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享受快乐生活

时间:2022-08-28 01:34:35

王晨,享受快乐生活

有研究表明,女子单打羽毛球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为24至26岁,但是放眼现今的国际羽坛,“三十当道”的顶尖高手比比皆是:张宁、徐怀文,皮红艳,王展。这其中,除了张宁是国家队当之无愧的主力,其他三人都是对中国队颇具威胁的“海外兵团”。而王晨和徐怀文、皮红艳的状况又有点不一样,她曾经是国家队的主力,不似其他二人那般去国外寻求发展的被动,她的离去,是个主动的选择。

王晨一直是个新闻话题不断的人:当初出走国家队的缘由,十运会抨击比赛公允度的豪言,亚运会勇夺女单冠军的辉煌……面对这些是是非非,已嫁做人妇的王晨总是坦然一笑,用她细若潺涓的声音告诉你:”很多事情都是过去的了,探究它的意义有什么用呢?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打好我的球,继续享受羽毛球带给我的快乐,这样就好。

融入东方之珠,体会另种滋味

1999年,在落选当年的尤伯杯阵容后,好强的王展毅然决然离开了国家队,那一年,她只有23岁。23岁,正是一名运动员出成绩的时候,但是当时世界排名第三的王晨却带着世青赛冠军、泰国公开赛冠军和世锦赛季军的成绩大义凛然地离开了。她没有细说当时出走的初衷,只是淡淡地解释道:”我从小打球,进体校、进体工队、进国家队,这一路都走得特别顺,也许太顺了,自己就不愿意接受很多,所以脾气就不会特别好,不想呆下去,就离开呗,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离开国家队之后,王晨回到上海,开始考虑自己的出路。那时候的她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在校注册生,但是她放弃了代表上海交大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机会,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前途不应该仅仅就是这样。于是,王晨先来到澳大利亚打了一段球,发现澳大利亚的羽毛球环境不适合一名运动员的提高和成长,最后,在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郑昱闽的介绍下,王晨来到香港,成为香港队的一员。

初到香港的王展,对这里的一切并不适应,天气、食物、语言……尤其让她不能适应的是这里的训练条件和环境,从小就在专业队打球的她第一次体会到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处境。没有集体公寓,只能自己找房子住;没有接送运动员的专车,只能自己坐地铁去训练;没有完备的力量训练设施,只能举举哑铃跑跑步没有系统详细的训练计划安排,只能自己制定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在这样的环境中,王晨没有感觉到落差,更加自主的选择和自由的气氛相反更激发了她无穷的斗志,她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训练,坦然地背着球包穿梭在如织的人群中,一步步实现着自己心中那个关于羽毛球的梦想。就这样,在香港,王展开始走向自己羽球生涯的最高峰。

从风波到夺金,用实力说话

凭借凶狠的打法和自由自主的训练,王晨自2001年开始在国际羽坛杀得一席之地,在连续闯入多项公开赛决赛,并夺得2003年亚锦赛女单冠军后,她的世界排名一路飙升,从2000年的十名开外直达女单头名的宝座,一时间,王展成为“中国羽毛球海外军团领军人物”。然而,对于这样一个称谓,王晨却不敢苟同,她曾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拜托千万别这么称呼我了,每个人出去打球都有每个人的原因,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国家培养出来的。

拥有浓厚爱国情结的王晨却在2005年十运会上成了最具争议的话题人物:2005年王晨的整体状态一直不佳,在十运会女单比赛中淘汰了谢杏芳之后闯进半决赛,但在与小将蒋燕皎的对阵中,性格火辣的王晨直言受到了裁判不公正的待遇,在以0比2输掉比赛后,王展说第一局裁判就有5个球的判罚对自己不利,第二局更是自己没有出界也被判出界。而后与上海队队员朱琳的季军争夺,王展以伤病为由弃权比赛,赛后更表示不会再参加国内的比赛。

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王晨的言论比比皆是,此时,王晨已悄然回到香港,回归了正常的训练和生活。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憋着一股劲的王展在女单半决赛中苦战三局,击败了世界头号选手谢杏芳,与队友叶佩延会师决赛:在决赛中,王展以21比14和22比20的比分轻松战胜队友,赢得多哈亚运会的女单冠军。30岁的王展第一次站上了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她激动地说:”我从20岁开始出成绩,却没有拿过大赛的冠军,这一次,我终于如愿了。赛前的目标只是一块奖牌,没有想到却收获了如此之重的一枚金牌,王晨的眼角有点湿润了。

夺冠后,中国羽毛球队主教练李永波主动走到王展身边对她表示祝贺,王晨有点措手不及,她没有想到在自己十运会上那番言语之后,李永波总教练是如此大度。长久以来,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她说自己更加能够心无旁骛地打球了。

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份享受的心情

在夺得多哈亚运会女单冠军后,王展和相恋七年的郑昱闽在福州举行了婚礼。其实早在2002年,王展就与郑昱闽在澳大利亚注册结婚,只是一直忙于训练和比赛,没有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来操办婚礼。郑昱闽也是前世界冠军,后来在香港队担任教练。谈到丈夫来做自己的教练,王晨笑着说:“他对我也没有很严格,我的训练计划主要还是我自己来制定,他只是给我一些指导和帮助,但我真的要谢谢他,没有他的支持,我想我不会拿到这块亚运会金牌的。”

王晨和丈夫把两个人的小家安在沙田附近,虽然只有六十多平米,但能够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拥有自己的一个安乐窝,已经让王展很满足了。家离王晨每天训练的香港体育学院很近,现在的她,终于不用再每天背着硕大的球包挤地铁了。为了这个价值200多万的小窝,王晨夫妇不得不向银行贷款,王晨笑着说:“200万在香港已经算是便宜的房子了,我们这是在比较偏一点的沙田,要是在市中心、跑马地附近,那更不得了呢。”

王展说自己不在乎做一个房奴,她和丈夫都在努力地工作偿还贷款。说起在香港挣钱,王晨讲到了自己初到香港时的一个小插曲:“我刚到香港头几天,我这里的朋友就很认真地问我准备找什么样的工作,我惊讶地说打球还需要工作吗?后来才知道,在香港打球的选手要不就是还在上学的学生,要不就有着自己的职业,如果是靠打比赛挣奖金真的是太困难了,但我只会打球啊,所以还是挣奖金吧。”

瞄准2008年,誓要参加奥运会

由于伤病的原因,王晨错过了6月11日在格拉斯哥开战的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

31岁的年龄,身体难免出现一些劳损性的伤病,但是王展对此却很坦然“伤病是正常的,而且羽毛球运动员的伤病本来就很多,我也打了这么多年了,只要保证了治疗,根据自身情况,很快恢复是没有问题的。”

原本计划多哈亚运会后就退役,但是现在的王晨早已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她的目标是一年之后的北京奥运会。虽然时不时地有人会提及她31岁的“高龄”,但是她一点都不介意:”年龄一定不是问题,你看张宁,29岁才拿奥运冠军,我们年龄大的运动员,更多的靠的是经验和脑子。球场上的王展依旧体力充沛、气势十足,全面的技术、灵活的头脑和细腻的球风,尤其是丰富的大赛经验使她的状态一直保持得很好。

从今年5月1日开始的奥运积分赛来看,王晨确实有着不错的发挥,在超级系列赛印尼站的比赛中,她连胜中国队的头号女单张宁和后起之秀朱琳,一举夺得桂冠,这大大增加了她对自己08年参赛前景的信心。香港羽总没有给王晨制定08年的夺牌目标,这也使她更加专注于训练和比赛“我不会去想08年会怎么样,现在我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训练,认认真真地比赛,赚够足够多的奥运积分,以一个平和的心态来迎接北京奥运会。”

在香港已经呆了七年的王晨,现在更多的是把“享受”和“平和”这样的字眼放在嘴边:“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重要的是今天和明天,而明天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是我会做好今天,享受今天,享受羽毛球带给我的一切。”

责 编 杜 林

上一篇:他们管他叫“老鲍” 下一篇:韩端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