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美国违宪审查制度

时间:2022-08-28 09:02:04

小议美国违宪审查制度

摘要: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个人权利。其制度建构就是通过分权制衡平衡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法院通过普通诉讼实现违宪审查。

关键词:违宪审查、个人权利、宪法监督

一、违宪审查的概念与起源

违宪审查是宪法监督制度的一种,是指为了保证宪法实施,对国家机关、个人或其他组织的违宪行为或者其他机关适用宪法过程中产生的争议进行审查,并为违宪行为进行制裁。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在约翰·马歇尔(JohnMarshall)在“马伯里诉麦迪逊”(Marburyv.Madison)豍一案中确立。

1800年,民主共和党首领杰弗逊当选为总统,联邦党人总统约翰·亚当斯被迫下台。因为法官是终身制的,所以,亚当斯在下台前,紧急任命了大批联邦党人充当联邦法官,包括任命他的国务卿约翰·马歇尔为联邦首法官。但由于过于匆忙,对一些治安法官的任命并未发予正式任命状,马伯里就是其中之一。杰弗逊上台后,指示他的国务卿麦迪逊拒绝向这些法官发放任命状。这一案件最后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原告马伯里要求最高法院根据1789年司法法的规定向国务卿麦迪逊执行令,令其发予委任状。

不过,如何处理这个案子,对马歇尔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他支持马伯里,下令麦迪逊发出委任状,麦迪逊极可能拒绝执行,而法院并没有任何手段来执行这一判决。如果他不支持马伯里,这无疑是向世人表明联邦党人已向民主共和党人屈服。在冥思苦想之后,马歇尔和他的最高法院的伙伴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经过一番精心准备,1803年2月24日,马歇尔宣布了最高法院的判决,马歇尔后来把它称为"其法官生涯中最明智的决定"。在代表最高法院宣读判词时,马歇尔首先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申诉人马伯里是否有权得到他所要求的委任状?第二,如果他有这个权利而且这一权利受到侵犯时,政府是否应该为他提供补救的办法?第三,如果政府应该为申诉人提供补救的办法,是否是该由最高法院来下达强制执行令,要麦迪逊将委任状派发给马伯里?

作为最高法院首法官的马歇尔撰写了案件的判决书,这位仅在法学院就读两个月的新任大法官在其判决中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及法律才能——其首先承认马伯里拥有获得任命状的权利而指责了麦迪逊,紧接着话锋一转,指出马伯里所提要求的法律根据,即马伯里麦迪逊所依据的《1789年司法条例》第13条与宪法存在冲突。据此,马歇尔把问题一下子跳到了国会法律的合法性上。

在判决中,他强调“司法机关的职责范围是确定法律到底是什么:那些将规则适用具体案件的人,必须详细说明并阐释该规则。如果两个法律之间存在冲突,法院必须决定适用其中哪一个来做出判决。因此,当某个法律与宪法相违背时,当将宪法和法律都适用同一个具体案件时,法院必须作出决定,要么不考虑宪法而适用法律,要么不考虑法律而适用宪法,法院必须使用这些相抵触的规则中的一个来解决这个案件:这就是司法职责的实质。”“所有和宪法相抵触的法律都是无效的,法院与其他机构一样,都必须受到宪法的限制。”

违宪审查原则的确立一方面加强了联邦司法部门与其他两个政府部门相抗衡的地位,使司法部门开始与立法和行政两部门鼎足而立;另一方面增强了联邦最高院作为政府机构的威望和声誉,最高法院成为宪法的最高解释者。豏最高法院在“三权分立中的薄弱地位因此而改变,应该说此时美国才真正确立三权分立与抗衡”这一宪法原则,法院才真正能与握有军权的行政部门和拥有财政权的立法部门相制约。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公民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而违宪审查制度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让法官们通过解释宪法调整各阶层的利益,使美国社会得以稳定平衡的发展。

二、违宪审查的逻辑起点——个人权利诉求

在西方一直奉行天赋人权学说,对个人权利孜孜不倦的追求始终萦绕着西方社会。例如洛克通过对自然状态的阐述,提出个人权利来源于人的本性和自然,是一种天赋的、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而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缺陷,人们通过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从而构建起一个国家和社会,从而实现对自己个人权利的更好的保护。总之,在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个人权利先于国家权力而存在,是个人权利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存在的意义在于保护个人权利。洛克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他在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交给它自己设置的统治者,附以明确的或默许的委托,即规定这种权力应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为了规定和保护财产而制定法律的权利判处死刑和一切较轻处分的权利,以及使用共同体的力量来执行这些法律和保卫国家不受外来侵害的权利;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公众福利。”

洛克通过对政府起源的论证,阐述了人类进入政治社会的目的就在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财产权等个人权利。西方近代以来的主导思想始终在于撇开上帝,置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基督教会于不顾,而将人本身作为这个世界存在的基本价值依据和意义之源,对人的理性的圆满自足性抱以乐观信念。这样的主导精神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求,同时相信人类通过自身的理,能够构建比较完美的规范和制度秩序,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比较微妙和复杂的关系。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伦理精神和道德理念被西方社会广泛的肯定。西方社会始终强调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洛克通过对个人权利是政治社会泉源的阐述主张建立有限政府。而为了防止政府权利的恣意扩大,为了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不受到强大的国家力量的侵犯,必须对国家权力予以分权实现互相制衡。

三、违宪审查的基石——分权原则

分权原则就是指三权分立原则,又被称为分权与制衡原则,在美国,国家权力被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授予议会、总统和法院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并且相互制约维持平衡。这个原则也是违宪审查制度的产生以及确立的最根本前提,没有这个原则,政府权力大厦的平衡和司法权的扩张也无从谈起。

孟德斯鸠认为:“如果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不分开,其中的两种或全部三种都掌握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然就会收到侵犯,就必然倾向专制。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构之手时,自由就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君主或议会为实行暴虐会制定出专制的法律。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相结合,那么则将对公民的生活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想结合,那么法官就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由一个人或由重要人物、贵族或者平民组成的同一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审判犯罪或私人争论权,则一切都完了。”豐他指出,三权分立的要点在于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分别由三个不同机关独立形式并且相互制度保持平衡,国家权利只有在既分立又制衡的状态下才能防止权利滥用,保障公民自由。美国宪法起草人汉密尔顿等人吸收并系统提出论证了权力分立与权力制衡的原则。

这种思想和政治体制在孟德斯鸠那里得到了完整的表述,同样这也在麦迪逊那里得到相似的表述,他借助了孟德斯鸠基于英国宪制总结出来的思想来为美国宪法作辩护。同样这也是后来违宪审查制度产生的重要的前提条件,正因为分权与制衡思想,才会有后来司法权权力的衰弱,不足以制衡其他两个权力,才给予了马歇尔一个契机,确定了违宪审查制度。

美国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模式是立法权属于国会,但总统对国会立法有批准和否决权,国会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总统的否决。行政区属于总统,但总统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和缔结国际条约时须经国会批准,国会有权弹劾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最高法院有权审核国会立法是否违宪,有权审判经国会弹劾的总统,但其法院由总统经国会同意后最终任命。

四、违宪审查制度的主体——法院

依据违宪审查制度的定义,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机关为司法机关,一个独立于行政机关及立法机关之外的国家机关。具体行使违宪审查权利的则是独立的法官。

法官对于普通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群体,庞德甚至认为:“毫无疑问,伟大的法律工作者在法律史上绝非微不足道。没有帕皮尼安、乌尔比安和保罗的罗马法,没有巴特勒斯的现代市民法,没有格老秀斯的国际法,没有波蒂埃的法国法,没有萨维尼的德国法,没有柯克的普通法,或没有马歇尔的美国性法律都是不可想象的。”豑尤其对于普通法而言。毫不夸张地说,普通法史是法官造法的历史,豒而美国从英国那里吸取到了这一点:司法系统应该脱离政治,并且大体说来有良好的法官任命,在法院裁决的过程中没有政府的任何干预。

宪法虽然有较为浓厚的政治性,但是它的主要特性仍然是法律性,这就决定了宪法只有通过司法途径才能使纸面上的文字成为活生生的现实而有效的规则。司法机关的职责就在于解决利益冲突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由此决定了只有司法机关才能把握法律(包括宪法)的真正涵义。正因如此,汉密尔顿认为:“……法院的职责就是审查一切违背宪法原意的法案并宣布其无效。”在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下,“解释法律乃是法院正当与特有的职责。而宪法事实上,亦应被法官看作根本大法。所以,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法院。”美国的一位大法官同样认为:“我们受治于宪法,而所谓宪法不过是法官奉为宪法的法律。”美国赋予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实质上就是将宪法解释权与审判权合二为一,其违宪审查行使的方式是一种附带性审查,任何一级普通法院都有权在普通诉讼中根据当事人申请行使违宪审查的权力。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公民手中。

上一篇:改善我国法律援助章程的思索 下一篇:漫谈中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律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