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及突破

时间:2022-08-28 01:23:06

论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及突破

[摘 要]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总体生产水平不高,存在饲养管理方法落后,疾病防疫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不强,产销对接不到位,环境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通过采取提升政府社会服务职能,重视养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建立生态养殖小区,发展循环经济等有效措施,突破我国农村生猪饲养的发展瓶颈,促进生猪饲养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生猪养殖 发展瓶颈 生态养殖小区 循环经济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猪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局面,存在管理方法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差,资金供应不足,行业自我约束调控能力弱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已成为乡镇经济与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的农村生猪养殖局限于一家一户分散养殖,难以形成生产合力,防疫意识不高,技术设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没能打造市场猪肉品牌。再加上近几年来猪饲料及麦麸、稻糠等猪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生猪养殖成本不断增加,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困难重重。

1.信息交流不够,种猪有待优化。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养殖户对外界的关注与信息交流严重不足,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了解市场动态,学习先进经验技术,从而导致生产过于盲目。加之种猪优良特点不多,快速繁殖能力不够强,肉质品味不够高,严重制约生猪销量与市场拓展。

2.政府投入不足,养猪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当前国家对农村生猪业的投入与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严重不协调。调控措施缺乏或不到位,政策的基础性支持不足,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投入资金少,尚未建立促进生猪业稳定发展的保险和行业发展基金,导致养殖户的利益和生猪业的稳定发展难以得到保障。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养猪成本高,产销对接能力弱。当前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主要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散养比例接近70%,生猪养殖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以致生猪生产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行业内的调控。加之农村生猪饲养专业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没有充分建立起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场产销对接差,产销一体化机制不完善,养殖者在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难以从流通加工环节中分享更多利益。

4.缺乏预警和应急机制,市场体系不健全。畜牧业信息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准确地向生猪养殖户提供最新市场信息和预警信息,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在行情看好时不能做出客观预警,在行情低迷风险来临时缺乏应急措施,反应滞后,严重制约生猪饲养业的健康发展。

5.疫病防控水平差,猪肉价格起伏大,农户抗风险能力低。很多养殖户对疫病防治意识不高,技术掌握不到位,因生猪发病亏损的情况多不可数,这不仅加大了养猪成本,而且影响到生猪生产力,直接导致消费下降和价格下跌,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受到严重影响。

二、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瓶颈的原因分析

制约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养猪行业认识不够,生猪饲养管理方法落后,成本控制不够合理。很多农户认为养猪是最稳妥、最安全、门槛最低、不用付学费就可以成功的营生项目。加上有政府的补贴,更是心动不已,于是纷至沓来搞养猪业。但实际上生猪饲养是一次性投资大,成本回收较慢,饲料营养要求高,消耗饲料量大,耗电耗能量大,难以核算成本的行业。因此,配套治污设施落后,生猪饲养管理落后,饲料选用不当,猪场消毒不够等诸多因素都是导致生猪饲养亏损的重要原因。

2.对优良种猪的选育重视不够,生猪养殖防疫意识不高。由于农村居民依托自己的惯性思维饲养生猪,对生猪品种选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品种的好坏又直接决定了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加之,农户对养猪场防疫意识不高,防疫工作盲目、随意、侥幸,一旦暴发疫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不可避免。因此,高度重视种猪的选育及生猪饲养疫病防治是生猪养殖业平稳发展的先决条件。

3.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够,养猪人情感投入太少。大多数农户在猪场选址、猪舍布局、结构设置及环境控制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猪场生活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之间没有分开;生产区没有能够按照配种-分娩-仔猪保育-生长育肥顺序布局;猪场净道和污道没有分开;忽视通风、温控设备的投资等。这些情况使养猪一开始就进入布局调整、设备维修等被动状态,不能让猪处于安逸祥和的生活环境。加之很多养猪人重业余生活、忽视对猪群的关心,该加料时没有加,该降温时不及时,从而直接导致猪的存活率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效率下降。

4.对饲料、饮水健康理解片面,环境污染治理不够。在我国农村,很多养猪户盲目认为只要有利于猪快速生长且饲料转化效率高,就是好饲料,忽略了对这些饲料滥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等问题的深入了解,造成猪肉品质显著下降,土壤和水环境严重污染。在生猪健康饮水方面的重视也不够,缺乏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没能科学地注意水的压力、水的质量及饮水器安装的角度、高度,使猪生长处在不舒服饮水状态下。没有充分重视饲养生猪造成的环境污染,致使饲养地污水横流,臭气冲天,蚊蝇、疾病滋生,水体、土壤严重污染。严重影响生猪饲养业的健康发展与生猪生产利润获得。

三、突破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瓶颈的有益借鉴

面对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湖南省娄底市小碧乡黑猪养殖成功突破了发展瓶颈,探索诸多有益经验。该乡位于娄底市娄星区北郊,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大乡。近年来,由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生猪养殖方面的推广与应用,成功开创了生猪养殖产业化、市场化、社区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年出栏黑猪8万头,产值达2个多亿,增加农民纯收入4000千多万元,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2800多人。

1.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大力促进黑猪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面对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乡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科技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市场调研,积极引导,加大投入,大力推行“科技兴乡”战略,致力于提高养猪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严格考核。为实现“做精做细,做出特色”这个目标,乡政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型农业发展核心内容,建立并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动作、产学研相结合、具有小碧特色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学先进饲养技术。建立培训基地,培训技术骨干。召开专题会议,讲解与观摩先进技术。三是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四是建立辐射基地,带领农民真干实干。以高度的责任心推广应用养猪新技术,研制开发新产品,成功地实现了疾病防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2.产学研、政企农联合,对市场进行科学定位,打造特色生猪品牌。首先,认真调研市场,明确了当前我国生猪业发展的特点:一是猪肉消费量在肉类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二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差距大,二者的比值达到1.6:1;三是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猪肉需求由数量向质量、食品安全方向转变。由此预测到未来我国生猪市场生猪生产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生猪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猪肉消费总量将不断攀升,规模化养殖将成为主力军;优质冷鲜肉将成为居民消费的主流,政府食品安全督管增强了人们对肉食品消费的信心。

其次,产、学、研结合,培育核心技术,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与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娄底市畜牧水产局进行专项技术合作,并积极向动物育种、饲料营养、兽医防疫、生猪饲养、环境控制和经营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技术专家进行咨询学习,培养出品性优良,肉质鲜美猪肉品牌——“湖南黑猪”。这种黑猪饲养核心技术科技含量高,技术可控性强,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最后,政、企、农结合,进行产销对接,制定销售策略。湖南黑猪商品肉猪采用内销与出口、鲜活与加工相结合的产销模式,充分利用湖南黑猪肉质好的优势生产商品猪,成立品牌推广小组,大面积进行黑猪养殖,加快形成规模生产;建立安全猪肉生产体系,注册品牌商标,建立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分级体系,大力拓展市场;聘请省内外有关专家汇集产销技术、制订经营策略;设立销售窗口,完善销售网络,收集行业信息,谋求多元合作;发展猪肉产品深加工,在开发传统特色产品的同时,瞄准国际市场,开发西式产品。

通过实行“核心企业+科技+种猪场+基地养殖小区(养殖农户)+加工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使各要素、各环节之间按照产、供、销、种、养、加的相互关系进行多元化的组合,形成示范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及完整的湖南黑猪特色养殖产业链,成功实现了资源配置、生产组织、运作技巧、协同运作等多个环节良性运作。

3.创新思维,建立生态养殖小区,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大力发展种养业循环经济。一方面,创新生猪养殖新模式,大力争取政策支持。该乡开创了“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农户”的黑猪养殖模式,龙头企业免费为养殖小区与农户提供黑猪养殖核心技术与服务,并按高于市场普通生猪2元/公斤的价格进行黑猪收购,确保生产销售两不误。养猪大户自发组织,联合养殖,形成规模养殖小区,实现资源整合与生态养殖。广大农户依靠企业与自发组织的生猪专业合作社,放心、安心、舒心地进行黑猪养殖。这种模式的实现及推行,成效显著,得到广大农民广泛接受与践行,省市区领导多次进行现场考察,高度赞扬,并出台了专门扶持湖南黑猪发展的政府文件进行规范与支持。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种养业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养殖小区。通过利用“猪—沼—谷(菜、果)种养循环模式”,建立生态养殖小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该乡通过沼气池对养猪场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生产发电、生活用气,沼液、沼渣通过管网输送到园区用于水田、有机蔬菜、果树的种植,蔬菜的非商品部分作为生猪的青饲料,形成了“资源—产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模式,实现了生猪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有效结合,互相促进。猪不仅肉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大力加强,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小碧乡黑猪养殖发展模式创新及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市场化的运作,推进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生猪产业健康运转,完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建立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了现代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随祥恩,各修俊,王学增.农村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的饲养与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40,153.

[2]谭美英,武深树.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5,26(4):53-54.

[3]郭佳,张杰.安徽省固镇县养猪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35-136

[4]兰小平,李三相,柳晔.贫困地区发展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5):99-101

[5]李长存,王诲刚.青海化隆县养猪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养殖与饲料,2008(11):111-112.

作者简介:林仙果:(1985.2)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硕士研究生,娄底市小碧乡乡长助理。邹剑:(1985.11)女,湖南新化人,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娄底市小碧乡党政副办主任。

上一篇:创业得与失:1800万一夜泡汤了 下一篇:资产负债表观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