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机编目环境下人员培训机制之构建

时间:2022-08-28 09:51:06

联机编目环境下人员培训机制之构建

人力资源是构成质量体系的要素之一,如何更好地开发人力资源是当今管理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人员的培训。人员培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提高人的工作能力来改进工作绩效。随着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发展,人员培训也逐渐成为图书馆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根据现代图书馆学的观点,人员培训不但能有效地充实提高图书馆员的知识技能,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能帮助他们掌握未来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新技术,适应先进技术带来的图书馆功能结构的变化。如美国国会图书馆重视人员培训工作,它的建议书第29号就指出:国会图书馆应向每一位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发展方向。在每个雇员第一天报到上班时就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培训。又如OCLC,RLIN,NOTIS等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在美国高校中被广泛使用,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这些网络系统继续在改进提高。图书馆人员不但要学会操作使用现系统,而且要及时掌握任何新的变化,跟上自动化网络的迅速发展。目前,美国各高校图书馆几乎都在不间断地对工作人员进行自动化系统培训。

联机编目是自动化网络运用于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结果,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编目队伍来完成。书目记录不仅能体现出编目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标引能力,以及对各种标准、规则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机读目录格式的熟练程度,还能体现编目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编目人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与业务素质对书目数据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建立长期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是联机编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尤其我国联机编目系统还处在发展阶段,更需要加强编目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1 培训的层次和内容

从培训的层次上分,可分为编目生产人员的培训和编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对编目生产人员的培训包括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编目生产人员直接与数据打交道,不仅要有熟练的业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因马虎大意、工作不认真、不严格执行标准造成的错误。对编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业务技能和领导艺术,尤其是分管领导和中层管理者的培训。管理人员必须对联机编目工作流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指导业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本身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在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良好的人事协调能力能使整个工作团体紧密团结并加强与其他各部门的协作,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和积极性,取长补短,使整个工作团体的业务工作向良性循环发展。可以说管理者的素质状况对工作团体的工作效率和团体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联机编目的培训内容从业务技能上分,可分为图书馆学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技能两大块。图书馆学专业技能的培训包括对本联编机构编目使用著录标准和规则及机读目录格式的学习与实际应用;图书馆学专业中分类标引、主题标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其他工作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包括对图书馆网络集成管理系统的了解,能够实施对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计算机操作原理和键盘录入技巧等。

2 培训的方式

在联机编目环境的人员培训可以录取以下几种方式:

2.1 请老师进来。有条件的图书馆可邀请有关专家到馆举办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和指导,通过集中化的学习迅速达到培训目的。这种方法培训时间短、效果好,适合技能提高和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但并不是所有图书馆都有能力做到。

2.2 送学生出去。派有关人员出去进修、学习。再将学到的技能带回应用或传授。这种方法属于个别培训,普及面不够广,花费较大,培训效果不稳定,因人而异。并且送出去学习的人员名额毕竟有限,只是少数一部分人,当这些受训人员学成归来时,也许本身业务水平有所提高,但不能代表整体的编目水平和质量可以得到提高。主要适合引进先进工作观念和经验。

2.3 结合以上两种方式,以经常性的馆内讨论交流,互帮互训为主。这种方式既包括以点带面的逐级传递式培训,又包括工作交流会议式的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可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此种方式花费不大,又可随时随地进行,一旦发现工作人员个人或集体因为某些学科知识或某项工作技能欠缺,或工作态度欠佳而部分或全面地影响岗位职责的履行,就要及时进行专题业务培训或其他内容的培训,可让业务素质高、工作表现佳的人员进行“帮、带”培训 ,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也可经常性地召开馆内工作研讨会,增强人员间和部门间的交流协作。

3 培训的过程

图书馆的培训工作历来有之,但经常为培训而培训,缺乏针对性。很少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相互配合,或缺少明确目标,经常用参加培训的人数来衡量培训的结果,却很少研究培训的真实效果。真正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应遵循正规的培训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3.1 评估阶段。评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工作需要或质量控制报告确定培训需求,制定培训目标和用以评价培训效果的标准。也就是对“4w” 要有清醒的认识,即:谁需要培训(who),需要哪种类型培训(which),哪里需要培训(where),如何培训能取得预期效果(how)。对联机编目人员的培训要从其工作岗位及所需发展的工作技能来考虑培训内容和重点培训目标,有的放矢。如对数据录入人员要比较注重计算机录入技巧和机读目录格式的培训。对数据审校人员, 在注重培养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针对一些疑难问题的处理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学习。

3.2 实施阶段。因地制宜,视不同培训需要,设计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实施培训。根据工作人员不同的知识层次和岗位需要,有计划地分期进行各类图书馆专题培训。不仅采取“馆内互学”的方式,促进业务交流,还要组织不同图书馆之间进行互相学习提高。例如,厦门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后,福建省图书馆就组织了中层以上干部到厦门进行学习观摩,互相交流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彼此都受益匪浅。

3.3 评价反馈阶段。培训效果的评价反馈是培训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包括衡量培训效果和对照标准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四种基本途径:受训者的反应,学习测试,行为影响和绩效结果。从受培训者处可以了解到他对培训活动的反应,如是否喜欢这次培训,培训是否使他们对认为有用的内容或技术有了更深了解,或者对培训提出相应的建议。但最常用的是学习测试,以培训后的学习成绩为指标来评价。行为影响是以培训后的工作行为变化为指标来衡量,培训中学到的东西是否能在工作中得到有效运用,这点在过去的培训机制中经常被忽略。 同样,绩效结果指标亦是在近期才逐渐被重视。实施培训对个人、部门和组织整体绩效的影响,可用效率、数据生产数量和质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培训前后的绩效及培训投入作比较分析和评价,有助于促进培训机制的完善。

人员培训既贯穿图书馆工作的各个领域,又是一项不断循环、持续进行的工作。技术发展需要学习新的技能,著录规则的修订需要重新适应,工作中发现问题, 也可通过某种形式的培训,广而告之,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持续进行的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可以不断为联机编目造就合格的编目人员,编目人员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反过来也将促进培训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享王.从“木桶原理”谈图书馆员培训.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2):81-82

[2] 邱薇.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下的人员培训研究.江西图书馆学刊,2006(3):108-110

[3] 王福新.人力资源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

[4] 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5] 林玳玳,叶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2

[6] 张卫平.美国高校图书馆的人员培训工作.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1991(3):61-62

[7] 钟彬.略论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工作中的人员培训.贵图学刊,1998(1):11-12

[8] 陈玉芳.俄罗斯下诺夫戈罗德州图书馆系统的专业人员培训工作.图书馆学刊,2000(2):59-60

[9] 雷兰芳.福建省地、县级公共图书馆队伍现状与建设对策.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3):26-29

上一篇:建立海峡两岸地震海啸防御体系的可行性探讨 下一篇:蓝牙定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