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摄影艺术和反传统的技术

时间:2022-08-28 11:03:22

概论摄影艺术和反传统的技术

1反传统技巧的历史沿革

反传统意识出现在摄影术到来后不久。雷兰德的《两种人生道路》是由事先构思拍摄的32张底片精心拼接而成。当时技术还很落后,更比不上现在的数码,光成片就花去六周时间,被称为“蒙太奇集锦照”。达利热衷于这项暗箱后期技术,相比绘画,超现实在摄影中更能淋漓体现。他将自己的怪异想法付诸实践,不仅作为模特参与其中,制作了《的骨头》这样大胆奇特的作品:用头骨骷髅与裸女躯体形成强烈的矛盾,吸引我们进入达利有意布置的幻境,整个画面暗含了超逻辑的关联。摄影师的主观意志、理智、想象、趣味等,具有强大张力,当他们注入到对象之中时,显然会引起原有事物的物相运动变形,成为瞬间呈现出意象。即使照相机通常诉说镜头前的故事,但也有一些照片描述出永远没有发生、只存在于艺术家心中的妄想。精心构建时隐时现的自传式梦境,是艺术家面对客体所萌生的超现实世界,对他来说比现实更真确。就如培根为了在画作中呈现他所见对象的真实面貌,不得不画出在我们看来是歪曲的形象。

2反传统技巧在摄影艺术中的运用

面对一张有机器观察到的、显然不达标的照片,摄影师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决心,只有对真实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担负起整个责任。对画面进行化繁为简的处理、调整色调,甚至变形、添加。倘若作者发自真心的观察到了那些并不存在于镜头前的对象,便有义务将它表现出来,就如同发烧音响拥有超高音频和超低音频,人耳未必听到,但是有了它们,声音才接近自然。所有目的只在于还原最初的印象,回归印象是衡量创作是否终止的标尺。

2.1摄之前:反被动的构思阶段

通常艺术创作过程被划分为体验、构思、传达三个阶段,按快门算在第三步,在此前或多或少有艺术体验,而今天我们看到许多照片至多属于历史范畴,原因就在于漏掉了至关重要的构思阶段。为了掌握更多的主动权,顺利表达早已在脑中形成的思路,开始涌现像弗孔这样致力于造像摄影的艺术家。他坦言其照片都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有捏造成分,与戏剧一样,正式拍摄前也要“排练”。摄影艺术创作中,自我设局的形式名目众多,置景、摆拍、表演、造相…也可以在动作、场景、服装、道具各方面大做文章,然而如何操作并不重要,我们更关心动机。弗孔相信:“摄影可以在摄影之前,也就是与绘画相似之处展开工作…摄影继承了绘画制作的思考方式,继续着摄影发明前绘画所做的事。”画家对自己准备画的东西有着或多或少的想法,相比较画笔,按动快门实在简单,简单到我们来不及做好打算,直接陷入被动,备受机器辖制,具备反辖制意识总是必要的。

2.2摄之中:反焦点透视、反瞬间叙事

大卫•霍克尼的拼贴摄影是使用宝丽来照相机拍摄同一对象的各个局部,再在拼合成一个完整场景。由于视角的变化,各个局部并不完美对接,不可避免有重叠和错位,致使画面极为有趣。在进行拼贴之前,霍克尼已是一位英国现代画家,早期作品十分朴素,后来他着手探索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就在这时,物理学上的反转透视理论进入了他的视野,像许多画家一样,霍克尼领悟到焦点透视观察法的危害。随后他进一步发现,受焦点透视限制最厉害的,其实是摄影术本身。绘画过程中,画家尚且双眼观察,加之用时较长身体总会移动,并不存在真正的焦点。摄影术全面依赖科学,我们取景如同瞄准射击,不仅猎取了对象,也符合几何透视的苛刻要求。在这种凝固不动的观察法之下,我们很难认清对象的真实面貌。有一种视错觉绘画,只有在固定的位置才能看到其丰满的3D效果;也有一种立体模型,在某个视角中能识别出英文单词,变换后全然是另一回事。因此机器准确,却不能完全信任,霍克尼选择类似中国古代“散点透视”的办法进行拍摄显然是有意为之。瞬间擅长凝固,更擅长篡改。时间呈现在照片中的静止不动,更接近一种被掐脖颈的停顿,野蛮行事却又敷衍了事。“绘画总是概括,摄影则通常不。摄影影像是某一仍在继续中的人物或历史的一件件证据。与一幅画不同,一张照片暗示还有其他照片。”而培根仍然用三联画向我们做出提示。虽然瞬间性是摄影术独占的本事,但不妨将其搁置,挖掘摄影叙事的其他可能。既然一张照片还暗示其他照片,我们就将他们补上,在这里面有两个方向,一是“时光流痕”,一是“情节连环”。前者从“视后象”出发,发展出逐格动画,因为每一帧都能进行干预,在新奇度上较连贯影像有很大优势。后者探究更深,看起来像是“专题摄影报道的模式被挪用到当代艺术领域”的模式,然而故事的真实并不重要,艺术家感兴趣的是照片与照片之间的缝隙。叙事中断但很快又被暗示,节奏就把握在艺术家手中,时间运动在缝隙中体现出来。事情有时候向荒诞与暧昧,奥利维亚。罗兰便利用这种技术将摄影作品塑造成了虚构小说。

2.3摄之后:反逻辑的蒙太奇拼接、反现实的数字化构建、回归印象印象派绘画带来了很好的启发

从创作手段上看,机器同画笔无法相提并论,然而艺术在受众这里的施展法则是相同的,显然他们第一关心的是结果。摄影师也应当以此要求自己。照相机成像有其客观的过程,却不该止步于无情感的照相写实主义,更不能是毫不顾及客观对象的纯表现主义。它理应呈现出最佳状态:一个由主观理想掌控的客观画面,实质上就接近于印象派绘画。作画必然经眼、心、手,拍照时眼到“手”就到了,指尖一个动作快到心思未来得及跟上。从这个意义上,此“手”并非作画之手。而在摄之后,我们有必要真正一展身手,以完成思路。此时,摄影的瞬间更接近印象派作画,看似捕捉,实际要花费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所以在摄影后期,摄影师应该学习这种“印象派”方式,如照相机所摄影像与印象中不同,就应通过后期处理使得画面与印象中一致,而不是完全依靠相机来“作画”。限于篇幅和个人条件,本文所论述的这是这一领域的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的事实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

作者:还瞡文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一篇:饲料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下一篇:探索高校摄影艺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