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年例行的回顾与前瞻

时间:2022-08-29 05:32:26

2017,新年例行的回顾与前瞻

每每到了岁末,回顾与前瞻、总结与反思、展望与预测便成了诸多媒体的约稿主题。受杂志之邀请,结合自己的观察、理解和认识,在这里我想以关键词的形式,和读者分享自己的新年例行的回顾与前瞻,以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1:在线视频、直播和微课

视频在教学中往往具有非凡的魅力。而视频被在互联网上,搭载社交网络和新媒体,在线视频便开始有了“疯传”之势。它迎合了个性化和可视化的学习与教学发展趋势,开始逐步地进入到了学校的视野,成为教学资源的一种新瓶旧酒,并逐渐地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它是在移动终端的流行、无线网络的普及、网络带宽的不断加大提速的大背景下,随着微博、微信等“微”技术的流行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资源形式。尽管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其看法依旧各不相同,但是这并不妨碍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快速发展。仔细回想,类似微课这种源自草根,自下而上的教育信息化潮流,还真是不多见。

2016年是直播发轫的一年,经过几年的孕育,移动直播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线培训、免费课程、公开课、实时研讨等,利用各种便捷的甚至免费的平台和工具,开始进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在2017年,直播尤其是移动直播应用于教学和培训将会变得越来越普遍。

关键词2: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

前,在国内、外翻转课堂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了。在过去的多年间,许许多多的中小学在积极地尝试和实践基于微课的颠倒教室/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并逐步形成了各自的风格、特色和模式。

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人们更多地倾向于使用混合学习模式。许许多多的教师、学校在积极地推进和尝试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混合学习模式。

展望未来,基于微课的颠倒教室/翻转课堂这种混合学习模式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发展。

关键词3:慕课

自2008年,加拿大人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党斯两位开设了“连通主义学习理论”这门世界上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慕课以来,慕课成了炙手可热的术语和课题,也成了过去一些年风投蜂拥而至的领域。经过一些年的发展,慕课的平台不断涌现,大量的慕课课程建设起来了,不断地有新课开设,慕课学习成了又时尚又实惠的互联网精神大餐。

然而,一片喧嚣之后,慕课将开始走向分化、多元和理性。慕课的专业化和多元化趋势逐渐明朗,商业模式逐渐成熟,整合应用开始日渐受到重视,慕课的发展也开始走向理性。

关键词4: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电子书包似乎不再那么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智慧课堂或智慧教室。时不时地,总会有一些更新潮、更时髦的术语替代旧的术语。而事实上,从本质上来看,它依旧是基于移动终端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未来,依旧面临两大瓶颈:一是传统学校制度的束缚;二是新的教学法支持乏力。前者使得手拿平板电脑的教师和学生难以自由酣畅地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而后者未能给予教师和学生以新的教学法和理论的支持。这两点将会成为2017年及以后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5:大数据、学习分析与适应性学习

在过去几年里,大数据、学习分析和适应性学习,一直都是由新媒体联盟和Educause联合的《地平线报告》中的重要趋势或技术。尤其最近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大数据开始进入各个行业,各行各业都在讨论和思考“互联网+”。

在学校教育领域,教育大数据、学习分析和适应性学习倍受关注。然而,人们却一直没有看到特别突出和典型的成功案例,其背后的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的进展及其在学习和教学情境中的突破,将会成为未来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6:学习空间

人们谈论电子书包、学习空间人人通,谈论智慧教室、数字校园,其实都可以说是在谈论学习空间。学习空间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它包括教室、实验室、操场之类的物理学习空间,也包括网络平台之类的数字学习空间。其实,我们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和误区。大家在不经意中把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投给了数字化学习空间,而忽视了作为其基础和前提的物理学习空间。殊不知,物理空间必然会限制和制约其间所发生的学习活动。

展望未来,学习空间这个平实的术语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学习空间的研究和开发将会取得更多的成果,而相关的实践探索也会给教育教学带来更多的创新空间和机会。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上一篇:智能延伸 互动协助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校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