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与检验中玻璃仪器规范使用和管理分析

时间:2022-08-29 05:22:29

化学分析与检验中玻璃仪器规范使用和管理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化工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化工院校肩负着培养国家化工人才的艰巨使命。通过对玻璃仪器的规范使用和管理的实践教学,可以养成学生专业的操作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并且能更好地推动我校化学分析与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分析与检验专业 实验教学 玻璃仪器 规范使用和管理 职业技能 准确度 精密度

中图分类号:TQ0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44-01

一、化工检验中玻璃仪器易损的原因

1、在实验中对玻璃仪器的性能不了解导致玻璃仪器损坏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过程对玻璃仪器的性能、规格的选择不合适是导致玻璃仪器破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别是加热过程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玻璃仪器破碎,对学生的危害性较大。导致实验过程中玻璃仪器破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a、用不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如:烧杯、锥形瓶)加热时,仪器外壁有水珠、

没有垫石棉网,是仪器受热不均匀,局部过热致使仪器破裂;

b、用冷水冲洗烧得很热的玻璃仪器,骤冷引起炸裂;

c、取用比较坚硬的固体试剂和金属颗粒的时候,没有先把盛装仪器先横放,让

取用的物品慢慢顺着仪器内壁滑到底部,而是直接投放导致仪器破裂;

d、实验台上仪器和药品放置无序,造成损坏。按照实验常规,一般用左手拿的

仪器放在左边,用右手拿的仪器放在右边,常用的仪器药品要放近些,矮的玻璃仪器要放在高的前面等,这样全部实验器材容易看得见,且操作方便。反之,由于放置无序,在实际操作中观察不明显,取用不方便,磕磕碰碰也容易造成器皿破损。

e、磨口仪器粘在一起,没有仔细观察原因,而是直接用力掰开结果用力过猛导

致仪器破碎。

2、在实验中没有严格按照规范使用要求

a、不能区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性能,错误的用酸式滴定装碱性溶液,

结果碱性溶液将滴定管的旋塞部分的玻璃腐蚀,导致滴定管损坏。而碱式滴定管下端接有一橡皮管,不能盛放酸或氧化剂等腐蚀橡皮的溶液如:AgNO3、KMnO4、I2等溶液。

b、把容量量具与非容量量具性质和洗涤方法混在一起,都使用去污粉刷洗,这

样造成容量量具的容量不准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3、在实验中没有掌握基本的化学常识,错误的操作导致玻璃仪器损坏

在配制溶液过程中,比如:配制硫酸溶液时,错误的把水倒入硫酸中,顷刻产生大量的热导致量筒破裂(很危险);在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烧杯中放置氢氧化钠,加水溶解而未及时搅拌,使得烧杯底部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4、在实验过程中其他违规操作,颠倒操作秩序导致玻璃仪器损坏

比如: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顺序颠倒,先加热氧化铜,后通入氢气,使得试管内存有的空气在加热条件下与氢气混合引起爆炸。

二、在教学实验中学生对分析玻璃仪器规范使用错误的分析

1、玻璃仪器洗涤方面的错误

玻璃仪器的清洗是质检工作的第一步。在专业实验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分析仪器的洗涤要求对所使用的仪器认真清洗。对容量器具和非容量器具的洗涤要求一定要严格区分开来,如果用普通的洗涤剂或去污粉洗涤容量器具,就会造成容量器具的磨损,是容量不准确,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玻璃容器在选择和使用方面的差错

容量分析中准确地测量溶液的体积,是获得良好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须正确使用容量器具,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实际操作时往往存在一些差错。主要错误如下:

a、在操作滴定管的时候,操作时两手平端滴定管慢慢转动使标准溶液流遍全管,并使溶液从滴定管下端流出,以除去管内残留水份。再装入溶液进行滴定,否则引起标准溶液浓度稀释,影响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b、不根据滴定时标准溶液的用量,正确选用滴定管。一般用量在10mL以下,选用10mL或5mL微量滴定管,用量在10mL至20mL之间,选用25mL滴定管,若用量超过25mL则选用50mL滴定管。有的标液用量不到10mL仍用50mL滴定管,有的标液用量超过25mL仍用25mL滴定管,分几次加入等,这些情况都是错误的做法,引起较大误差。

b、在用试剂瓶不存标准溶液的时候,试剂瓶应先用配好的溶液荡洗2~3次。否则会因为浓度不均匀造成测定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

c、不按规定定期校正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等计量量具。有时其标值与真实体积不相符合,造成体积误差,从而引起系统误差。一般每半年校正一次。

d、不熟悉各种量器的容量允差和标准容量等级,不同类型的容量允差不同,导致选择量器不当造成量器本身引起的误差。通常要求准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时,采用移液管和吸量管,而不能用量筒、量杯等其他量具而引起误差。

e、在滴定操作中 对滴定管的读数操作姿势不正确造成读数不准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玻璃仪器基本操作方面的差错

a、在滴定管使用中,装入标准溶液时,借助漏斗或其他容器引起标准溶液浓度改变或污染;每次测定前不将液面调节在“0.00”的位置,滴定开始和结束后不按规定等1min~2min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溶液流下来以后才能读数,而马上就读数造成体积误差;滴定时速度过快,使溶液成流水状放出,甚至接近终点时,滴定速度也不减慢致使滴定过终点造成检验误差;读数时(无色或浅色溶液)滴定管的拿执没有和地面保持垂直,眼睛的视线没有和滴定管内溶液凹月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有色溶液不使眼睛的视线与滴定管内溶液面两侧的最高点呈水平处等,造成体积误差。

b、 第一次用洗净的移液管吸取溶液时,应先用滤纸片将尖端内外的水吸净,然后用所移取的溶液将移液管洗涤2~3次,以保证移液的溶液浓度不变;移取溶液时,应用右手大拇指和中指拿住颈标线上方,将移液管尖插入溶液液面下1~2cm,太深会使管外沾附溶液过多,影响量取溶液体积的准确性,避免产生空吸;放入溶液时,使管垂直管尘靠着容器内壁,让管内溶液自然地全部沿器壁流下,再等待10s~15s后,取出移液管,切勿把残留在尖的溶液吹出,因为在校正移液管时,已经考虑了末端所保留溶液的体积,否则就造成体积误差,影响结果的准确度。

c、 盛放试剂时,不了解试剂瓶的性质、用途及注意事项。随意盛放,不遵循固体试剂盛放广口瓶,液体试剂盛放细口瓶,酸性物质用玻璃塞,碱性物质用橡皮塞,见光易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的原则(如AgNO3、KMnO4标准溶液液等)。这样引起杂质或式量变化导致错误;取用试剂时,不按照规定将瓶塞倒放在操作台上,致使试剂污染,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4、实验教师现场引导和巡视有利于学生玻璃仪器规范使用

在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中,实验指导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完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后,让学生自己操作时,教师要不间断的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和违规操作现象,及早纠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此外,在进行难度较大和要求较高的实验时,教师要耐心的讲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反复示范和指导学生,保证化学检验教学工作中玻璃仪器的规范使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结语

在工业生产中,化学分析与检验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科学研究的“参谋”之称。而玻璃仪器的规范管理和使用是工业分析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1]。在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要充分重视玻璃仪器规范使用,讲解不同玻璃仪器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规范,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避免实验过程中玻璃仪器的损坏和违规操控做导致分析结果错误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顾利群.初中化学实验中玻璃仪器的使用[J].教学论坛.2014,12(12):42.

上一篇:医疗设备技术维护与管理措施分析 下一篇:浅谈消防工程的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