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基层审计研究

时间:2022-08-29 05:37:44

军队基层审计研究

【摘要】 军队审计的作用之一,即通过对军事经济运行的监督,提高军事经济效率,服务于军队战斗力的生成。而军队基层作为战斗力生成的第一线,必须配备相应的军队审计力量,在接受军队审计对其军事经济运行监督中,提高自身军事经济运行效益。对军队基层审计的研究,将有助于军队审计更好地为战斗力服务。本文从军队基层审计的定义、特点、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建议入手,对军队基层审计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军队基层 审计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一、军队基层审计的界定

《军队基层纲要》中对基层的表述为:连队、舰艇、飞行大队及与其相当的队、站、室等基层单位,是军队的基础,是遂行作战、训练、执勤、科研、保障等任务的基本单位。可见,基层的界定,与军种的差异、任务的种类、性质有着密切关系,是遂行一类军事任务的基本单位。按照规定,目前我军在军委、大单位、部分军级和部分师级单位设置审计部门,最低一级审计部门设在师级单位。综合考虑,本课题将军队基层审计界定为师(含)级以下单位的审计,与《军队基层纲要》所界定的基层有所区别。

二、军队基层审计特点分析

1、从审计机构分析

从目前部队建制规模和审计力量建设规模而言,只有少部分师级单位有正式编制的审计机构,如联勤分部,设有正式列入队列单位的审计处,而其他设有审计机构的师级单位,其审计机构均没有正式的编制。而只是单位根据经济监督的需要,利用机动编制,从其他岗位调派人员编成,如大多数联勤分部和空军航空兵师所设置的审计办等。除此外,许多师级单位都没有设置审计机构,如各师、旅级作战部队、师级医院、团以下单位,则均未设审计机构。这就造成了单位对审计监督的需求与现行编制体制不允许之间的矛盾,并导致许多审计应该介入的军事经济活动得不到监督,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特别是一些编制相对小,而物资经费处理量相对大的单位,如各联勤分部、各物资仓库、各类采购中心等,其大量的军事经济活动得不到审计力量的有效介入,十分容易滋生人员腐败,造成资产管理漏洞。

2、从审计对象分析

师以下单位种类繁多,任务各不相同,掌管经费物资数额与种类也不相同,如集团军下属有步兵师、装甲师、炮兵师、防空旅、特战旅等各类不同的作战部队,其下属还有各类团、独立大队等单位,其经费物资结构不同,军事经济的运行模式也各有特点;随着各单位分工的专业性、各类岗位技术职业性的不断加深,军事经济的运行也呈现多样化、专业化发展,这对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都是全新的挑战。此外,不少师以下单位是基本的战术、战斗分队,多数驻扎在乡村城郊,且集中度低,总体呈现“小、远、散”的分布格局,这就给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集中统一带来了难度。

3、从审计内容分析

军队基层审计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单位各级部门和所属单位的一般性经费物资、资金管理以及工程建设和装备维修经费管理等。其一,从经费物资审计而言,师以下单位的经费物资使用总量相对较小,性质相对单一,相对地减轻了审计人员的负担。但由于业务开支额度较小,物资消耗速度较慢,因而军事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舞弊、腐败、缺位、不合理现象更不易察觉,平日审计查不出问题,问题就容易积少成多,并最终对单位经费物资的运行产生更大的危害,而当问题暴露、危害发生时,审计的事后追责,已经无法起到预防和监督的作用。其二,从资金管理审计而言,师以下单位由于任务不同,分布较散,因而资金管理的目标不同、效益标准不同、管理组织结构不严密,管理的时间、空间跨度大,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以上种种特点,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均是阻碍。其三,从工程建设审计而言,师以下单位的工程建设规模相对较小,工程建设任务相对较少,但相比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而言,其对工程建设的管理监督力度不够大,组织不够严密,意识不强,并缺少具备专业知识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人员,从而容易形成长时期、多方面的历史性、全局性管理漏洞。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重点对单位工程建设管理与监督的机构组织、人员配置、方式方法专业性等方面进行问题查找,规范业务秩序,提高建设质量。

三、当前军队基层审计存在的问题

1、基层审计力量薄弱

如前所述,大多数师级以下单位未设置审计机构,即使利用机动编制设置的审计办,也仅有3人左右。对师级以下单位审计的军级单位审计部门其编制员额也只有3人。随着保障重点的下移,师级以下单位管理的经费物资将越来越多,尤其是各联勤分部,其管理和调配的经费物资量本来就很大。由于缺乏审计力量,很容易形成审计“空白点”和监督肓区。

2、基层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

军队审计的全面开展对审计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目前,我军审计人才主要是财会型人才,各级审计部门拥有一定的财务审计人员,而其他的工程审计、管理审计、经济审计类人才较少。从发达国家来看,大都形成了多元化的审计人员结构。而我军现有基层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大多为财务、审计专业,而当前急需的装备、工程、信息化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难以完成多样化审计任务和适应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基层绩效审计开展不足

现阶段军队基层审计的重点较多停留在合法合规的层面。虽然少部分单位也开展了绩效审计的探索,但总体来说,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工作开展相对滞后,多从规模小、资金用途明确、相关数据和评价指标比较容易获得的项目入手,仅仅涉及财经管理、基本建设等领域,还未覆盖所有的军事经济活动领域。在具体的审计实施阶段,仍然主要致力于查账,无法实现真实合法审计向绩效审计的真正转变,影响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4、审计结果运用不足

首先,审计结果未能有效地在被审计单位通报。军队基层审计的对象是师以下单位,相比总部单位、军区军兵种一级而言,其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信息通道相对闭塞,信息传递方式相对传统,尤其在营连、班排之间,信息多以口头告知的方式层层传递,导致官兵不能获得有关基层审计结果的第一手可靠资料,从而使审计报告的公正性、充分性得不到官兵检验,审计决定的落实得不到官兵监督;其次是审计结果未能有效地在被审计单位日常管理中体现。目前多数情况下,审计结果运用通常局限在被审计单位,得不到上级单位领导和总部机关的有效关注,忽视了从全局出发,举一反三地对基层单位内部可能的类似问题进行排查,审计结果整体运用不足。

四、加强军队基层审计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基层审计力量建设

首先,针对基层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一是要扩大军级单位审计部门人员编制;二是要在部分师旅级单位增设审计部门;三是在团以下单位设专职审计人员。其次,针对审计人员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适应基层审计的需要,必须有计划地培养基层审计人员,可以从师级单位兼管审计的财务人员中选拔品学兼优的人员到院校进修,在培训中要重点增强审计人员的信息意识和宏观意识,加强对法律法规的理解,特别是对新政策新措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其次要加强对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基建工程造价、物资油料管理等知识的学习。

2、提高基层审计力量利用效率

审计力量绝对规模的增长,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任务,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设法提高现有审计力量利用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军队基层审计面临的压力,改善军队基层审计在现有条件下的开展情况。第一,必须精心组织,切实搞好审计力量的有效整合。审计组成员的专业经验、业务能力、团结协调能力的合理搭配是提高审计力量利用效率的保证。要合理利用审计人力资源,在人员分工时,尽量发挥每个审计人员的长处,把最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第二,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没有一定的面,就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从而缺乏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以致影响整体作用的发挥。同时只有“突出重点”才能保证审计力量用在合适的地方,才能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大大提高审计力量利用效率。

3、积极开展基层绩效审计

开展绩效审计是基层审计工作与时俱进的迫切需要。发达国家早已开展绩效审计,而且发达国家绩效审计已经建立起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评价体系和符合自己国情的操作规范体系。我军绩效审计起步较晚,虽然有过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和标准。

4、改进基层审计结果的运用

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保证审计结果运用。要逐步完善配套相关审计规范,从而保证审计结果运用的操作有章可循,要对涉及军队审计结果运用的相关部门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做出分工,并对审计结果利用的方式、要求、考核、反馈等方面做出明确统一规定,各部门按规范运用审计结果。其次,建立健全审计结果披露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军队审计简报或军队审计通报制度,对具有类似经济活动或有代表性的部队、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典型审计成果,在保守秘密的前提下以军队审计简报或军队审计通报的形式公布审计结果,为相关部门和个人使用审计结果提供方便。最后,加强责任追究。要按照《军队审计发现违法违纪线索移送办法》的规定,对基层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线索,必须移送军事检察、保卫、纪检等部门查处,健全完善审计与相关执法部门(机关)监督协作机制,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有腐必惩,强化审计监督震慑力,加大审计惩戒问责力度。

(注:2014年度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加强基层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军队审计,2009(6).

[2] 李恩杰:加强军队审计质量建设的探讨[J].基层后勤研究2012(3).

[3] 李飞、邵慷、封颖:谈在军以下基层部队设立专职审计员[J].军队审计,2008(3).

[4] 王绘臣、熊杨松:提升基层军代表审价地位与作用的措施[J].军队审计,2009(6).

[5] 易达春、王心强:应切实加强基层经委会的建设[J].军队审计,2004(9).

上一篇:完善水利经济合同管理与防范管控风险探究 下一篇:襄阳市金融业态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