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当下境遇与发展走向

时间:2022-08-28 07:17:43

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当下境遇与发展走向

摘 要: 当下民间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许多困窘,我们在对其进行保护、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用联系、运动的观点看待传统手工艺,探析传统手工艺的现状与出路。

关键词: 民间传统手工艺 当下境遇 发展走向

法国作家卢梭曾说:“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是手工劳动。”[1]可见,手工劳动伴随着人类一路走来,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传统手工艺是和手工劳动紧密结合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劳动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生产方式。

一、存在的现实性

杭间认为:“传统手工艺是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的产物,以工业革命为特征的城市现代化终究会使它消失,成为博物馆里的研究和保护。”[2]这种看法是建立在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之上的,强调生产力和人类对于物质层面的要求,更倾向于让其在精神层面作为历史的见证。它的合理性在于其看到了传统手工艺对于历史精髓的传承作用,肯定了传统手工艺的稳定性。

卢辅圣认为:“某种事物一旦在人的主观努力中变成了客观存在,它本身就具备了自在的本体方式,而不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目的自由与规律限制之间再次平添了一层随时间增长而加厚的隔膜,这层隔膜,就是人们需要解的题,同时也使人们为之莫衷一是,随时而异的解所构成的难解之谜。”[3]在手工艺基础向现代工业基础转换的历史转型当中,传统手工艺的基础必定会被渐渐压缩,在单纯的手工艺难以满足时代需要的时候,角色的历史性转换在所难免。例如电灯的发明使用取代了蜡烛照明,但是蜡烛并没有因为电灯的出现而消失,反而有了比以前更“尊贵”的身份,除了照明的功能之外,更增添了烘托渲染气氛的特殊功用。所以,一种事物的产生与消失不是一个简单的定论。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以后,就会追求更高、更优的精神生活。传统手工艺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它的实用性在降低的同时艺术性则会更加凸显。

传统手工艺相对于机器生产的独特性在于以手工劳动为主要制作方式,是设计的扩展与完善。有研究表明,人类手的活动与灵巧性可以促使人类大脑的发育,同时对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形成也至关重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手与脑的互相促进、转化。当今手工劳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其拥有的无限的创造性上。手工劳动可以说是人类创造性实现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工劳动能够使人类创造性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能够使人类创造性的生活在一种区别于机器的方式之外显得更为多姿多彩,也能够使人类生活充满生机和新意,而这都是机械化的工业所无法替代的。

体现在手工艺制作中的灵活性来源于民间艺人的内在品质、气质,以及过去和当前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环境、生活阅历和教育背景,因而每个人也都会受到一些内在气质或外在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个性,并且都会在自己创造艺术的时候通过手的操作自然地传达给艺术品,那么传统手工艺通过手工制作毋庸置疑也会留下艺术制作者个人与众不同的痕迹,这种鲜明的引人注目的个人风格,充分体现出了艺术的那种不可重复的意味性,这些灵魂似的个人效果是在机器生产模式下难以达到的。从此“手工劳动作为一种机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的补充,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富有朝气的活力”。[4]另外,分散经营、较低的成本投入、较低的能源消耗、高效的环保质量,是传统手工艺对现代机器生产形式的又一个有效的补充,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经济的发展。

二、转型中蜕变

持“传统文化语境的缺失”观点的人,其实突破了仅仅从产业的视角看问题的局限,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探讨,或者说从人的多样性需要出发寻求传统手工艺的出路,认为传统手工艺的最大困境在于没有市场,即精神层面的市场。有学者认为传统手工艺在当代失去了“传统文化语境的多层次蕴涵,只剩下了简单的传统符号了”。其实谈到“传统文化语境多层次蕴含”,不应该只认为是艺术品没有了多层次的蕴含,而应该看到当前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手工艺需要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寻找自己的表现形式,必然会经历一个困惑的时期,因此,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很难界定传统手工艺就是失去了传统文化语境。

当下,社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精神追求越来越丰富,但这并不表明精神文明已经很发达。虽然很多人不屑于传统手工艺术,更多的人已无暇顾及传统手工艺术品的存在,但这不能说明传统手工艺因为缺少内涵就应该消亡;虽然人们执迷于机器大生产带来的艺术品,也被图像时代批量生产的艺术快速充斥着审美的双眸,但这同样不能说明传统手工艺就要退出历史的舞台。精神是无止境的,没有什么能比精神更具有发展潜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艺也会在短暂的困惑之后迎来一个转型的新时期。

目前我国出口传统手工艺品也是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这些都在不经意间促使传统手工艺或多或少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位当代艺术批评家在评论中国当代艺术时说:“中国人喜欢做‘样板戏’,西方对于中国的艺术标准就是一个样板戏,一有深刻的东西西方人马上就看不懂了,他也不需要看懂,他来中国转一圈,就把他原来认为的中国符号当作中国当代艺术带到西方去就行了。”所以传统手工艺的所谓符号化也应该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的不断推广,这个符号也自然会深入。

在当前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之下,传统手工艺需要肯定自己的身份,把握自我话语权,将现代化与民族性的融合统一作为自己的唯一选择,重建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通过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和谐交流,在葆有中国文化鲜明的民族个性的同时,真正承担承传民族文化精神的使命。不以消解文化的民族性为代价,而以尊重和强调文化艺术的民族性为前提,使传统手工艺超越单一的西方中心主义或中华民族的本位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标志之一,传统手工艺在经历短暂的迷惘后,定将重获生机。

三、蜕变中发展

古人曰:“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现实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变的,都是在变的,所以传统手工艺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变革适时地转换,其价值也应发生转移。当前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内涵的精神层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这一文化传承价值。

首先,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精髓传承的一种重要艺术方式。艺术对社会的整合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因此,“通过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把一个社会的信仰和价值观念等表现出来,而且能够将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统一起来”。[5]传统手工艺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它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增强,其精神意味也愈发凸显。叶朗先生曾说:“民间工艺传统手可以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中华文化的内在意味,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6]可见,传统手工艺历史的、文化的内涵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它需要人们对其进行实时地保护或者推广。日本著名民艺学家柳宗悦提出:“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因此,如果工艺是贫弱的、生活也将是空虚的……如果工艺的文化不繁荣,整个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7]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生产方式。文化保护的重点是对“文化生产方式”的保护,只有保护这种文化生存途径,才能永葆文化的“生命”,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生生不息,建立起不断发展的生态文化。

最后,“在消费社会中,想要促使人们以更新为目标去消费,而不是以功用为原则去购买产品,产品的文化含量及其他的附加价值就受到了重视,需要不断的提供新的消费点和切入点”。[8]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手工艺创作者不可避免地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和支配,那么这种影响和支配也应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作品中去,成为新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取向。立足当代,我们应该透过别人的经验,参悟创作和演变的实质,改变对传统简单、被动式的接纳习惯,主动地满足人们需要的多样性,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手工劳作的关注与尊崇。公众熟悉了传统手工艺,感受、体验和理解了手工技艺的细微和精妙之处,才有可能构建传统手工艺品的高层次符号消费品市场。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扬长避短中共同发展。传统手工艺可以借助高科技的新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质量,如奥运会开幕式时用烟花打出的大脚印,同时科研人员也可以挖掘传统手工艺的科技基因,研制出新的科技成果,如我国传统铸造工艺中的失蜡法,德国人就用此原理制作假牙、齿轮等精细物件。高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相融合,会产生许多新工艺,而这些新工艺产品也必将成为时尚消费市场的宠儿。随着传统和科技结合的深入开展,新工艺将层出不穷,并且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市场将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手工艺应该在蜕变中发展,人们也应该对它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引导,如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同时建立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长效机制,以便于传承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使传统手工艺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2][7]杭间.手艺的思想[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05,(1):1,18-19.

[3]中国绘画研究论文集[M].朵云编辑部上海出版社,1992.9:38.

[4]手工劳动在当代的祈求[J].美术观察,2004.2.

[5]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3,(1):336.

[6]叶朗,使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艺术追求,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2009.02.12.

[8]艺术学编委会.艺术学科:读解与建构[M].学林出版社,2006.1:63.

本文为安康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陕西间美术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AKQDRW200965。

上一篇:儒家思想对中国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启迪 下一篇:试论钢琴演奏中左手技巧的重要性及其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