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28 02:59:38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境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我们的教师如何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如何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语文教学在有效性上存在许多弊端。

一、弊端及原因

由于受语文教学多元化的影响,目前语文教学呈现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表现五花八门:擅长画画的,画上几幅画,以示形象性;擅长演说的,口若悬河,以示学识渊博;擅长打诨的,打诨插科;就是擅长朗读的,也非用个录音机,以示现代化;更有甚者居然把教材变成剧本,把讲台变成舞台,把学生变成戏子,还美其名曰“愉快教学”。且不知宝贵的语言教学时间在嘻嘻哈哈付之东流。另一种情况是:以讲代读,“满堂灌”,视学生为“容器”“鸭子”,课堂大量时间用在分析结构、提炼中心、归纳写作特点上。教师分析多,学生品味少,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体验及欣赏水平均处于贫乏低下的状态。第三种做法是以问代读,“满堂问”,从内容到内容,从情节到情节,烦琐重复。毫无价值的发问,还千方百计把学生的认识纳入自己的认识框架。这种低档次的提问看似对答如流,红火热闹,实则只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既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无益于发展思维。究其原因如下:

1.“自主”变成“自流”。所谓自主教学是没有目的性的自主,没有引导性的自主,没有独立性的自主。最后变成教师的自流或是学生的自流。

2.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许多名师的课堂热热闹闹,似乎是师生之间和学生间的合作,实质是没有分享、互助、欣赏的合作。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全都围绕教师的问题转。没有真正体现学生自我间的合作。

3.探究有形无实。表面是探究,其实是没有问题、质疑、深度思考的探究。学生没有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质疑,全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引发的问题表象思考。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也是这个道理。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4.教学层次的低下。我们把教学分为两个层次: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而大多数教师停留在低层次教学。为追求高分,很多教师急功近利,从没有真正为学生的近期发展着想,更谈不上长期发展。江浙一带最近推行的还课堂给学生的做法实际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搞题海战术。教师讲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让学生去做题或思考问题。说有效不过是强化了学生训练而已。

5.预设与生成的冲突。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似乎不讲完预设内容就不完美。可有的一堂课的内容即便是中文专业学生也难以接受,何况是中学生?表现之二,生成过多,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有的教师为体现教学的多变,任学生海阔天空,结果游离了教材,脱离了语文。如诗歌鉴赏课成了动漫画和音乐的天堂;小说课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戏剧更成了影视剧的泛滥。多媒体成了教师游离语文的手段。

要开展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先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界定,一是效能和效率,着眼效能,提高效率;二是效果与效益,注重效果,追求效益。“有效”是效能、效率、效果和效

益的综合体现。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呢?

二、新课程下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脑发胀、昏昏欲睡,这样从教学表现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作为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同样,有效教学有一系列策略,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借鉴当代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列举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几条途径,以期对教学有所启示。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即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本节课教什么?这是首要问题。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教学方向。即每堂课都要侧重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或朗读或倾听或写作或阅读或说话;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思考能力,是感悟能力还是体悟能力。这必须在课前确立力求在课堂落实。

有效的教学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在增删方面有所侧重。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应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过于肤浅,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活思维,使学生乐学

师生情感的交流是否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是否有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欲望,都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那么,课堂就是一个思维场,而“学生在思维之前,就必须有一情境,有一个范围广泛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思维能够充分从一点到另一点进行连续的活动”(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这样就要着力创设一个有气氛、有情味的语文学习环境,特别是中学语文所选编的文章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或是优美壮观的自然风光,或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或是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足可让教师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师生彼此进行“心电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主动性和参与率大大提高,为语文课堂的高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创设情境中,尤其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任何思考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进入深入的思考,并能引导他们提出新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要抓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把问题目标指向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理解的难点和探究知识的规律上,在愤悱中高效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参与全过程的程度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学生的各种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学习境遇中产生的。因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促使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是最好的策略,具体说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时,应该想到这是学生对某学科的某一部分知识点没有内化为内在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重新解释一下,教师绝对不要露出任何不满,甚至连一声无可奈何的否定声都不应发出。在课堂上,教师应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对话与交流,针对其作业内容、完成质量等说一些鼓励的话。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因此,依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

首先要注重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要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的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同时,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用和学术学习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合面、高效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语文有效教学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形成共识,转换教学观念,构建生命化的课堂,对课堂程序的细化,共创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就能共创语文教学的美好未来。

上一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下一篇:让想象丰富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