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输家的博弈

时间:2022-08-28 02:14:12

只要找到共同的价值,敌人就能变成朋友,联合共赢才能走出困境

首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也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故事里的任何细节都是真的,因为我们写这本书时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能编造、杜撰任何一个细节。每个细节、数字、对话都是有根有据的,都是当事人亲自讲述的。

这个故事本身,大家可能都知道,2005年10月15日,分众传媒宣布以1.83亿美元收购框架传媒的所有股份,这是收购案是分众上市以后的第一个上市案。

而这个收购价格对框架来说是什么概念呢?这2005年1月份时,框架的公司价值只有500万美元,在九个月中间,这个公司成长了35倍!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在这九个月中,公司一共发起了8次并购,几乎每个月一个,从2月份开始到10月份,已经有8个公司跟这个框架合并,形成一个新框架公司。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切背后的操盘手谭智,这九个月,也是谭智加入这个公司的九个月。他在1月份正式出任框架的董事长和CEO,从500万美元估值到九个月后他把公司以1.8亿美元卖掉。这是个奇迹。

框架案例对企业冲出价格战“红海”,通过大规模联合实现快速成长,乃至于组建中国的世界级大企业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整合,从红海到共赢

从创业过程看,1999年,三个投资人凑了20万元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开辟一个新领域,电梯广告。

三年内这个公司在成长,但也被分众和聚众两家着眼于电梯广告的公司超越了,超越的的速度非常快。从2002年到2004年,框架的业务基本被限于电梯的平面媒体广告市场。

而这个市场首先是被高度的碎片化的,到什么程度呢?框架传媒2003年、2004年初的时候是电梯平面媒体市场第一,但就是这样大的公司在市场上的份额不超过10%。整个市场大概有三、四十家公司在竞争,每个城市都有两到三家零散地来做,竞争非常激烈,所有的公司都深深地陷入价格战的漩涡里面不可自拔。

而且这个价格战是从两方面来讲的,一方面是要多给物业公司钱,一方面是少赚广告主的钱――要多给物业公司钱才能多争取大楼里的资源,同时又要给客户降价,来保证争取客户资源。所以,所有公司都是“苦大仇深”的经营状态。但是大家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谭智知道市场和公司面临的状况非常危险,完全在一片红海里浮浮沉沉,必须要确定一个战略,把公司从红海中带出来。所以他当时做出了合并、整合的战略。

他首先给大家分析了市场情况:我们收多少家后能达到市场份额的80%呢?他们分析的结果发现,他们只需要收六家。如果把它们都收购了,连同这些公司的子公司,框架整体市场覆盖率就会达到80%。所以谭智确定了并购六家公司的目标并开始实施――每月收购一家!

那用什么去收呢?框架当时总共的现金也就只有3000万元左右。而收购一家企业大概是在2000万元,怎么收?所以他首先确定了一个收购方案:以小量的资金和大量的公司股份来置换,开始二者是一半对一半,后来现金的比例越来越少;第二是他跟每家讲,给我六个月的时间,六个月后我把现金还给你,只要你信得过我,六个月后砸锅卖铁我也还给你。事实上,所有公司都同意了他的收购方案。

联合,细节是魔鬼

谭智与每家公司谈的时候都会说:“我不是代表框架来跟你谈的,我是代表我谭智与你谈的。我现在是框架的董事长没错,但依我的眼光,我希望大家都能在一个平台上把这个‘饼’做大。而不是我框架把你们收过来”。

一个月整合一家公司,这个过程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细节的把握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比如谭智讲,“我的第一个电话是要想很久才拨出去的,首先我是不会让秘书打这第一个电话,即使约出去吃饭我也不会让秘书打,而是我自己来,一定打到对方私人电话里介绍我是谁,我是谭智,我是框架集团的董事长,我有些什么样的想法,我想跟你约一个时间见面。第二点,所有的第一次会面都是我亲自去到别人的办公室”。

中间谭智只犯了一次错误,而正是这次错误,让他意识到细节是如此重要。当时第一次去一家公司,两个老总谈得很好,第二次去谭智就带了秘书过去记录,一谈起来发现气氛不对,对方的态度一下就强硬了起来,说我们现在生意很好,无意与框架合并。您的想法很好,我们也非常敬佩您,但公司我们不卖了。

谭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突然变卦了呢?后来他想通了,一定是带秘书来出问题了,因为对方也是个大老爷们,人家是要卖给你,而你就像一个地主一样走过去,身边还带着个小姑娘,对方一定会觉得很没面子。

后来谭智就又单独约了这个老总一次,没有带秘书,这回谈成了。从那以后,所有的并购谈判都是他一个人,不带任何一个随从。

没有输家的“三国”

从2005年2月开始到7月份,是整个并购的过程。在7月分众公司在美国上市后的那天,谭智给江南春打电话说:“我已经整合完成了”。江南春觉得奇怪,说:“不可能,你也没有钱,到底怎么做的?”老谭说,不管怎么样,反正我做完了。于是,七月十几号开始,他们开始谈合并的事。

为什么分众会与框架合并?电梯广告市场里,分众是第一,聚众传媒第二,而合并后的框架传媒是市场第三。在这样一个马上要形成的“三国演义”格局里,江南春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如果我们不把框架收购过来,只要框架跟着聚众走,分众就会面临一个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三国演义”的局面里,框架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一个棋子。两家都在争夺它,最后分众得手了。所以故事的精彩之处可能就在这里――超越了“三国”的血拼,而通过整合实现了各个公司的共赢。

聚众一开始认为可以与分众竞争,但框架并购到分众三个月后,它也被分众合并了。所以对江南春来说,并购框架这一招棋走得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对于他来说,先收购框架,之后收购聚众也是顺理成章的。

这事对江南春也是一个启发,他后来说:“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原来,商战也可以是这么打的,而是常规的打打斗斗,大家合并以后的力量也很大,老谭与我的合作使我的人生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整合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让企业从关注竞争对手到关注客户需求。另外,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应该是只有永远的价值,没有永远的敌人,只要找到共同的价值,敌人就能变成朋友。

上一篇:资金链告急 企业如何过冬 下一篇:老板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