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流浪儿回家,善心回报是耶非耶?

时间:2022-08-28 05:42:39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若不幸丢失或出走,父母必定焦头烂额、寝食难安,不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也要在茫茫人海中,如大海捞针般地把孩子找回来。重庆人李勇,急天下父母之所急,放弃经营多年的水果生意,以寻找、护送流浪儿返乡,收取感谢费为生。他顶着“人贩子”的骂名,至今已帮助全国各地500余名流浪儿找到了父母。这种赚钱“牟利”的善举,是否会得到社会认可及被救助家长的理解?

善心引发商机,水果贩决定靠捡流浪儿为生

今年37岁的李勇出生在重庆市綦江县永新镇。初一上学期,他认识了几个不爱学习的“哥们儿”,成绩一落千丈。寒假前夕,他忍受不了父母的打骂,从家里偷出十几元钱,悄悄乘车来到重庆市区。

身上带的钱花光后,李勇裹紧衣服躺在车站的长椅上,开始忍受彻夜难眠的寒冷和饥饿……几天后,一位卖报的老大爷收留了他,让他帮忙卖报。半年后,他攒下300多元钱,便回家看望父母,这才得知自打他出走后,父母放下农活踏上寻找之路,为筹集路费,他们卖过血,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债务……他潸然泪下,后悔当初不该负气出走。

为帮父母分担欠下的债务,他在重庆渝中区菜园坝火车站做起了水果生意。

2000年的一天晚上,已婚的李勇正和妻子准备收拾摊位回渝铁村租处休息,广场台阶上一个病蔫蔫的男孩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这个12岁的男孩儿叫肖强,来自綦江三江镇,平时成绩不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骂,一个月前从家里逃了出来,由于风餐露宿,突患重感冒并伴发起了高烧。

李勇赶紧拿出苹果削给肖强吃,又把他送进诊所输液。或许是李勇的善良打消了肖强的戒备,他住到了李勇狭小的家里。几天后小家伙病愈,夫妻俩问清住址后给肖父发了电报。

第二天,肖父赶到重庆,抱着出走快两个月的儿子左看右看,然后放声大哭:“儿子,爸爸错了,再也不会打你了,跟爸回家吧!”肖强父子团聚,流淌的亲情让李勇泪水漫涌,不禁想起自己那段酸楚的童年记忆。肖父掏出500元钱欲感谢李勇,被他再三推辞了。

此后,李勇只要在街头遇到流浪儿,就先“收容”在家,再设法联系家长来接孩子。有的孩子家居农村无法联系,他就自费买车票护送回家。3年时间里,他先后义务将100多名流浪儿送回了父母身边。当家长们拿现金或礼物表示酬谢时,他一一拒绝了。因此,几年里,他和妻子辛苦积攒的1万元钱花光了,还背上5000元外债。

2002年12月,李勇送江西上饶的流浪儿张冲返家,中途接到妻子的电话告知女儿得了急性腹泻,却缺钱医治。李勇的心绷得紧紧的,他咬牙收下了张冲父母给的400元感谢费……

事后,李勇不得不思考一个现实问题:是否继续义务送流浪儿回家?如果坚持,很快就会把自己的家庭逼上绝境;放弃吧,有多少父母会在寻子的苦海中挣扎……他苦思着两全之策,一个想法突然在脑海里闪现:不如把救助流浪儿当作职业来做,收取一定的感谢费!妻子听了,指着他的心窝说:“不行,不行,你这样做让善心变了味,人家肯定误解你!你还是老老实实卖水果吧。”李勇争辩:“做好事又能挣钱,怎么不可以呢?”

经过再三考虑,李勇把水果摊交给妻子一人打理,自己迈上了职业救助流浪儿的道路。

先苦后甜,捡流浪儿“生意”风风火火

2003年3月,李勇在长江路徐家坡一带,见到蓬头垢面、遍体鳞伤的女孩儿倪阳。小倪阳刚满11岁,出生于贵州省余庆县农村,父母“战火”不断,把她当成出气筒。一年多前倪阳离家出走,在成都当了乞丐,由于讨不到钱,常受到“帮主”的毒打,前几天混上火车来到重庆,现在非常想家。

李勇把倪阳送到家,而她父母几天前又外出找女儿去了,家里只剩瞎眼的奶奶。奶奶用手抚摸着小倪阳,老泪从干瘪的眼眶里漫出,为感谢救孙女的“义士“,她扔下拐杖,跪在地上扑通扑通连嗑几个响头:“家里穷,没啥东西报答你,只有这样才能感谢你的大恩大德。”李勇哪敢受此大礼,慌忙扶起老人,再没勇气提报酬的事儿。

贵州之行,李勇倒贴了400余元。半个月后,李勇护送来自武汉的流浪儿回家。周父见到从天而降的儿子喜极而泣,连连道谢。当李勇提出解决车费的事情时,周父脸色突变,怀疑他绑架了孩子反过来敲诈,要扭送他去派出所。直到李勇拿出身份证才作罢。

两次失败之行,李勇不得不改变挣钱策略:不管孩子家境如何,只要父母不主动表示感谢,他就绝口不提;父母执意给的,他就照单收下。

2003年6月7日,李勇在菜园坝火车站转悠时,发现14岁的粟长春正在捡垃圾。原来,粟长春曾在网上偶遇一名重庆女孩儿,两人爱得死去活来,他特地跑到重庆找意中人,女孩儿却一直未露面。怕父母打骂,他不敢回家,只好在这里以捡垃圾为生。李勇将他接回家好生对待,很快弄清了粟母的电话。他父母赶来接儿子,一高兴甩给李勇500元现金。

接着,李勇又捡到河南许昌和江西新余的两名流浪儿,他们的家长不但主动“报销”了他的车费,还分别给了他200元和400元酬谢金。

一个月下来,李勇挣到1000多元,他信心大增。为尽可能多地找到流浪儿,无论阴雨晴雪、严寒酷暑,他每天6点钟就起床开始满城转悠,仔细搜索各个角落,特别是车站的第一道关口,丝毫不疏忽。期末考试前、开学初和春节前后是孩子离家出走的高峰期,李勇每天都会“捡”到几个孩子。

2003年8月,李勇听说珊瑚广场附近来了两个流浪儿。他连续蹲点一周,终于“逮”住了他们。哪知他一张口,对方扭头就跑。当地派出所的民警说,像他们这样十七八岁的流浪少年,大多不愿听劝告,身无分文时很易走上偷盗、抢劫的犯罪道路,所以对人非常警惕。

此后,李勇加强锁定寻找的目标,因为流浪儿多是一时冲动而离家出走,要在他们误入歧途前进行挽救。但是,流浪儿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况且主城六区范围宽广,他一人孤身作战,一点点时差就可能与其擦肩而过。为此,他在扩大搜寻范围和时间的同时,发动亲朋好友留意线索。在妻子的建议下,他还特意制作了名片,向出租车司机、车站附近居民派发,并设计出“寻人”广告,贴到市内公交车上。这样,满城都成了他的流动救助点。

广布眼线,李勇的生意“火”了,差不多每隔两三天,他就能接到线索。2004年10月,一位出租车司机很是帮忙:“我到丰都县出车时,发现了两个捡破烂的孩子,顺便给你带回来了。”李勇没想到,事后,其中一家解决了他的路费,另一家送给他500元钱和一条烟。

救助流浪儿,也有棘手的时候。孩子离家出走,有的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当;有的是因父母离婚而失去了父爱或母爱;也有的因学习负担过重而厌学;还有的是由于被人拐骗后又被丢弃等等,而这些流浪儿,一般有较强的自闭或戒备心理,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取得他们的信任,使其放松警惕,才能与他们进一步交谈。流浪儿在外多是饥肠辘辘、衣不遮体,因此,李勇每次出门都背着一个行囊,里面装上零食、衣服,以热心、善良的形象接触孩子。他还找到公安机关,记下各辖区民警的联系电话,遇到难以说服的流浪儿,就“电”来附近民警帮忙做工作,结果屡试不爽。

一般情况下,李勇收留流浪儿后,若其家安有电话,就慢慢“套”出来;没安电话的就麻烦多了,他要从拨打当地的114开始,逐级查询,直至查到当地派出所的电话。很多时候,为了找到孩子的家人,可能要打数十个长途电话,电话费花掉几十元是常有的事。

褒贬不一,他是不是“人贩子”

2005年12月,李勇把河北保定的一个15岁的孩子送到约定地点,而来接孩子的除了父母,还多了两名警察,他们不由分说地将李勇铐了起来。李勇大声辩解也无济于事,孩子的父亲坚称他拐骗了孩子。一旁的孩子抱着李勇的腿说:“爸爸,李叔叔没骗你,是我不喜欢学习逃出来的!在重庆他对我可好了,管我吃住,在车上冷,他还把大衣脱下来给我盖上……”众人惊呆了,民警最后通过核实才知道他的善举。

这次手铐之苦,让李勇学精了,再送流浪儿回家前,他主动将自己的身份证明材料,通过传真发给对方,打消他们的疑虑。他还把本地派出所的电话、自己的户口簿和先前送流浪儿回家时积累的照片制成画册,见面时拿给对方看。

李勇捡流浪儿的事,在重庆乃至国内迅速传开,许多奔波在寻子路上的父母打电话向他求助,他将这些信息专门建立成寻子档案。有些流浪儿记不清住址和父母姓名,他就逐一打电话询问,实在无果的,他先收留孩子,同时向派出所和救助站求助。李勇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最多一个月救助十几名流浪儿,收入1万余元!

以前,李勇义务救助流浪儿,当地市民把他当作大善人。得知他以此为职业并收费后,不少人改变了看法,悄悄骂他打着做善事的幌子骗昧心钱。2006年7月,他在火车站捡回一个广西男孩儿,这个15岁男孩儿是跟单身母亲吵架后出走的。李勇同他相处两天后,小家伙突然改变主意不想回家了。李勇好言劝说,男孩儿突然冲出门外,李勇追上去拉住他,争扯中引来看热闹的邻居,他们议论纷纷:“李勇想钱想疯了,见到孩子就抓住不放……”

晚上,李勇继续做孩子的工作,突然听到房顶有异响,他跑上去一看,不知是谁扔了许多石块。第二天晚上,家里的电线不知被谁扯断了……

真要这样无奈下去吗?2006年9月8日,一位来自贵州的家长,挑了满满一担大米跋山涉水来到李勇家中,只说了句“孩子考上大学了,谢谢恩人”,放下担子就走。李勇当时直想哭,感觉自己做的事情终于得到了期望的认可!他将几年来流浪儿家长赠送的近百面锦旗拿出来,一溜儿挂在墙上,算是自我安慰。后来,深圳一位受救儿童的父母,还将李勇的妻子接到深圳打工,月薪3000元。李勇大受鼓舞,信心更足了。到2007年3月中旬,他救助的流浪儿已近500人!

李勇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有人打电话质问他:“为什么不把流浪儿直接交送福利站?你收取家长给的报酬,出发点是不是为了牟取利润?”还有人说他做好事可嘉,但赚钱不应该,亵渎了善心,跟人贩子没什么两样。而更多的人,还是给李勇打气:“如果你做义工,有能力和经济基础送500个迷途的流浪儿平安回家吗?难道非要你一边做好事,一边靠捡破烂维持生活?”一位在校大学生写信鼓励他:“李叔叔,你送回500个孩子,至少为500个家庭、上千位家长或亲人解除了痛苦和忧伤。再说,如果一个孩子变坏,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宁的因素,国家要投入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帮助他走上正道。你‘捡’孩子的事迹让我佩服不已。”

针对“李勇现象”,法律专家认为,李勇主观上没有犯罪的动机和企图,而且使“失散儿童与家人团聚”,对社会是有益的。他帮助500多个流浪儿找到了父母,为500多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幸福,值得称道;他在获取报酬时,并没强迫对方给予,而是对方自愿的,其行为并不违法。他以此为职业,我们应该包容。

菜园坝火车站派出所教导员称,该所至今没有接到有关李勇违法的投诉和举报,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讲,他的行为有利于净化社会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他使火车站的流浪儿几乎绝迹了,社会形象得到了改善,是一种民间救助的慈善行为。

李勇在谈到这份职业时,只是淡淡地说:“做好事,我得到了一些回报。但我更希望离家出走的孩子越来越少,每一家都团团圆圆的,让我早点儿下岗……”

责编/赵 花

上一篇:训练小绅士,我有好招式 下一篇:泡面里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