的职工必须具备岗位证书,如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格证等[5]。又如计算机类的职业资格认证就有200种左右。这就需要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在专业设置时将这个专业学生所要参加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虑进来,为每个专业的学生设定合适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类别,然后将该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所覆盖的知识都包含在相应的课程体系中,使得学生修完相关的课程之后,不用再参加其它形式的培训就可以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在课程的组织方面,应该在对职业认证考试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教学的规律,对所有开设的课程按照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包含相同或者相似的职业能力要求,通常可以分为文化基础模块、专业技术基础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达到某个职业资格所需的通用课程、专门课程或者实训课程。

在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时,课程的设置除了要满足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之外,还要注意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后劲,比如他们将来可能参加更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应该开设一些有利于将来学生参加更高层次职业资格考试的课程,而不能将课程的开设局限于满足培养目标所设定的层次。

4.开发满足高职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需要的教材。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发出很多的教材,但是这些教材的编写是为了实现学历教育的目标,教材的内容偏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忽视知识与工作具体情境的联系,专门为满足这两个目标而编写的教材非常少。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在确定课程模块之后,组织人员针对每个课程模块开发相应的教材,这种教材既要包含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同时又要满足学生修完之后可以参加相应层次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需要。教材的编写需要注意平衡好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的关系。

5.实施合适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法。

为了有效地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了需要进行相应的课程和教材改革之外,教学的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一方面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与职业和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职业和就业岗位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认真协调好理论学习、实验、实训、实习四个关键的环节;将校内的理论学习、实操训练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探索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开展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到企业、公司里面了解业务的流程,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在生产实习和生产实践中不但巩固专业知识,而且得到能力方面的培养,为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要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无缝衔接,就需要实现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接轨,建立起高职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与技能鉴定体系,使高职教育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得到比较顺畅的互认。

三、结语

随着我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不断完善,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越来越重要。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经验表明,在高等职业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方式,普遍受到学校、学生的欢迎,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企业的认可。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不断调整办学定位,在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融合起来,为地方和行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8年教育统计数据[M].

[2]吴启迪.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3.

[3]梁快.我国高职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双证融通”[J].教育与职业,2007.2.

[4]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5:76.

[5]李元钊.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的初步实践[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6,(4):57-61.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675016)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下一篇:道德教育中的“灵”与“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