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环节”初探

时间:2022-08-28 06:06:34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环节”初探

摘要:新课程教学下,互动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动起来,重在全员参与,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上的"互动 式" 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互动;合作交流;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76-02

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是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创设一种类似于数学研究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解难、释疑、尝试等活动获取数学知识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或者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通过提问引思,师生探究互动,建立模型,并加以应用与拓展,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效能。本文拟从以下几个个方面做一些探讨,供同行参考。

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互动式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的知识意义的建构。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之前。举例,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你如果能将一张纸对折38次,我就能顺着它在今晚上爬上月球,等等。其实更多的情境需要我们来挖掘:在学习极限内容时,我利用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分析,进而引出极限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的欲望。

2.开展全方位交流,让学生在立体互动的交往中发展数学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开放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意见倾听者、参与者、学习者。如何构建具有互动性质的课堂教学呢?既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又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表现在:

2.1 师生互动:包括师生间,学生间的对话、交流,可一问一答,可讨论或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合作,围绕着教学目标前进,这有利于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了解思维的过程。一堂课从引入到新授再到反馈的过程中都可以将师生对话的方式贯穿进去,在引入环节,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情景,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习提问等手法。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通过对话检验学生对此概念的掌握情况;在讨论的时候通过对话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课堂反馈中也离不开对话,有时需要学生讲述自己的观点,有时需要同学彼此之间进行讨论,或是由教师提问、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2.2 师生换位互动:引导学生充当老师,让学生到讲台上,代替老师完成一些他们能够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及经验、评讲同学板书的内容、组织学生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等,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的有效方法。这样,在数学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同时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激情,提高发现、提出、解决数学数学问题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2.3 分组讨论式互动:分组讨论也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尤其在试卷讲评课的时候用到。为了取得最佳的合作效果,每个合作小组应由能力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成,为了使学生合作成功,还必须使学生在自己的组内感到愉快,因此,组建合作小组之前,教师应该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和它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应当要求学生表明愿意和哪些同学在一起,分组时,教师应尽可能给与考虑照顾,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好伙伴和他同组,促进小组内部有效合作。

3.注重开放性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自主积极学习才能学到更多自己想学的知识。在高中数学中,提高数学课堂的开放性,在课堂中多引入一些探究性的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因而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多考虑学生的看法和意见,给他们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达到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探究性的内容的引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习题,教师只在学生实在想不出解题方法时进行点拨,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纠正。例如在《排列组合和概率》这一章节中,这一章节的内容比较贴近现实的生活,有很强的开放性。例:从甲地到乙地,有三种方式,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在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问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对于这样一个排列组合的问题,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的探究,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共同的探讨,最终靠自己找出最终的答案。教师要做的只是最后为学生进行问题的衍生和总结,告诉学生这道题可以运用排列组合中的加法原理进行计算得出最后的答案,学生最后能学会举一反三,掌握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应是多样的,数学课堂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走进新课改,我们老师的任务还很重,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人文化精神,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新课程的推广和深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

[2] 宋兵.高利华《高中数学互动式课堂教学探讨》湖汉外国语学校,数学教研组 2008.3

[3] 高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程改革的精髓-高中数学课标经验交流会论文

上一篇:基于自然环保的电视外观设计 下一篇: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研究