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除华南海盗期间清朝对澳门对外贸易的管理

时间:2022-08-29 06:40:20

剿除华南海盗期间清朝对澳门对外贸易的管理

[摘 要] 嘉庆朝剿除华南海盗期间,清政府主要从军器火药、米石和铁器三个方面加强对澳门对外贸易的管理,对于清政府的管理,澳门葡萄牙人常阳奉阴违,但总体来说还是服从的。对澳门对外贸易的管理,切断了海盗的补给线,对剿除华南海盗起了极大的作用。

[ 关键词 ] 清政府 澳门 对外贸易

嘉庆朝华南海盗的活动达到顶峰,为缉捕和招抚海盗,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从岸上对海盗加以围困,断绝海盗的给养,切断海盗的补给线,是剿盗的一项有效策略,魏源把海盗投降归结为从岸上杜绝接济,“靖洋匪则杜绝岸奸为要”。为杜盗源、清洋面,清政府严格管理控制澳门对外贸易,特别是与捕盗有关的硝磺炮位、米石、铁器等物资的进出口。

一、军器火药

清政府向来例禁森严,严格控制军器火药进出口。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诏开海禁,硝磺、军器等物不准出洋,“若有违禁将硝磺、军器等物私载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从之”。 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仍严禁军器、硝磺出洋,海船出口时切实稽查,但开始允许洋船蕃舶带压舱硫磺、咸砂进口,禁止压带硫磺之例概行停止,可对进口之咸砂、硝磺等物收买,有益军资。这是允许洋船蕃舶带压舱硫磺、咸砂进口之始。硝砂一项,乃天朝军火所需,倘有咸砂压舱来澳,马上查实斤重,尽数封贮,尽快上禀香山县,由硝商领照购运,熬制成硝,以供军需,禁止硝磺私售接济洋匪。针对嘉庆年间“近日澳夷辄将违禁货物私相买卖,不论硝磺、军器,唯利是图,不问来历,尽皆卖给”的现象, 1804年4月20日,澳门同知叶慧业谕令理事官严禁蕃人向民人私卖及多卖硝磺军器。

《东波塔档》记载清政府对进口咸砂一事控制甚严,1806年9月5日,澳关委员曾成龙,9月14日,澳门同知王衷下理事官谕,饬令夷目查明压载进口咸砂数量,现存贮何地,有无硝商领照起买,卖给那些人卖了多少,还剩多少放何地,葡人是否自欲留用,还是要发卖等事。1806年,澳门同知王衷为查明本年十六号及三号额船咸砂采买存贮及运往外埠实数连下理事官谕三次。1806年香山县丞吴兆晋为查明本年澳船带来压舱咸砂事下理事官谕三次。1807年,对额船带回硝磺事新立章程:“自本年正月始,二年以内,有额船误带进口者,分别硝、磺,照例价收买。若二年以外违禁夹带,即起充公。如隐匿不报别有偷漏,将商保治罪,并将盘验不实之守口员弁参办。”

澳葡善于铸炮,嘉庆年间,犹视为长技,官府颁布禁谕,毋许华民船户,私向蕃人购买炮位、火药,转售洋盗。1807年1月,查处葡人味先地雇华工许亚全等运载铁炮一案,后经查明是装备剿盗船所需军器,香山县申明剿盗所需军器,自由师船三板官兵亲押,不能雇请华人船只。

澳门额船带回军器火药进口,对捕盗大有益处,政府规定不能擅自买卖炮位、军火、器械,但是葡人唯利是图,贩卖私售军器火药,抬价居奇,虽多次禁止,但屡禁不止,葡人•哪哩(João Daniel)咸砂案是剿捕海盗期间最大的一起。

1807年9月,查出澳门葡人•哪哩贮存咸砂4123包,•晏哆呢(João António)贮存咸砂60包,共计40余万斤,饬令立即严密稽查葡人所存咸砂,马上封固,不许丝毫私售。10月21日、10月28日、11月11日、11月13日、12月26日,彭昭麟连续5次下理事官谕,10月31日、12月6日吴兆晋两次下理事官谕,12月24日澳门同知熊下理事官谕,将咸砂封贮,等由硝商议买,不能抬价私售,并将封贮咸砂数量和日期上禀。硝商冯卓干赶往•哪哩家议买,有新旧咸砂二千余担,而夷商却任意抬价,每斤索银16元,硝商出价12元仍然不允。对于所禀咸砂数量不符及抬高价格的问题,夷目大胆欺瞒狡辩,并不将咸砂封存,还将去哥斯达贸易。1808年,硝商前来澳门议买,与葡人议价。澳门葡人开价每100斤16元,后硝商将价增至13元,葡人仍不同意,相持日久,硝商返回广州。顺德县差役2月12日晚在顺城北门外新基河面拿获匪船一只,咸砂二百余斤,犯人李亚进、李亚胜等二名。后经缉查,原来澳门葡人因有私贩咸砂存在,故不肯降价,葡人要价太高,为此事澳门同知熊3月21日和4月15日两次下理事官谕,“存贮咸砂必须照常公平交易,给商采买,如有勾串蒙蔽之事,立即禀请严拿惩办”。此次咸砂案持续时间半年之久,《东波塔档》对此事的结果没有明确记载。

二、米石

粤海关向无米税,夷人贩运米粮来粤,进泊黄埔,如无其他货物,准免丈量输钞,但令空船出口。严禁米石出洋接济盗匪,《粤海关志》载:“沿海内地米、谷、麦、豆、杂粮,有偷运出洋,接济奸匪者,及虽无接济奸匪情弊,而希图厚利,将米谷出洋贩卖者,俱分别治罪,船货入官。地方文武员弁知情贿纵者,一并治罪,失察者分别议处。”

清代米石出洋之禁,始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乾隆二年(1737),“议准:嗣后如有奸徒偷运米谷,接济外洋者,照出洋船只多带米谷,接济外洋例,拟绞立决” ,并详细规定按出洋米石的数量进行惩罚,特别规定不能私运,接济奸匪,“又议准:沿海地方内商出洋,暨洋商入市,每船覆计人口及往返程期,每人籴米升半为率,毋许逾限”,“又复准偷运麦、豆、杂粮出洋者,照偷运米、谷之例科断” 。

澳门不法夷人射利私运,偷运米石出洋,清政府严令查禁,《东波塔档》有以下几处记载:

1795年8月11日,澳关委员罗锦下理事官谕,严禁蕃人私运米谷出洋,洋米进口,免其输钞,原为接济民食,不法葡人,将洋米私自用舢板,驳运出洋,现令理事官,饬知蕃人严禁私运米谷出洋。米谷出洋,大干例禁,倘有米谷驳运出洋,被本总口一经查出,定即拿获,禀明大宪查办。倘有唐人承买,串通驳运外洋者,要查出姓名,据实禀覆,一凭核办。

1806年5月28日,香山县丞吴兆晋下理事官谕,严禁蕃人向华民私售洋米,出口接济海盗。

1806年7月11日,香山县丞吴兆晋为饬查明蕃人舢板私运米石出洋有无唐民勾串事下理事官谕,“恐匪徒勾串铺民,私向夷人买受洋米,用夷船舢板运载出口,接济洋匪” 。

三、铁器

清代有私运废铁之禁,“雍正九年(1731),禁止洋船贩卖铁锅,先是,本年二月工部议准刑部尚书励廷仪疏,凡有将废铁潜运出边境及海洋货卖者,照越贩硝磺之律科断,至是,广东布政使杨永斌言:定例铁器不许出境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特别严禁将铁卖给海盗,严禁将废铁潜入边境及海洋贩卖,“若卖与外国,及明知海寇卖与者绞监侯”,“如此则外洋之铁不致日积日多,于防奸杜弊之道,似有裨益”。《粤海关志》载:“各处洋船出口,准带煮食铁锅,其有额外多带铁锅出洋者,照废铁出洋例治罪。沿海樵采船只,每船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准带斧斤一把,在船人数不得超过10人,令地方官于照内注明,出入查验。”由此可见,清政府对铁器控制之严,《东波塔档》中有多件档案记载,香山县查禁铁锅出洋和严禁私运铁出洋。

四、总结

澳门对外贸易发达,管理好澳门对外贸易,有效利用葡人带回的硝磺炮位等战略物资,严禁接济海盗,对剿盗大有裨益。但葡人唯利是图,并不认真执行清政府命令,私自贩卖硝磺炮位,私运米石、铁器出口之事时有发生。澳葡的种种行径挑战清政府的统治,由于清政府还保持着国家的统一和表面的强大,对葡人还能起到威慑作用,在当时的实力对比下,澳葡根本不能摆脱中国的管制,不得不表示出恭敬地服从姿态。对澳门对外贸易的管理对剿除华南海盗起了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清)郑梦玉《(同治)南海县志》卷十四,羊城内西湖街(广州):富文斋,清同治十一年版,第8册

[2](清)魏源:《圣武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3](清)梁廷:《粤海关志》,袁钟仁校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清)乾隆十二年敕修:《皇朝文献通考》,文津阁四库全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5](清)祝淮:《新修香山县志》,中山文献丛刊影印本

[6](清)田明曜:《重修香山县志》,中山文献丛刊影印本

[7](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8](清)黄芝撰:《粤小记》,广州:广东中山图书馆,1960年

[9]刘芳辑,章文钦校:《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藏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澳门:澳门基金会,1999年

[1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基金会、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合编:《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中山市档案局(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12]汤开建:《佛郎机助明剿灭海盗考》,《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13]韦庆远:《序》,吴志良、金国平、汤开建主编:《澳门史新编》第1册,澳门:澳门基金会,2008年

[14]叶显恩主编:《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上一篇:交通与交通拥挤 下一篇:对农业电视节目制作创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