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临床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8-28 08:40:56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临床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 中医呼吸疾病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特发性肺纤维化,应用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然而中医学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研究缺乏可靠性,没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优势。本文主要从中医诊断、辩证分型标准、科研设计方法及疗效评价指标四个角度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痿;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83-01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发病原因不明确,指的是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肺纤维化、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及弥漫性肺泡炎是该疾病的主要表现,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消瘦、关节疼痛、胸痛、发热等现象[1]。近年来,随着中医学肺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肺病的药物研制、诊疗方法、症候分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完善,然而特发性肺纤维化在中医症候分类标准、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使研究成果不能很好的应用到临床治疗过程中。

1 证型分类及标准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在中医学中没有相应的病名,医学领域中普遍将该疾病的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作为症型分类的标准,主要包括肺胀、咳嗽、肺痿、喘证、气短、痰饮及肺痹等。现代医学专家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名诊断依据视为肺痿和肺痹,但由于该疾病尚未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研究方法的不同导致诊断标准有很大的差异,医学古书籍中众多专家学者都仅依靠各自的诊疗经验对患者进行分型和治疗,很难进行最后的疗效评定。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中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作为一种肺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分型,主要包括阴阳俱损证、燥热伤肺证、肺肾两虚、气滞血瘀证、肺阴亏损证、肺气虚寒证及痰浊阻肺证7种症型。《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疾病部分》通过辩证治疗的方式主要针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肺痿进行了研究,西医间质性肺疾病中出现肺痿的频几率较高,将症型主要归为肾虚血瘀证、上热下寒证、虚寒证及虚热证四大类[2]。

2 诊断标准

从西医诊疗的角度来看,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难度较大,主要分为病因未明和病因明确两种。其中间质性肺炎(IIP)、肺泡蛋白沉积症、肺血管炎和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等疾病都属于病因未明的范围,而已经明确的病因主要包括药物影响,真菌、病毒和细菌等感染,放射性损伤,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气体影响,棉尘和霉草尘等有机粉尘,煤尘和石棉等无机粉尘。医学研究中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归为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一种,认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学特点是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根据2008年颁布的《间质性肺疾病指南》中描述,确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依据是通过高分辨率CT获得的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影像学或外科手术活检取得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组织学类型,还要求患者必须具有特异性的明显临床症状。此外在接受经支气管镜活检或淋巴细胞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无增多现象,不存在其他疾病的诊断依据,也可诊断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3]。

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实际诊断过程中,将组织病理学、放射学及临床学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临床诊断。然而针对我国目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研究水平有限,存在缺乏专业的病理学医师就影像学医师,医院胸肺活检规模不大等问题,导致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各不相同。所以要想做到明确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就要确定诊断疾病的标准,避免同其他疾病混淆,这就使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诊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3 科研设计方法

临床研究中缺乏对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纤维化型及间质性肺病急性发作治疗的对比研究,所以导致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发现华法林、匹非尼同等药物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还未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临床研究表明盲目的应用糖皮质激素不仅起不到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的效果,还会增大患者的病死率,只有在出现隐源性纤维化肺泡炎情况下才能发挥药物的作用。所以临床治疗中一定要慎用[4]。

目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方法缺乏特异性,通常采用综合性治疗方式进行干预,要在众多专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最佳的研究成果,选取合理的药物和措施,制定综合性的设计方案。此外,在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时一定要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疾病的特征选取合理的研究方法。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并非临床常见疾病,要结合该疾病的研究目的、条件设定科研方案。

4 疗效评定指标

通过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缩短了治疗期限,具有很好的疗效。然而在疗效评价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导致研究成果缺乏可靠性,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没有充分发挥优势。中医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客观、合理、科学的进行评疗效价。

目前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采用的疗效评价标准仅局限于血液流、影像学、体征、肺功能等方面的变化,一些研究采用国家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对肺病的评判标准进行研究,大致上分为无效、好转和治愈,还有很多研究中自行拟定疗效评价标准[5]。然而不足之处是评价的标准重复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没有明确进行规范,还缺乏对患者肺纤维化指标的描述。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明确诊断、分型,规范疗效评价标准,保证研究成果更加可靠、实用,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姜良铎,张晓梅,肖培新,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11)

[2] 左翠云,刘超.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综合诊断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9(04)

[3] 张纾难,孙瑞华,韩春生,等.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04)

[4] 刘炜,张刚,张兴会.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实验研究及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 2011(13)

[5] 王文,魏凯峰.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分期分型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6)

上一篇: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二型糖尿病的临床... 下一篇: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