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28 10:20:23

关于小学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现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家校互动齐力推动学生习惯养成,利用习惯口诀法培养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强化训练中高年级行为习惯的养成,运用评价鼓励促进习惯内驱力的激发等相关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28-02

一、前言

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良好的习惯培养的过程。学生们在小学阶段,不管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快速成长和变化的重要时期。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不能忽视的问题。现在我们通过实践教育,初步的探讨一下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现状剖析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定型之前,在课堂或课间会有各种表现,如:上课捣蛋、课堂上交头接耳讲小话、小动作不断等等不认真听讲的行为。课间休息的时候在教学楼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没有一点安全观念。在高密度的教学楼内,这些学生的行为举止极易造成校园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以教育和管理。小学生行为习惯不够稳定,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目前教学质量考核的因素。由于教研室以考试成绩论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老师们也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在教学重压下,老师们加班加点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行为道德和心理进行辅导。此外,某些教师更是缺乏正确的教育观,教育观念陈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羞辱、体罚学生等,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恐惧、厌学、厌师等情绪。二是社会因素。现在学校周围出现了很多不法商贩开的游戏厅、台球室、网吧等场所,引诱小学生玩耍,这些场所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吸引力极大,许多学生因此开始逃学旷课,不思学习。

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时候就开始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今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家校互动齐力推动学生习惯养成

一个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也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能养成的,是通过很多的因素共同影响而造就的,当然这些因素中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但是,我们需要尽量多制造一些积极的因素,尽量避免他们受到消极的因素的影响。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养成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各个学段甚至时段的教育训练和自我教育机会;在空间上,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在学校就可以完成培养目标的,通过学校的点拨就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是要在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诸多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家庭教育中着重强调环境的熏陶,同时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孩子。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的综合教育力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习惯口诀法培养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低年级学生开始抓起,首先必须要求他们上课能够认真的听讲,按时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这些简单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行为习惯,然后,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训练。对学生的"三标准"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首先让学生们背写字歌"头正、身直、肩放平,臂张、胸开、足踏稳。笔尖斜向左前方,三指拿笔留一寸"边调整姿势边书写。上课时,教师时常注意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力求短时间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三标准"习惯。良好的"三标准"习惯形成后,要注意巩固。

(三)强化训练中高年级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经过学生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的,必须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最后加以巩固。老师们要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达到学生自我认识的目的。不能够只对他们进行要求,并且还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督促,使这种良好的习惯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相机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读书、听讲、遵守纪律等好的习惯,尊老爱幼、热爱劳动。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

(四)运用评价鼓励促进习惯内驱力的激发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表扬的公告栏,将表现优异的同学及其优异的表现记录在上面,给其他同学树立一个榜样,同时可以激发他们更好地去完善自己的行为习惯。表扬栏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要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榜样,这个榜样可以是表扬栏里的同学,也可以是自己身边同学身上的一个闪光点,把孩子的优点放大,为学生具体提供了学习、仿效的正确行为方式和榜样。通过表扬栏使全班学生们能够清楚的认识那种习惯是好习惯,值得大家学习的,那种习惯是需要改正的。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对全班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且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努力。行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我们一定要把孩子们培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参考文献:

[1]姚慧杰.试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原则和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8):151-151.

[2]杨冀红.小学阶段养成教育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2,(1):29-29.

[3]袁芳.注重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3,(10):244-245.

[4]拉巴次仁.略谈小学"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法[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7):49-49.

上一篇:初探我国篮球教学问题及改革方向 下一篇: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