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m等截面弯箱梁桥的计算分析

时间:2022-08-29 01:05:59

4-16m等截面弯箱梁桥的计算分析

摘 要:随着国内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多层立交枢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往往需要弯桥作为进出口匝道。本文结合余姚市胜山至陆埠公路杭甬高速互通(陆埠互通)工程A匝道桥第一联4-16m等截面弯箱梁的设计,介绍了应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对该类桥型的建模分析过程,并总结了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可供同类桥梁设计作参考。

关键字:弯箱梁;匝道;midas;计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TU4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互通采用单喇叭互通,西距余姚互通约9.6 公里,东距大隐互通约14.7 公里。匝道最小平曲线半径为62.25m,最大纵坡3.5%。

杭甬高速公路跨线桥(即A 匝道桥)全桥布跨为8×16m(钢筋砼现浇箱梁)+3×35m(预应力砼预制小箱梁)+7×30m(预应力砼预制小箱梁)。其中南侧引桥第一联弯箱梁位于半径为R=65m 的圆曲线上,考虑小半径弯桥为弯、剪、扭耦合作用结构,宜设置小跨径现浇箱梁,为减少小半径匝道桥病害的影响,横向设置与墩柱间的限位挡块,以抵抗扭矩使箱梁产生的横桥向滑移。

图1 匝道平面布置图

2 A匝道第一联弯箱梁设计

A匝道第一联弯箱梁由4跨16米等截面单箱三室箱梁组成,梁中心线曲率半径为65m。箱梁梁高1.2m;顶板宽16m ,厚0.25m,设2%的横坡;底板宽11.8m,厚0.25m;箱梁边腹板厚度0.4m;箱梁中腹板厚度0.4m;翼缘板悬臂长为2.1m,端部厚0.2m,根部厚0.45m。除在墩顶位置设置厚1.4m的中横梁,边跨端部位置设置厚1.0m的边横梁外,其余部位均不设横隔板。箱梁跨中截面见图2。

图2 跨中截面示意图

3 结构纵向受力分析

3.1 技术标准

3.1.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1.2桥面宽度:16m。

3.1.3环境类别:Ⅰ类。

3.2 主要材料

主梁采用C50混凝土;钢筋采用HRB335钢筋,主筋直径28mm。

3.3 设计参数

3.3.1主要材料及指标:混凝土、钢材等均按规范要求取值。

3.3.2一期恒载:主梁混凝土重量26KN/m3,按实际断面计算重量。

3.3.3二期恒载:二期恒载为10cm厚沥青铺装、防撞护栏。

3.3.4结构基频: 9.23Hz。

3.3.6温度影响力:

a、体系升温20℃

b、体系降温20℃

c、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第4.3.10条计算主梁梯度温度。

3.3.7支座沉降:每组支座不均匀沉降10mm。

3.3.8徐变收缩:收缩龄期为3天;由程序自动计算各构件的理论厚度。

3.4 模型建立

采用midas civil 2012单箱多室箱梁梁格法建模助手建立梁格模型,对箱梁截面进行划分时,采用基于腹板方式,截面划分如下图:

图3 箱梁横向梁格划分

箱梁截面横向梁格划分后,需确认纵向虚拟横梁数量,本工程每跨设置10道虚拟横梁,最终生成全桥梁格模型如下:

图4 有限元梁格模型

模型节点数量:378。单元数量:582。边界条件数量:15。

全桥施工阶段数量:3 ,施工阶段步骤为:箱梁现浇30天,二期恒载30天,收缩徐变3650天。

3.5 主要计算结果

3.5.1弯矩计算:

成桥弯矩图(kN-m)

全桥最大负弯矩出现在2#主梁桥墩墩顶处:5274 kN-m。

全桥最大正弯矩出现在2#主梁边跨跨中处:3755 kN-m。

3.5.2剪力计算:

成桥剪力图(kN)

全桥最大剪力出现在1#主梁边跨支点处:2213 kN。

3.5.3扭矩计算:

成桥扭矩图(kN-m)

全桥最大扭矩出现在2#主梁边跨支点处:747 kN-m。

3.5.4支反力计算:

4 结语

4.1 对弯箱梁进行计算分析,传统的平面杆系软件不能体现桥梁受力的空间效应,计算精度较差。空间有限元软件能体现预应力钢束、汽车的空间位置,分析相应扭矩,提高设计计算精度。Midas civil的梁格法建模助手更能将复杂的梁格建模过程简化,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弯箱梁计算程序。

4.2 建模助手虽然是个高效的建模工具,但模型建立后,仍需对模型进行调整,以使模型尽可能准确的体现实际受力情况,如生成的模型构件尺寸是否按照最初的设想、支座位置及连接方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等。

4.3 由于梁格法模型节点、单元数量庞大,模型复杂程度高,为了便于检查模型的正确性,可将虚拟构件尺寸设为0,仅保留其截面特性。

4.4 梁格法建模时,虚拟构件的截面特性需进行手动计算,计算方法参见《桥梁上部构造性能》和《桥梁结构空间分析设计方法与应用》两部著作。

参考文献:

[1] E.C.汉勃利[英].郭文辉译.桥梁上部构造性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2.

[2] 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3] 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4] 戴公连.桥梁结构空间分析设计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王继国(1980-),男,浙江余姚人,工程师,从事公路桥梁建设管理工作

上一篇:关于老城区改造规划的探讨 下一篇:关于高层建筑沉降测量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