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花朵 不同的绽放

时间:2022-08-28 10:40:27

陶行知先生说:“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教育应该和陶老先生说的一样,不同的学生,用的肥料,要浇的水量应该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牢固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一、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意义

“因材施教”可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天赋,采取不同的措施可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因材施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更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且要仔细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做到未雨绸缪;在课堂上要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观察、揣摩,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作出相应的对策,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实施因材施教的主要误区

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当前因材施教中普遍存在着几个误区,以致在教学中影响着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过于关注两头忽视中间。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着眼于少数学生,即“差生”和“尖子生”,对于大多数学生,认为学就行了。这是人们对全体教学对象需要实施因材施教在范围上的一个误区:“关注两头忽视中间”,这样实施因材施教无疑是偏颇的。

(二)过于扬长或补短走极端。在因材施教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要么“长善扬优”、要么“救失补短”的极端现象,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把长善扬优等同于只管长善扬优,把救失补短等同于只管救失补短,结果便是两级分化或平均发展,导致了大量人才的片面与畸形发展。

(三)教师畏难心理普遍存在。教师们普遍认为,因材施教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外,还有诸多方面的难度:施教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施教的内容是广泛的,施教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所有这些,表明了因材施教的变化性、艰巨性,给教师带来了难度并产生畏难情绪。结果导致教师普遍只重视班级授课,在班级授课上下功夫,忽视了因材施教。

三、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措施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实施个性化教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也应以培养教师教学个性化和学生学习个性化为抓手。

(一)注重培养教师教学的个性化

实施个性化教学,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作为教师务必培养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

1.设计别具一格的教学思路。教师要创造不同凡响的个性化教学,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不拘泥于教参,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尽可能赋予新意,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教材的个性,用自己的个性进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讲真实的事,敢于质疑问难,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

2.寻求独树一帜的教学艺术。与众不同的教学必须要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更利于教师去捕捉学生生活中关切的东西,引导学生在联想、体验之中融入个性化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引向高潮,从而创造出“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

3.展现略高一筹的教学品位。教学起点高、手法新、品位高,是个性化教学艺术的体现。高品位的个性教学艺术能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充分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要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改变接受学习的方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

1.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如能更多地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那么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因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帮助基础较差的孩子,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个人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切合个人实际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尤为重要。

3.引导学生选择个性化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成为教师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工具。

4.帮助学生采用个性化学习方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性格、气质、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避免生搬硬套他人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育中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可见因材施教依然有着它的现实意义,但在现实教学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对因材施教的误区。因此,它的内涵和对现实教学的指导意义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利用多媒体上好数学课 下一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