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练习曲

时间:2022-08-29 02:02:17

摘要:肖邦――波兰音乐家,他是一位钟情于一种乐器的一个作曲家,甚至连李斯特这位钢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转为全部为管弦乐队写作品。肖邦并不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他找到那种钢琴比任何乐器都能表现得更好的音乐。肖邦的练习曲就是他这一创作的体现,他的练习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只注重技术练习的特点,把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

关键词:肖邦;练习曲;和声;调式;艺术形象

一、平生与创作

肖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是19世纪波兰音乐界的杰出代表,浪漫派爱国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他被誉为钢琴诗人,肖邦为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钢琴作品在数量和体裁上都很可观,钢琴练习曲是他的代表作中比较突出的一种作品,肖邦的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他创立了钢琴演奏的新学派。肖邦的乐曲具有独创性,表现钢琴音色,但不反对古典形式,是一条新的途径和起点。

二、钢琴练习曲浅析

(一)练习曲的发展简史

练习曲对于钢琴音乐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早在巴洛克时期,巴赫就为家人练习键盘而专门写了一些有针对性很强的曲子,如前奏曲与赋格。古典时期钢琴创作与演奏日趋完善,演奏技巧也随之要求越来越高。此时车尔尼的作品应运而生,这些练习曲一直使用至今,对培养钢琴演奏者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浪漫主义时期,革新是一种时尚。肖邦和李斯特创作了一系列练习曲,这些练习曲被划为“音乐会练习曲”,成为练习曲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肖邦的27首钢琴练习曲绝大部分写于1830年,这是他创作技术达到一定成熟阶段的作品,这些练习曲是他所创作的众多极品之一,其中最知名的包括作品10、作品25和1841年独立出版的《三首新练习曲》。

在作品10中E大调、e小调、c小调,作品25中的bA大调、d小调、a小调、e小调是最突出的作品。作品10和作品25,这两首作品都与李斯特有密切关系。作品10之所以献给他,除了是对他们彼此之间友情的表现之处,也是肖邦对这位与自己并驾齐驱的钢琴名家的尊敬,作品25则是呈献给李斯特当时的情人达古伯爵夫人。

(二)对练习曲的分析

“练习曲”这一概念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为解决演奏课题的乐曲”,通常以一、两种具有特性的音型贯穿全曲,为磨练演奏技巧而写的乐曲。肖邦这些练习曲除了包含丰富的演奏技巧之外,还加入了表现旋律、节奏、和声与情感的高度创作性的技术,把艺术与技术完美融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像其他练习曲一样只注重单纯化的机械性技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肖邦风格”。

1.旋律

从本质上看,肖邦的作品和复调音乐千差万别,它是一种“带伴奏的旋律”。旋律是音乐作品最重要的部分,肖邦在旋律的创作与把握上可谓是别具一格,所以肖邦同舒曼、门德尔松被称为真正的抒情大师。织体是肖邦钢琴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音乐织体基本上是变化的旋律加伴奏,他的旋律注重钢琴化,同民间音乐有密切关系。这些旋律都源于肖邦本人对祖国――波兰民间歌舞的回忆。肖邦的练习曲很有自己的风格,其中旋律中的装饰者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属于一种完全新颖的类型,与古典装饰者不同,肖邦旋律中的装饰音快速、激动,往往冲到钢琴的尽头又重返到它的起点。而这一连串的旋律又是以极为丰富的经过音群的形式出现的。在这方面,他在钢琴音乐中引入大量手法,如不同音程经过音群、八度经过音群。在肖邦《练习曲集》中可以看到,作品25之3、之4、之5,作品10之10、之25都是这类作品,肖邦创作这种装饰音旋律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弹奏者的把位感。肖邦对于旋律的创作只是用一些引人入胜的装饰音来表现主题,第一个乐思陈述后就会立刻过渡到第二个乐思,然后又回到第一个。他创作的每个乐思、每个旋律的动机都已具有一个如此宽广的引申和发展的空间,使他本人可以用这些简单的陈述来充实每个乐思的空间,所以作为弹奏者我们不难发现肖邦从不简单地把这些素材并列的联系起来,而是每个乐思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每个乐思都可以看作是一首小型乐曲,使弹奏者和欣赏者很快能够记住每句的旋律。肖邦的这种创作打破了前人始终未能逾越的界限,使装饰手法具有了人声达不到的即兴性和变化性。

2.和声、调式

肖邦创作作品时运用的和声已不再是那种纯属调性的和声了,他喜爱引用密集的和弦来表现,但这种和声的音程比较宽广,包括八度、十度,这种和弦的使用是他对作品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除了这种密集和弦,琶音技术是肖邦最常用的,他的琶音中使用了各种不同的音型,音型中又有调式、调性上的变化,这种手法比传统的“分解和弦”和古典时期单纯使用的那些伴奏效果极为单调的几种刻极音程要丰富得多。

肖邦对和声进行了大胆新颖的创新,如《a小调练习曲(作品10),肖邦曾多次把a小调的主和弦加到A大调主和弦上,这一结合是建立在高声部急速的演奏基础上。但是,这种强烈的和声在该音乐的上下文中,并不使人听起来感到生硬。因为,肖邦的音乐进行过程中从来不失古典主义独有的清晰地逻辑性。

肖邦的调式运用也别具一格,他对利第亚、弗里几亚等中古调式情有独钟,并常用自然音级与变化音级之间的多次变化,如升第四级或还原或降二级等。肖邦最喜欢的转调起点是在未解决的属七和弦第三转位,特强音上开始。后面紧接着一串串快速的音阶式经过句,如《#g小调练习曲》作品op.65 no.6,此作品是一系列变化音的经过句,根本没有任何真正的调式基础。肖邦还喜爱使用各种甚至尖锐放入变音、突然转调等手法。

3.艺术形象

肖邦的钢琴练习曲几乎全部都是具有突出的技术性,二十七首练习曲只有七、八首是中速或慢速的,其余的都是快速的,并且这些基本上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这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练习曲,但肖邦创作的这些练习曲每一首又都有鲜明的艺术形象。作品op.10 no.1,C大调,技巧性琶音练习曲。有圣咏合唱形态,所以被称为《逃亡圣咏曲》。作品op.10 no.3,E大调,后人命名为《离别》。乐曲开头的旋律极为优美,钢琴家古德曼说过,它演奏此曲时,肖邦曾抓起他的手喊道:“啊,这是我的祖国。”作品op.25 no.1,bA大调,后人命名为《牧羊人的笛子》。肖邦自己对此曲的解释为:牧童因暴风雨来临,避难于安全的洞穴。远处风雨大作,牧童却若无其事的取出笛子,吹出优雅的旋律。”作品op.25 no.11, A大调,后人命名为《冬风》。作品op.25 no.12,c小调。双手琶音练习曲,有《大海练习曲》之称。作品op.10 no.5,bG大调,常常被称作《黑键练习曲》。这首练习曲,艺术形象鲜明,充满了幽默、天真、活跃的感情,使听者为之神往。

参考文献:

[1]林育.怎样弹好肖邦练习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4.9

[2]索洛甫蹉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8.1

上一篇:淮南广播电视台《故事现在说》栏目的品牌之路 下一篇:营销学思想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