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反思

时间:2022-08-29 04:43:54

对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反思

芳菲四月,我有幸参加了“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这个语文教学的盛会。活动中专家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和精辟的学说报告,听得我如痴如醉,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让我豁然开朗;课堂中对学生独到的点评让我赞叹不已。

曾不止一次聆听过大师们的课堂教学,方知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是那么的辛苦,症结还是在于我们自身,因为我们的许多劳动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负效的,才会让孩子们事倍功半。这不禁让我想起曾听过的《桂林山水》教学片断:

师:(多媒体演示桂林美景)读课文,看了刚才的画面,你们认为桂林山水美吗?

生:美。

师:是呀,这样美的桂林山水怎么能不让人赞美呢?现在分小组展开讨论,看看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山水。你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唱一首歌,可以……(学生分组讨论,争辩声、讨论声此起彼伏。)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谁先来赞美?

生:我们小组是唱一首歌。(小组合唱《我想去桂林》)

生:我们小组是画一幅画。(向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展示)

(接下来是跳舞,作导游解说等汇报。教室里热闹异常,大约持续十几分钟。)

师:好,同学们的汇报很精彩,都抒发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时下,像这样只追求形式,课堂上安排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学科资源的随意整合仅是其中一种。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奖牌红星激励是大家惯用的手段,学生四人或六人围坐一组,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活动,一会儿戴上头饰表演,一会儿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花样层出不穷;而执教者对教材的重点都把握不清,看着学生游离主题而不知引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这样的教例,我常会想: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的目标如何落实到每一节语文课中去?听了大师们的教学之后,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一、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此为智力方面的素养;二是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此为非智力方面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心无旁骛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以为,这个“基础”就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基本语文要素;就是要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上下苦功夫,使他们拥有受益终生的很好习惯。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发学习、自主探究,在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成果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上就会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来,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健全人格都会得到提升。

二、语文教学应着力于让学生多读多背

读背是语文学习之精髓,是摄取语文素养之捷径,我们不能把它束之高阁,另辟路径,去搞花样翻新。实在的语文课就应该抓住读书这个根本,让学生反复地去读、去背,口诵心惟,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品味词语的语境义,从读中发掘句子的言外意,从读中体会选材的匠心。读既是实践,又是濡染;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植,又有情感的陶冶;既是规范语言的内化过程,又是心灵世界净化的过程。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是与他所背诵文章的数量和质量成正比关系的。背诵除有“读”的所有功能外,还有着更多的益处,它既是涵咏,也是习染;既有积累,又有“反刍”;既是积淀文化蕴的过程,又是提升文化品位的过程;既是学生记忆力、领悟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又是学生个性潜能不断开发的过程。语文惟有实实在在地读背,才能使字词句章,兼收并蓄,潜滋暗长,积少成多,才能由感到悟,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产生质的飞跃。读背无疑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好方法。不让学生读背,对语文学习来说就是釜底抽薪。

三、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自主感悟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而获得语文素养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是无法代替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就能达到的。所以,实在的语文教学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依据文本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通过自读自悟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蕴蓄,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能够“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以“读”见“悟”,以“悟”促“读”,“读”“悟”相得益彰:自悟中就有思维的培养,自悟中就有语感的积淀,自悟中更有创新的火花。实在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通过自主感悟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探究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物理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