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惠:一丝不苟为调查

时间:2022-08-29 05:26:52

我是江苏省沭阳县统计局副局长,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我担任沭阳县调查队副队长。做统计工作32年了,职责要求我必须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疏漏或马虎。经过努力,我们沭阳县圆满完成了抽样调查任务。被评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先进县,我也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

从一开始,我就对残疾人抽样调查抓得很紧。试点时,发现人数有漏登和多登现象,疑似类别、职业栏填写不清,我就和大家对问题一一梳理和分析,不合要求的重新入户登记。一天下午,医生在体检时对一位4岁儿童的年龄有怀疑,我要求队员上门核实,他连去了两次,孩子的奶奶都说是4岁,直到第三次去,见到孩子的妈妈时才核实清楚,确切年龄是3岁。通过这件事,要求大家凡是儿童年龄没见到户口证明的,就一定要找到妈妈核实。经过3天细致的工作,试点取得成功,心里踏实了许多。

多年统计工作的经验告诉我,摸底搞准了,整个调查就成功一半。我提议抽调办主任等领导到各个小区督查,第一天下来,督查中发现很多问题,如儿童年龄计算不准、老年性耳聋没有列入疑似等问题,我一一记录下来。他们惊讶地说:“不下来不知道,问题这么多啊!朱局长亏得你是行家里手,要不就要出大差错了。”领导决定从第二天开始分为两组督查,要求每人都要像我这样做好记录,几天时间,我们抽查了100多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答不了的问题,请示省抽调办,答复的结果以书面形式传真给每个调查员。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我又建议,进行一次回头望,调查员再一次入户核对。

入户登记期间,村干部对一个调查户的户口性质填写有争议,我立即安排调查员重新入户核对,劳累了一天的调查员认为没有必要:“户口也不是什么主要指标,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吧!”我说:“数字可不是小事,千万不能马虎。”最终,调查员去该户核实更正。虽然更改的只是一户的误差,但同志们都认可了我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为了确保调查质量,根据具体情况,我创新了18道审核程序。经过多道程序严格把关,有效减少了差错率。调查队员开玩笑地说:老大姐,你比国家调查员手册的要求还要严得多呢。

我有一本被同志们称为“小挂账 ”的笔记本,记下了每天入户调查碰到的问题。黑笔记存在问题,用小黄纸写成“交办单”去落实;红笔记解决的时间、措施和具体责任人,保证件件落实到位。整个调查过程,我密密麻麻记了厚厚的一本。开始,有的队员对我的做法不理解,认为只要关键数字搞准就行了,再说,村里有几个残疾人,谁不知道啊,你何苦这么认真呢?听了这些话,我心里也不是滋味,但反过来一想,如果大家都马虎了事,抽样调查不就等于走过场了吗?我三番五次地做工作:既然组织安排我们来,就该珍惜能为残疾人做点实事的机会,这就是责任。后来大家觉得,如果对残疾人调查不尽心,良心真是有愧。从那以后,大家对每一个项目都问得十分仔细,生怕出任何差错,都能尽心填写好每一张调查表。

2006年5月31日,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主任程凯来沭阳县检查,看到我的“小挂账”,他说,走了全国40多个县,很高兴见到工作这么认真的同志。

调查中,在一个村发现有疑似精神病的周某,38岁了,还没找到媳妇,他担心去体检会被别人瞧不起,赶着小羊就往田里去了。为了说服他,我和陪调员、调查员、医生跑了几里路找到了他,开始他很反感,说你们城里人吃饱撑的没事干来找我麻烦……我心想,对这样的人不可强硬顶撞,于是就先和他拉家常,谈收成。问他放羊一年能卖几个钱?他说也就2000来元,我说你的收入可观嘛,他笑嘻嘻地点点头,聊着聊着,他慢慢消除了戒备。随后,我又告诉他,邻居王某、李某都去体检了,而且都是好手医生,免费体检。他听说后,乐意去体检了。我感到,实行人性化调查就会赢得群众的支持,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未能及时进站检查的失查疑似残疾人和0~6岁儿童在外地不愿回来的,我建议县抽调办给他们往返车票补贴,领导采纳了建议,使这部分调查对象在规定时间返乡,确保了进站检查率100%。

整个调查过程中,我对大家要求很严,其实我私下里和大家也是谈笑风生感情很融洽。有一次,一位调查员的女儿发烧,在医院挂完水已经是夜里2点多钟了,第二天她仍然坚持入户调查,无意之中我又得知,那天还是她弟弟结婚的大喜日子,我就悄悄地拿出钱请花店代表全体队员为新人送去花篮,她的家人非常激动,立即打电话表示,克服一切困难支持调查工作。由于疲劳过度,我的颈椎病加重了,头晕得站不起来,队员们为我去买药,倒开水,医疗队医生每天为我做按摩。大家劝我回家休息,我说目前正是调查的关键时期,回家心里也不踏实。那些天我一直坚持在调查现场,实在撑不住了就趴在桌上歇一会,上下车行走都是队员们搀扶我,让我感到大家庭的温暖。

“五一”长假时,在南京师范大学读研的女儿回家,因为将要毕业,很想和妈妈聊聊工作的去向,但因为调查工作太忙,我最终没能陪她吃上一顿饭。

正当调查紧张时,原先通过我接待的一个外商,带着上亿元的投资意向来沭阳考察,迫切需要我去接待。考虑到调查正是关键时刻,我不能离开。晚上,我抽时间到宾馆和老板解释,他们很理解。目前该项目投入资金已经到位,进入施工阶段。

过去十几年,我曾自己掏钱,用各种方式筹款资助了30多名贫困学生。这次抽样调查,我对残疾人这个困难群体有了特殊的感情。调查结束后,我把这次调查小区定性的222个残疾人的有关信息都详细记下来。前不久,我已经和县职教中心和职介机构联系了,准备为这些残疾人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

我虽然不是残疾人工作者,但我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为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整理/东子)

上一篇:杨宝忠:沙尘暴挡不住抽调队员 下一篇:曾承:无愧洁白的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