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书法艺术方法综述

时间:2022-08-29 04:56:28

欣赏书法艺术方法综述

书法艺术欣赏,不是单纯地读出它的文字内容,更主要的是要看出它的“神韵”。书法鉴赏能力提高了,书法水平才能够提高。因此,如何欣赏书法艺术,对每一个书法爱好者来说,都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书法艺术欣赏是一种主观意识活动,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

一、审美观不同。如有的人喜欢用大红大绿装修房子,有的人却认为十分这样装修俗气,这就是审美观的不同。看一幅书法作品,也同样如此,不同的欣赏者可能争论到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就是由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审美观不同,其结论自然也不尽相同。

二、时代风尚不同。著名画家来楚生先生有这样一段有趣的谈话:“我小的时候,男人头上都留有长辫子,偶尔看到一个男人头上没有长辫子就看不顺眼。到民国以后,男人头上的辫子剪掉了,大家也慢慢看习惯了,偶尔有人还留有长辫子,反而觉得不伦不类,不顺眼了。”时代风尚变了,衣着也随着改变,高领、低领、长裙、短裤,因时尚不同而变。书法艺术欣赏也同样因时而变。有的崇尚古代传统书风,也有的欣赏时下的流行书风、现代书风等不同的书风,这样因时而变的例子很多。

三、对书法学习研究的水平高低程度不同。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犹如看象棋比赛,一个“妙”着出现,程度高的一下子就能理解,程度低的要看几步才能领悟,再差的甚至一直不能理解。这就是水平程度不同看到的深度也不同,书法艺术欣赏更是这样。从以上论述来看,书法艺术欣赏的确是不容易把握的,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了一些共同的认识,因此,还是有一定规律可王世光循的。

书法艺术欣赏,就是通过艺术这只内在眼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美感,这种美感。具体呈现在书法艺术欣赏过程中,有以下五种:

一、立体感。又称雕塑感,有的也称质感。书法艺术的立体感,大致由以下两种因素构成:一是汉字独有的结构,这种结构在世界文字中别具一格,而且在每一个字中总有一个主要的横笔或竖笔作为主笔,其余点画则作为衬托,这就是书法“间架结构”。“间架结构”是整个字的支柱,也就是所谓的“轴线”原则。大凡学书者,都是先求平正,后追险绝,又复归平正。前一个平正,中轴线显而易见,后一个平正则是前一个平正的飞跃。不论你的字写得多么潦草、欹侧、险绝,它们都能保持在一定的中心轴线上,重心仍然很稳,不会有摇摇欲坠的感觉。由此可见汉字结构与古代建筑的共同之处。有了这一个重心,立体感则跃然纸上。二是书法的书写工具的特殊性,那是一支神奇的毛笔,用它铺毫提按皆能挥洒自如。

二、节奏感。书法的节奏感也称为“笔意”。郭沫若先生说:“构成节奏总离不开两个很重要的关系,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力的关系。”这种解释对我们理解书法节奏感很有帮助。书法也是一种运动与节奏变化的过程,在书写能力上,八面出锋,纵横驰骋,四平八稳都是一种节奏。唐张怀瓘在书论中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又说:“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每作一折,如曲折钢铁;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节奏自见。

三、空间感。中国书法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审美情书学课堂趣,就是要达到一种淡泊、空灵的境界,这种境界主要通过空间感来体现。宗白华先生运用美学观点,强调:“一幅好的字表现一个美的空间”他们巧妙地运用计白当黑、虚实相生、以虚代实、因虚得实、黑白对比来显示中国书法空间感的最大特色。宗白华先生对此更有生动的描绘,“中国字若写得好,用笔得法就成功一个有生命有空间立体感的艺术品”。要想处理好空间感的表现形式还要掌握虚与实的变化,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就如古今中外的建筑群要留有空旷的场地、房屋要开门设窗一样,好让人有回旋余地。书法作品要有一定的空白,字与字、行与行有空白,天头地脚也有空白,有虚有实,达到此处无墨胜有墨的境地。

四、时代感。时代感也就是新鲜感。新者,新颖也。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求新求变的创新史。周太史籀作大篆,秦丞相李斯作小篆,汉代隶书的兴起,晋代以来书法创新达到鼎盛时期。王羲之独具慧眼,以其深厚的功力将行楷书发挥到淋漓尽致;颜真卿突破二王规范,形成正面开张、气势磅礴的颜字。这些都是创新。从字体的发展创新来说,汉字由象形文字到甲骨文、钟鼎文、秦篆、汉隶、魏碑、真书、行书、草书逐步演变、发展而趋于定型。从字的风格来说,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人尚意,明书尚姿,清人尚变,这“韵、法、意、姿、变”充分表现了时代感所赋予的生命情操。上述立体感、节奏感、空间感和时代感,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我们学习欣赏书法艺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就能提高欣赏能力,从而也能提高书写水平,达到入化的境界。四感具备则众美滋生。众美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但归结起来不外乎自然美、综合美。“自然美”就是佛教禅宗说的“任性天然”。由“即心即佛”的佛性论,发展到后期成为“任性天然”,从“自在解脱”变为“纯任自然”,这种思想也波及书法领域之中,在书界形成一股不甘拘于法度限制,而崇尚自然的风格。这在宋明书法中表现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的书法家,许多都很爱参禅悟道,抄写经文,从中感悟到“任性天然”的通禅境界。如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行文舒展豪放,笔法变幻莫测,大开大合,飞动错落,简直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超凡出尘的天然个性。明朝宋克的《杜甫壮游诗》,通篇流畅飞动,深得法度而又使法于自然,极尽个性,将自然之美的神韵尽显其中。与此相反的则是唐人书法,他们把法度看得很重,因此书法多为循规蹈矩、小心谨慎、严肃不苟,严重束缚了书法自然美的发展,扼杀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压抑了书家对自然美的冲动。宋人书法敢于追求自然解脱,不受其约束,是返璞归真、性任自然的最好体现。我们在书法创作中,应力求追求一种自然美。刻意求工、巧于安排、矫揉造作、急功近利的作品无疑是不可取的。

“综合美”也就是“神韵美”,笔画的线条美,单字的结构美,仅只是衡量一幅作品基本功好坏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此基础上,精心研究其通篇章法布局,才能领略到书法作品的神韵。清人刘熙载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至数字,大如一行至数行,一幅至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险,章法要变而贯。”强调字与字、行与行的连贯性,要求做到“气脉连贯,虚实相生,错落有致”。气脉连贯就是在气势上相互接应、相互连带,浑然一体。虚实相生就是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要有空白相隔,既不可过满,过满则拥挤杂乱,又不可过疏,过疏便单调寒乞。错落有致就是在法度中求变化、错综中见奇趣,充分应用错位、不稳定、不对称的方法,收到活泼、流畅、气韵生动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每书做到意在笔先,胸中要有全局,处处观照全局。正如一个优秀的音乐家,只有对演奏的作品有深透的理解,把握每一个乐章、每一组旋律,才能指挥演奏出具有丰富感彩、具有感染力的曲子一样,我们只有通过综合地去欣赏,才能领会其作品中的神韵美,也就是平时说的神采、气韵、意境之美。

书法艺术欣赏的过程与书法创作的过程是相反的,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行,组行而成篇。而书法欣赏则是第一印象就要审视作品章法中所反映的神采、气韵、意境,通过这些无形的、只有心领神会才能感悟到的神韵美,也就是综合美、自然美,去剖析它们的结字、点画、用笔这些有形质的形式上的美。因此,可以说,书法艺术的欣赏过程就是一个美的享受过程,也是一个美的再创造的过程。只要认真领会,我们就能够提高欣赏能力,同时也能促进自身书艺有一个质的飞跃。

上一篇:商品城团委发展调查报告 下一篇:低碳经济与绿色储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