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8-28 11:26:53

除草剂药害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黑龙江省青冈县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土质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玉米高产示范建设县,年生产粮食200万吨以上。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面积推进,由原先的极少部分作物施用农药,发展为现在的基本普及整个耕地。由于农药的施用不当或种植结构调整不科学,年年都有一部分地块出现药害,青冈县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出具体药害的症状、原因及预防措施,现将其总结如下。

1 施用不当产生的药害

1.1 药害症状

除草剂施药时期不对或施药量过大都会产生药害。例如:2013年青冈县中和镇三排五村后一节地的玉米田,作物面积1.87 hm2,农户施用玉农乐+莠去津,用量按照销售人员的指导施用,当时玉米已经到了7~9叶,由于玉米苗和杂草都较大,农户加大了施用剂量,3 d以后出现药害,玉米茎叶开始失绿、茎叶扭曲、卷缩,植株生长缓慢,个别植株生长停止。经过不同生育时期观察,植株比正常植株矮小、叶片小、茎秆细、结穗小、空秆率偏高,有些植株甚至死亡,致使严重减产。.

1.2 产生原因

一是施药时期不对,玉米应该在3~4叶喷施除草剂,过早、过晚喷施都会产生药害,玉米进入8叶,即已进入拔节期,此时用药容易伤害心叶,药害严重会颗粒无收。二是施药剂量超标,主要是杂草太大,为追求除草效果,盲目加大用药剂量,造成药害。

1.3 预防措施

在使用除草剂之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不可随意加大剂量或不在作物的苗龄期施用。

2 除草剂残留产生的药害

2.1 药害症状

除草剂残留、下茬次作物选用不当,也会产生药害。例如:2014年青冈县中和镇四排六村后二节地的大豆田,作物面积2.33 hm2,5月29日调查,出苗率80%左右,叶色发黄、根系少而短、植株矮小且生长缓慢。

2.2 产生原因

经调查发现,前茬作物为玉米,由于莠去津除草剂残留期为18个月,施用莠去津除草剂后,对下茬作物大豆产生药害、抑制生长。再如,2013年连丰乡二丰村村民承包机动地2 hm2,种植高粱,上茬作物为玉米,5月29日调查,出苗率不足55%,幼苗生长缓慢,茎秆细且部分变红色,后毁种向日葵,正常生长。经调查,分析原因为上茬玉米田施用了烟嘧磺隆,其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单子叶的高粱不能正常生长。

2.3 预防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本年度种植的作物种类,一定要考虑上茬作物施用除草剂情况、残留期及对所种植作物有无影响,以便于倒茬。例如:施用莠去津除草的玉米田,下茬适宜种植玉米、高粱。对于黑龙江省来说,下茬不宜种植其他作物,因为莠去津持效期长,容易对后茬敏感作物如大豆、水稻、甜菜、油菜、亚麻、西瓜、甜瓜、小麦、大麦、蔬菜等造成危害。因此,生产上应严格控制莠去津用药量,或者与其他除草剂混用以减少用药量,避免对后茬作物造成危害。

3 除草剂飘移产生的药害

3.1 药害症状

药液飘移可使邻近敏感作物产生药害[3-4].例如:2013年5月30日青冈县德胜乡永安村后一节地的西瓜地,面积0.93 hm2,药害导致从开始的萎蔫、叶片卷曲、叶色变黄变黑,从发病至死亡不到10 d,造成全部绝产。

3.2 产生原因

因主要喷施的2,4-滴丁酯具有挥发性,西瓜地块位于玉米地偏东北方向,当天风向是西南风二级,玉米田在喷施乙草胺和2,4-滴丁酯农药时,造成农药飘移,药液使西瓜、向日葵产生药害。药剂的气味直接阻塞叶表气孔、水孔,或进入组织堵塞了细胞间隙,致使作物正常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同化作用受抑,正常生理机能被破坏,出现异常症状和生理变态。又如,2013年在青冈县柞岗镇革新村后二节地的0.6 hm2向日葵田也因邻近地块喷施乙草胺和2,4-滴丁酯产生药害,邻近几垄萎蔫,其他生长缓慢,秋后头部畸形不结实或结实少。

3.3 预防措施

在喷施农药的过程中,首先应看方向和邻近作物情况,特别是在下风口的作物,2,4-滴丁酯对大豆、油菜、向日葵、瓜类等双子叶作物十分敏感。尽量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避免风吹产生农药飘移,药液飘移到作物或药液气味产生药害。

4 结语

除草剂药害一旦发生,几乎不可控制,损失也会相当严重,在农业生产中,应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施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害的发生。作为农业技术部门,应在各种农业培训过程中积极宣传、引导,使种植户普及除草剂使用知识。药害所涉及的作物为玉米、大豆、向日葵、西瓜、甜瓜、茄子等,造成药害的主要原因:一是农药使用过量;二是施用时期和方法不当;三是农药在使用中造成的飘移药害;四是上茬作物除草剂残留。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上一篇:如何实现大棚西瓜四种四收高效栽培模式 下一篇:循环模式催生养猪大腕加强合作发展优质高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